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承德市中心医院

承德市中心医院

简称: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中医饮食瘦身法有哪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很多人尝试了各种减肥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减肥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脾胃虚弱、湿气过重等原因导致的。因此,中医减肥法注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消除湿气,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饮食瘦身法: 1. 瘦身食材:冬瓜、西瓜翠衣、黄瓜、苹果、芭乐、萝卜、茼蒿、菠菜、芹菜、白菜、莴苣、荷叶、黑木耳、白木耳、苦瓜、番茄、茶叶、燕麦、薏苡仁、菊花、鲤鱼、紫菜、洋菜、海带、豆腐、竹笋等。这些食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降脂减肥等作用。 2. 药膳食谱:酸味西芹、腐皮银芽卷、仙人掌炖筒骨等。这些药膳食谱将中药与食材相结合,既美味又具有减肥功效。 3. 日常饮食调整:中医建议减肥期间控制饮食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4.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提高减肥效果。 5. 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减肥。 中医减肥法强调个体差异,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相信您一定能够健康瘦身,拥有自信的人生。

疾病解码者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预防胃病 有效预防胃病的3个方法揭晓

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然而,胃病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胃病的发生率。 首先,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胃病的关键。定时定量地进食,尤其是早餐要吃得多一些,晚餐则应尽量少吃,避免夜宵。此外,尽量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胃病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会影响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第三,合理用药也是预防胃病的重要措施。许多药物,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都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胃病。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遵医嘱,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也是预防胃病的重要手段。胃镜检查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及时发现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总之,预防胃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用药以及定期体检等。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胃病的发生率,保护人们的健康。

生命之光传递者

18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外阴湿疹是怎么得的

外阴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率较高,对女性的外阴部位皮肤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引起外阴湿疹的原因较多,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病因: 一、外阴部位皮肤过敏:卫生巾、卫生护垫等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以及化学用品、化妆品等的使用,都可能导致外阴部位皮肤过敏,进而引发外阴湿疹。 二、肠道疾病:肠道寄生虫感染、肠炎、腹泻、便秘等肠道疾病,也可能诱发外阴湿疹。因此,及时检查和治疗肠道疾病,对于预防外阴湿疹具有重要意义。 三、精神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外阴湿疹。 四、滥用药物: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抑制有益菌的生长,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皮肤感染或外阴湿疹。 五、不良生活习惯:如不注重外阴部位清洁、内裤不及时更换等,也可能导致外阴湿疹的发生。 针对外阴湿疹的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外用药膏:如地奈德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可缓解外阴湿疹的瘙痒症状。 2. 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3. 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外阴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刺激性食物,缓解精神压力等。 4. 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肠道疾病、调整内分泌等。 总之,了解外阴湿疹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维护女性的外阴部位皮肤健康。

医疗科普小站

192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百科:胸大无脑是真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然而,在众多健康问题中,心血管疾病成为了人们最为担忧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超过2.9亿,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400万。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心血管疾病的病因 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 高血脂: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4. 吸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二、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4.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制饮酒量。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血管疾病。 6.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药物。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1. 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3.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病友互助家园

19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吃鹌鹑蛋长雀斑吗

鹌鹑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有关“小孩吃鹌鹑蛋会长雀斑”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那么,小孩吃鹌鹑蛋真的会长雀斑吗?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单纯吃鹌鹑蛋是不会长雀斑的。雀斑的形成与遗传、日晒、荷尔蒙等多种因素有关,与食物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家长们可以放心地给孩子食用鹌鹑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香菇与鹌鹑蛋不宜同食。两者同食可能会导致面部产生黑斑。这是因为香菇中含有一种名为香菇素的物质,与鹌鹑蛋中的某些成分结合后,会产生一种黑色的沉淀物,从而引发面部斑点。 鹌鹑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具有以下好处: 1. 补益五脏:鹌鹑蛋具有补益五脏、强筋壮骨的作用,被誉为“卵中佳品”。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精力,提高性欲。 2. 护肤美肤:鹌鹑蛋富含蛋白质、脑磷脂、卵磷脂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血益气、强身健脑、丰肌泽肤等功效,对贫血、营养不良、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病人具有调补作用。 3. 天然补脑丸:鹌鹑蛋富含卵磷脂和脑磷脂,有助于健脑、补脑,尤其适合用脑量大的办公一族。 4. 保护视力:鹌鹑蛋富含核黄素,有助于保护视力,预防眼部疾病。 5. 营养丰富:鹌鹑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脑磷脂、卵磷脂、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各种虚弱病者及老人、儿童及孕妇的理想滋补食品。 总之,小孩吃鹌鹑蛋不会长雀斑,但要注意避免与香菇同食。鹌鹑蛋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家长们可以放心地给孩子食用。

中医养生之道

18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的特点有哪些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顾名思义,是由肾上腺异常分泌激素引起的血压升高。这种高血压与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有所不同,其治疗难度更大,症状更为复杂。 首先,肾上腺源性高血压的治疗难度较大。由于疾病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患者往往会出现顽固性高血压,血压波动较大,给治疗带来挑战。 其次,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于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来说,常规降压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患者还会出现一系列全身性异常症状。醛固酮等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四肢麻木、向心性肥胖等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背部脂肪堆积,尿量增多等问题。 肾上腺源性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心肌纤维化、心房纤颤、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都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针对肾上腺源性高血压,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至关重要。手术切除肾上腺病变组织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恢复血压正常。患者还需注意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促进病情好转。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控制肾上腺源性高血压也十分重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肾上腺源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患者、医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管理专家

1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许多孕妇可能会在怀孕期间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 头晕: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可能会出现头晕、甚至晕倒的症状,尤其是在饥饿状态下,由于血糖水平下降,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 感到疲乏:血糖升高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不足,孕妇可能会感到持续的疲乏,这并不是真正的身体劳累。 3. 皮肤瘙痒: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尤其在冬季,皮肤干燥更容易引起瘙痒。 4. 饥饿:孕妇可能会出现饥饿感,饭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增长却并不明显。 5. 多饮多尿:多饮多尿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孕妇可能会出现喝得多、尿得多的现象。 为了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控制:孕妇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热量。 2. 适量运动:孕妇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帮助控制血糖。 3. 规律监测:孕妇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4. 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 5. 定期产检:孕妇应该定期进行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家庭医疗小助手

17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酒精能治脚气吗?

脚气,又称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拖鞋、洗脚盆等。虽然酒精具有消毒作用,但并不能治疗脚气。 脚气主要由真菌引起,如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真菌寄生在皮肤角质层,引起皮肤炎症、瘙痒、脱皮等症状。 酒精虽然可以消毒,但不能杀死真菌芽孢和病毒,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脚气。75%的酒精主要用于医疗消毒,可以杀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治疗脚气的方法主要包括: 1. 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咪康唑、克霉唑等。可外用霜剂、软膏或泡腾片。 2.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泡脚,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真菌滋生。 3. 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使用自己的拖鞋、洗脚盆等,避免交叉感染。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5. 定期换鞋:保持鞋内干燥,避免真菌滋生。 总之,脚气患者应避免使用酒精消毒,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脚气。

医疗故事汇

1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妊娠高血压监测有必要做吗 妊娠高血压监测的重要性揭晓

妊娠高血压,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做好妊娠高血压的监测,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从妊娠高血压的病因、症状、监测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妊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一、妊娠高血压的病因 妊娠高血压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 2. 肥胖:体重指数(BMI)大于30的女性,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3. 多胎妊娠:双胎或多胎妊娠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 4. 年龄: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二、妊娠高血压的症状 妊娠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包括: 1. 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mmHg。 2. 蛋白尿:尿液中出现蛋白质。 3. 胎儿发育迟缓:胎儿体重增长缓慢。 4. 胎盘早剥:胎盘提前剥离,导致胎儿缺氧。 三、妊娠高血压的监测方法 1.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血压、尿蛋白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 2. 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心率,了解胎儿宫内状况。 3. 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了解胎盘、羊水等情况。 四、妊娠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体重:孕妇应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2. 适量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降低妊娠高血压风险。 3.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五、妊娠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治疗: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 3.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利尿药等。 4. 适时分娩:在医生的建议下,适时进行分娩。

康复之路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风湿性心脏病发作时急救措施有哪些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脏疾病,其发作时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减轻病情并争取救治时间。 首先,患者应保持科学的坐位或半坐卧位,双腿自然下垂,以减少心脏负担。同时,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硝酸甘油、利尿剂、强心剂等药物,以缓解症状。 2. 胸外按压: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异物,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措施包括: 1. 抗感染治疗:针对感染因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2. 抗风湿治疗:使用抗风湿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金制剂等,以消除原发病。 3. 预后护理:加强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 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遵医嘱: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治疗,不要擅自调整药物剂量。 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健康管理专家

1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108条记录共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