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简称:肇庆市黄岗医院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小儿学校恐怖症有什么症状

一、症状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焦虑症状,其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情绪表现:患儿对上学表现出强烈的恐惧、焦虑情绪,常常拒绝上学,情绪低落,容易哭泣、尖叫。 2. 身体表现:患儿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身体症状,但检查结果往往并无异常。 3. 行为表现:患儿可能会出现逃学、拒绝参加学校活动、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等行为。 4. 睡眠表现:患儿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噩梦等。 二、诊断 学校恐怖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表现,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以下是一些诊断要点: 1. 对学校产生持续的恐惧、焦虑情绪,并伴随逃避行为。 2. 患儿在学校环境中感到痛苦、不适,哭闹、不语或拒绝参与活动。 3. 患儿对自己的行为、情绪过分关注。 4. 患儿在非学校环境中或与家人、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表现正常。 三、治疗 学校恐怖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较少使用。 1.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旨在帮助患儿改变错误的认知,改善情绪和行为。 2. 行为治疗: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帮助患儿逐步适应学校环境。 四、预防 预防学校恐怖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家长和老师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

跨界医疗探索者

18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幼儿孤独症的治疗

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幼儿孤独症的治疗,行为疗法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行为疗法在孤独症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疗法:强化疗法是一种通过正向强化来改变孤独症儿童行为的方法。治疗师会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一系列的训练任务,当儿童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奖励,以增强其行为。 2. 自然疗法:自然疗法强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进行干预,将训练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中,让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社交和沟通技巧。 3. 团体辅助疗法:团体辅助疗法是将孤独症儿童组织成小组,进行集体训练,通过同伴互动来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 4. 语言治疗: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碍,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5.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了解孤独症,缓解家庭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针对幼儿孤独症的家庭护理建议: 1. 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 2. 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鼓励儿童多与家人交流。 3. 鼓励儿童参与集体活动,提高社交能力。 4. 关注儿童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 5. 定期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治疗效果。

AI医疗先锋

1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死亡率高达20% 厌食症已成少女心理“致命伤”

近年来,少女减肥走火入魔患上厌食症死亡的案例屡见不鲜。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门诊数据显示,因患神经性厌食症前来求助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研究表明,2000年后我国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数量比之前成倍增长。这种在青少年和女性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身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成长和生育能力,更可怕的是,其死亡率高达20%,成为少女心理健康的“致命伤”。 研究发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起病诱因中,“怕胖”位列首位,其次为学习工作压力大、学习工作环境改变、与父母不和等。患者常用的减肥方式包括回避致胖食物、过度运动、自我引发排便和自我诱发呕吐等。这种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患者常伴随抑郁、焦虑、易激怒、心境不稳定、强迫观念、注意力缺损及性欲丧失等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为追求完美、刻板固执、好胜心强的人,他们内心自卑,需要通过对体型的控制来证明自己或获得认可。此外,父母的养育方式也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如案例中的美彤,其父亲工作繁忙,母亲全职教育,给予她很少的自由空间。美彤内心孤独,通过成绩获得关注,在青春期产生叛逆心理,对母亲的劝食产生强烈反抗。 厌食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根源往往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如案例中的绿萍,因父亲和继母生下小弟弟后感到被忽视,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通过厌食来吸引家人的关注。这类患者多见于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家庭,他们缺乏安全感,通过生病获得特殊照顾。 专家提醒,进食障碍是一种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多始发于青春期。青少年在青春期充满困惑、矛盾,厌食是他们不满的信号,他们需要的是适当的关注而非食物、营养和补品。父母应调整夫妻关系,给予孩子成长空间,避免过度关注和压力,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健康美。

医者仁心

18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棋 孩子的“头脑体操”

国际象棋,这项古老的智力运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它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本文将探讨国际象棋对孩子大脑的益处,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国际象棋。 一、国际象棋对大脑的益处 1. 提高注意力:下棋需要集中精力,关注棋盘上的每一个细节,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2. 增强记忆力:下棋过程中,孩子需要记住棋子的位置、棋谱等,这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下棋需要根据棋局形势做出决策,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下棋过程中,孩子会面临输赢,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国际象棋 1. 选择合适的老师:选择有经验、有耐心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学习。 2.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3. 鼓励孩子参与比赛:通过参加比赛,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4. 注重孩子的情绪:在下棋过程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5. 父母的陪伴:家长的陪伴和支持对孩子学习国际象棋至关重要。 三、总结 国际象棋是一项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智力运动。通过学习国际象棋,孩子能够提高思维能力、专注力、记忆力等。家长们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习国际象棋,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健康解码专家

18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这些健康饮食原则让宝宝受益一生

  从宝宝出生开始,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就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着宝宝的生长发育,更会伴随其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宝宝最初对食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饮食习惯的影响。因此,父母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热量食物。   其次,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时间。按时按量喂食,避免宝宝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同时,要保证宝宝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再次,丰富宝宝的饮食种类。从宝宝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时,就要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让宝宝接触各种口味和质地的食物,培养其对各种食物的接受能力。   此外,要避免给宝宝过多摄入甜饮料和零食。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价值低,还可能导致宝宝肥胖和龋齿等问题。   最后,要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边吃边玩,不挑食等。   总之,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需要父母付出耐心和努力。只要坚持正确的引导,宝宝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健康管理专家

1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城市威胁青少年精神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神成长最为敏感、脆弱的时期。据研究,约70%的成年精神疾病患者,其精神症状首次均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青少年在某个阶段会出现精神症状,这些人在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更高,自杀率也相应增加。然而,社会环境(如居住在城市)对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潜在影响却鲜有人关注。 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IoPPN)与美国Duke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新研究,旨在探讨城市生活对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影响,并发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 研究概况 研究过程 研究者对2000多名18岁的英国青年进行了调查,他们从12岁起就开始出现精神症状。该研究所调查的是亚临床症状,而非诊断性症状。只要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如幻听、感到被监视、怀疑食物被下毒等)中的1种,就认为出现过精神症状。 根据参与者的居住地址确定个体城市化的等级;根据问卷调查评估成长环境,包括有利因素(如社区内的信任、支持与合作)和不利因素(如抢劫、攻击与破坏行为);评估参与者在暴力犯罪中的受害程度。 研究结果 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34%的青少年在12-18岁期间出现过精神症状,而农村同龄人的数据为24%;与农村同龄人相比,在城市中长大的青少年出现精神症状的可能性显著升高。将其他因素(如家庭社会经济条件、家族精神病史、物质滥用)考虑在内,其结果仍然不变;生活在“大城市”中的青少年人群的精神病性体验(如幻听、极度偏执等)发病率比农村同龄青少年人群高出40%以上。 讨论 城市生活可显著增加青少年精神的脆弱性,从而增加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分析原因 城市生活与青少年精神症状的这种相关性,近一半的原因是城市社会带来的威胁及不良影响。 社区环境(成长环境)和犯罪是最主要的因素。在恶劣的社区环境中成长并受害于暴力犯罪的青少年中,有62%存在精神疾病史。该发病率是一般青少年(在和谐环境下成长并从未经历过暴力犯罪)的3倍。 研究认为:城市生活提高了人们对压力的生物学反应,从而阻断脑内多巴胺的代谢活性。研究者认为“多巴胺过量”是目前对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最佳的生物学解释。 具有威胁因素的成长坏境可导致青少年出现病态的认知反应,如过度警觉(如过分关注潜在的威胁)、对他人产生消极观念,这导致患者对周围的人表现出过度偏执等。 观点 研究者根据研究发现提出以下观点: 城市生活对精神疾病的影响不仅限于童年(既往已有证据显示,城市儿童的精神疾病患病风险更高),还会延续至青少年时期,这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时期; 这项研究强调了对城市青少年进行精神疾病早期预防的重要性,特别是将生活在不良城市环境中的青少年作为重点预防对象,以减少精神疾病的患病风险; 由于全世界范围内,城市青少年人口正在逐渐增加,所以必须要改善社会环境建设以保护青少年的精神健康。

健康管理专家

19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5-6个月的宝宝喂养要点

宝宝长到5个月以后,对食物的兴趣逐渐增加,开始对母乳以外的食物感兴趣。这时,家长需要开始考虑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为将来的断奶做准备。 一、宝宝体重增长与辅食添加的关系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平均增加体重15克左右,或10天之内只增重120克左右,就应该给宝宝添加200毫升的牛奶。 对于牛奶喂养的宝宝,需要适当控制饮奶量,避免宝宝长得过胖。控制的标准仍以体重的增长为依据,如果10天内增加体重保持在150-200克之间,就比较适宜。 二、5-6个月宝宝可加的辅食 5-6个月宝宝可加的辅食应以粗颗粒食物为好,因为此时的宝宝已经准备长牙,有的宝宝已经长出了一两个乳牙。可以通过咀嚼食物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同时,这一时期已进入离乳的初期,每天可给宝宝吃一些鱼泥、全蛋、肉泥、猪肝泥等食物,可补充铁和动物蛋白,也可给宝宝吃烂粥、烂面条等补充热量。 三、5-6个月宝宝食谱参考 早晨6点:母乳(或牛奶) 上午9点:蒸鸡蛋羹 中午12点:母乳(或牛奶) 下午3点:水果泥,果汁 下午5点:粥(加碎菜、鱼泥或肝泥、肉末) 晚上8点:母乳(或牛奶) 晚上11点:母乳(或牛奶) 夜间停喂 四、宝宝辅食添加注意事项 1.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2. 观察宝宝对辅食的反应,如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添加。 3. 保持辅食的卫生,防止宝宝生病。 4. 鼓励宝宝多尝试不同的食物,促进宝宝的味觉发育。

全球医疗视野

18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冬季女性保健 学会科学进补

冬季,自然界万物进入“收藏”阶段,人体也不例外。中医认为,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补可以起到蓄养精、神、气、血的作用。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在冬季进补更需讲究科学方法。 一、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冬季女性进补,首选食补。根据体质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食补方法: 1. 平补: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等,适合各种体质的人群。 2. 温补:牛肉、羊肉、黄鳝、红枣、桂圆等,适合冬季怕冷的女性。 3. 清补:梨、生藕、芹菜等,适合体内有火的人。 4. 温散:辣椒、桂皮、芥末等,适合寒性体质的女性。 二、针对不同体质,科学进补 1. 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和操作电脑的女性,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干燥。可以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乳、蛋类食品和枸杞子。 2. 长期熬夜工作的女性,容易出现疲劳、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可以适量食用鱼类、牛奶、酸奶、麦类、小米、玉米和水果。 三、进补需遵医嘱 冬季女性进补,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进补导致身体不适。 四、其他保健建议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3.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家庭医疗小助手

1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我是这样对待老人溺爱孩子的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老人溺爱孩子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育儿教育中尤为明显,也被称为隔代教育。老人溺爱孩子,一方面体现了对孙辈的关爱,另一方面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作为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人溺爱孩子的现象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深入了解溺爱的危害:溺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容易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特点。此外,溺爱还可能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影响其未来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2. 与老人沟通:与老人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关爱方式,并指出溺爱的危害。同时,要尊重老人的意见,寻求共同的教育理念。 3. 提供科学的育儿知识:向老人传授科学的育儿方法,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4.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 5. 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在医疗行业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疾病的治疗,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对待老人溺爱孩子的现象,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既要尊重老人的关爱,又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医者荣耀

1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精神障碍发作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当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发作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密切看护患者,防止其外出造成意外伤害。如患者身上有眼镜、假牙、项链等物品,应立即取下,避免误伤。其次,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因意识障碍而昏迷。若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可考虑口服精神安神药物进行缓解。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约束带进行物理约束,以保证患者安全。 然而,若口服镇静药物无法缓解患者的兴奋状态,应及时送患者就医。在医院,医生可能会通过肌肉注射镇静剂的方式,使患者平静下来。情绪波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此外,过度劳累也可能诱发精神障碍发作,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除了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外,精神障碍患者的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家属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的刺激因素,如噪音、拥挤的环境等。同时,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 当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发作时,家属应及时联系医院。在医院,患者会接受专业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旨在缓解患者的症状。心理治疗则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较好的预后。因此,当精神障碍患者出现发作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健康饮食指南

17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34条记录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