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生存期有望延长
近年来,恶性胆道梗阻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生存压力。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生存期有望得到延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滕皋军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胆道支架——碘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系统。与传统支架相比,该支架在置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过程中,安全有效,且术后支架通畅时间更长,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据了解,该支架系统采用携带碘125粒子的设计,能够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缓解胆道梗阻症状。滕皋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欧洲肝病杂志》上。 恶性胆管梗阻是临床常见疾病,一旦出现阻塞性黄疸症状,仅10%~20%的患者能够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解除阻塞性黄疸对其后续治疗起到决定性作用。滕皋军教授团队从2008年11月开始研制胆道内照射支架,并成功应用于临床。研究发现,与传统支架相比,碘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4月和8个月,而对照组则为2.5月和3.4月。 此外,该支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未发生支架移位或放射性粒子泄漏,患者的支架直至随访时都保持通畅。 值得一提的是,滕皋军教授团队在2011年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碘125粒子食管支架的研发与应用,该支架系统颠覆了以往支架只有开通食管闭塞的功能而对肿瘤治疗没有作用的理念,赋予支架可直接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功能。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共同努力。除了及时接受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提高生活质量。
生物医疗创新站
182人阅读
文章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生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将详细介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包括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性疾病、颅脑损伤、脑缺氧、中毒以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首先,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引起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这类疾病包括颅内肿瘤、血脓肿、囊肿以及肉芽肿等。这些病变会占据颅腔内的空间,阻断脑脊液的循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其次,颅内感染性疾病也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包括脑膜炎、脑炎和脑脊髓炎等。这些疾病会刺激脑膜和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同时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毒素会损伤脑部血管和细胞,导致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颅脑损伤是另一种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受损,出血、水肿等病理变化会导致颅内空间减小,进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脑缺氧也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脑缺氧会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常见原因包括麻醉、意外、窒息、肺性脑病、癫痫以及严重贫血等全身性疾病。 中毒也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铅、锡、砷等重金属中毒或药物中毒(如四环素、过量维生素A等)以及自体中毒(如尿毒症、肝性脑病等)都会导致脑水肿,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内分泌功能紊乱也是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之一。常见于年轻女性和肥胖人群,尤其是月经紊乱和孕期良性颅内压增高。这与雌激素过多或肾上腺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脑水肿有关。 总之,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复杂的症候群,其发生与多种疾病相关。为了预防颅内压增高,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提高警惕,避免脑部外伤,并积极治疗和预防原发性疾病。
康复之路
192人阅读
文章
颅内高压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颅内高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多样,严重程度不一。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随着病情的发展,颅内高压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疝、脑积水等,甚至危及生命。 头痛是颅内高压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位于头部的一侧或两侧,呈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患者常在早晨起床时感到头痛加剧,尤其在额头或枕骨部位疼痛明显。 恶心和呕吐也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与饮食无关,可能与迷走神经刺激或颅内压升高有关。这些症状可能伴随头痛出现,也可能单独出现。 视网膜静脉回流受阻是导致颅内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当颅内压升高时,视网膜出现水肿、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视神经萎缩,最终导致失明。 颅内高压还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单侧或双侧麻痹。患者可能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针对颅内高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等方式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如脑室引流术、脑脊液分流术等。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预防颅内高压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高血压、脑肿瘤等病史的人群。一旦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医疗数据守护者
158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