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院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

简称:常熟三院,常熟市精神卫生中心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科普文章

文章 入睡幻觉的原因

睡眠幻觉,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常常困扰着许多人的夜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睡眠幻觉呢?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生理原因可能是导致睡眠幻觉的常见原因。在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会逐渐放松,进入一种半清醒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大脑的感知能力会减弱,导致对外界刺激的解读出现偏差,从而产生幻觉。此外,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也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进一步增加出现幻觉的风险。 其次,病理原因也可能导致睡眠幻觉。例如,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幻视、幻听等幻觉症状。目前,针对入睡前幻觉的治疗方法相对有限,但通过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仍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为了预防和减少睡眠幻觉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2. 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 避免睡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等。 4.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干扰。 5. 如有精神疾病史,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总之,睡眠幻觉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了解其成因和预防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困扰。

医学奇迹见证者

1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跑步机减肥的6大技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缺乏运动。为了保持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跑步机进行锻炼。然而,在使用跑步机的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本文将介绍跑步机使用的六大技巧,帮助大家安全有效地进行锻炼。 一、热身运动不可少 跑步机锻炼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这有助于预防肌肉拉伤,提高运动效果。热身运动可以包括压腿、下蹲、关节屈伸等动作,时间约为10-15分钟。热身后,再从慢走、慢跑等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 二、速度要适宜 使用跑步机时,应根据自身体能设定合适的速度。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摔倒,速度过慢则无法达到锻炼效果。建议从慢跑开始,逐渐增加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 三、运动量要适中 跑步机锻炼的时间、强度应根据运动目的而定。以减肥为目的,建议每次锻炼40分钟,每周3-5次。过度锻炼可能导致体力透支,影响健康。 四、保持正确姿势 跑步时,应保持收腹挺胸、收紧腰背部肌肉的姿势。含胸弓背或扶把手容易造成腰肌劳损,影响锻炼效果。 五、集中注意力 跑步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做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增加运动乐趣。 六、穿合适的鞋子 在家使用跑步机时,应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鞋比普通鞋底更软,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减少运动损伤。 此外,以下是一些跑步机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在开始锻炼前,进行身体测试,确保身体健康。 2. 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3. 使用跑步机前,检查设备是否稳定,台面是否干燥。 4. 将紧急制动夹片夹到衣服上,以备不时之需。 5. 运动时,保持目光平视,避免突然扭头或回头。 6. 避免手持重物,以免影响平衡。 7. 不要在跑步机上倒跑或做危险动作。 8. 结束训练后,让心率降至每分钟120下以下再停止跑步机。 9. 下跑步机时,等待台面完全停稳。 10. 体重超过140公斤的人,请避免使用跑步机。

健康管理专家

1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5种药物可缓解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乏、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许多患者对此疾病充满疑问,比如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神经衰弱吃什么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神经衰弱症状 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躯体不适等。这些症状可能时轻时重,病程迁延,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症状如下: 1.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等。 2.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遗忘。 3. 疲劳感:脑力易疲乏,工作效率降低。 4. 情绪障碍:焦虑、抑郁、易怒、情绪波动等。 5. 躯体不适:头痛、腰酸背痛、肌肉酸痛等。 二、神经衰弱治疗药物 1. 镇静催眠药物:如氟地西泮、硝西泮等,用于改善睡眠。 2. 抗焦虑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等,用于减轻焦虑、稳定情绪。 3. 抗抑郁药物:如多虑平、阿米替林等,用于改善情绪低落。 4. 弱兴奋剂和强壮剂:如澳化钠咖啡因合剂、脑复康等,用于增强体力。 5. 中医中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进行治疗。 三、神经衰弱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2.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保持乐观心态,学会放松心情。 5.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眼睛疲劳。 四、神经衰弱就诊科室 神经衰弱患者可前往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健康解码专家

1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记事?

宝宝出生后的成长过程中,许多父母都会关注宝宝的认知发展。从简单的识别面孔、声音,到记忆力的提升,再到语言能力的萌芽,宝宝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新生宝宝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能够识别熟悉的面孔和声音,尤其是妈妈的声音。这表明宝宝已经开始了记忆的初步阶段。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记忆力也会逐渐提升。3个月的宝宝能够记得1~6天前给他看过的新图片和新玩具,9个月的宝宝能够记得更细节的东西,比如他喜欢的玩具放在家中的哪个角落。这表明宝宝的记忆力在不断提升。 语言能力是宝宝认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部分宝宝在12个月时能说1~2个词语,也有不少宝宝要到16~18个月时才说出第一个词。宝宝在咿呀学语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多与宝宝交流、模仿宝宝的声音等方式,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感知能力也在不断进步。1岁的宝宝能够理解客体永存,2岁时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这表明宝宝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 除了认知能力的发展,宝宝的感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宝宝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感知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解读。 在宝宝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多与宝宝交流、多阅读、多接触新鲜事物,都有助于宝宝的认知发展。

病友互助家园

18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积极应对童年虐待,预防青少年焦虑

童年虐待,这个看似遥远的词汇,却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全球范围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不同程度的虐待,包括身体、情感和性虐待。这些虐待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更与青少年时期的焦虑情绪密切相关。 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些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时期的焦虑症状存在显著关联,尤其是那些采取消极应对策略的青少年。 研究结果显示,童年虐待与青少年焦虑症状之间存在前瞻性关联,即童年虐待可以预测未来焦虑症状的发生。此外,积极应对方式可以调节这种关联,即采取积极应对策略的青少年,即使经历过童年虐待,其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也会降低。 为了预防和应对青少年焦虑,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对童年虐待的预防和干预,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2. 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焦虑情绪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 加强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支持,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5.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未来医疗领航员

1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再累 也不要纵容你的脾气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心烦、心累的时候。然而,在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避免在错误的时间、对错误的人发泄情绪。因为,一个不经意的转身,原本熟悉的两个人可能从此永不相见,形同陌路。 情绪的宣泄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对象。那些最在乎我们、最关心我们的人,往往是我们最不应该伤害的对象。因为他们对我们的在乎和包容,让我们肆意发泄情绪,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忽视了他们的感受。 在医学领域,情绪管理同样重要。研究发现,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宣泄不当,会导致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高血压等。因此,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维护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 1. 正面思考:遇到问题时,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适度运动: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3.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4.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5. 专业咨询: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总之,情绪管理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情绪,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

药事通

1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产后抑郁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产后抑郁,这一常见的情绪障碍,困扰着许多新妈妈。它不仅影响着新妈妈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婴儿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后抑郁的症状、成因、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预防。 产后抑郁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情绪、认知和躯体三个方面。情绪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易哭等症状;认知方面,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等;躯体方面,可能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产后抑郁的成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内分泌变化:产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能导致情绪波动。 心理压力:新妈妈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如育儿、家庭关系、工作等。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的妇女更容易患上产后抑郁。 分娩方式:剖腹产、难产等分娩方式可能会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 个人因素:如性格内向、缺乏支持等。 产后抑郁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1. 心理治疗:通过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建立积极的认知。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 3. 物理治疗:如颅内微电流刺激疗法或电休克治疗等。 为了预防产后抑郁,新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寻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参加产后康复课程,提高身体素质。 学会调整情绪,学会放松自己。 产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但并非无法治愈。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新妈妈们可以战胜产后抑郁,重拾幸福的生活。

绿色医疗倡导者

17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产后抑郁症要持续多久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生产之后。它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一、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1. 内分泌因素:产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雌激素和孕酮水平的下降,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情绪。 2.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其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3. 精神因素:心理压力大、缺乏社会支持、家庭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 4. 生活因素:产后生活节奏改变、照顾新生儿压力增大、睡眠不足等,也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 二、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1. 情绪低落:产妇经常感到心情沉重、情绪低落,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 2. 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较为常见。 3. 疲劳乏力:精神疲惫,做事提不起劲。 4. 食欲减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 5. 自我价值感降低:对自己评价过低,缺乏自信。 6. 情绪波动:情绪波动较大,易怒、易哭。 三、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1. 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帮助产妇调整心态,应对压力。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以帮助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缓解抑郁症状。 3. 物理治疗:如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可改善情绪。 4. 生活方式调整: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四、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措施 1. 增强心理素质: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调整心态。 2.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放松,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预防,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产妇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勇敢面对困难,迎接美好的生活。

运动与健康

17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理敏感 研究生持刀砍死女友被判死缓

心理敏感与冲动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期,内蒙古大学研究生贾树林因怀疑女友不忠,持刀将其杀害,最终被判处死缓。这起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心理敏感人群的关注和思考。 心理敏感人群通常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消极情绪。这类人群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容易产生冲动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贾树林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心理敏感人群如何避免冲动行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会合理调节情绪。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释放压力。其次,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最后,如果发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 心理敏感人群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学会情绪调节,避免情绪爆发。 2.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4.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拓展人际关系。 5. 如有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帮助。 心理敏感并非疾病,但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调整,心理敏感人群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老年健康守护者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宝宝说话早晚和智力有关吗

宝宝的语言能力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宝宝说话的早晚是否与智商有关呢? 事实上,宝宝说话的早晚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生活环境、发育状况等。 首先,基因在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以影响宝宝的语言发展速度。 其次,宝宝所处的环境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家庭语言环境、父母的交流方式以及宝宝接触到的语言材料都会影响其语言能力。 此外,宝宝的发育状况也会影响其语言能力。一些宝宝可能因为认知能力、视听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说话晚。 那么,宝宝说话晚是否就意味着智力有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宝宝说话晚可能只是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意味着智力有问题。 以下是一些导致宝宝说话晚的原因: 1. 视听能力问题:宝宝可能因为听力或视力问题导致语言发展迟缓。 2. 认知能力问题:宝宝可能因为认知能力发展滞后导致语言能力受限。 3. 发音器官异常:宝宝可能因为发音器官发育不良导致发音困难。 4. 环境因素:家庭语言环境不佳或缺乏语言刺激可能导致宝宝说话晚。 针对宝宝说话晚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宝宝交流。 2. 给宝宝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如阅读绘本、唱歌等。 3. 关注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视听能力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专业帮助。 4. 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宝宝多说话、多表达。 总之,宝宝说话的早晚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只要关注宝宝的全面发展,为宝宝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相信宝宝的语言能力会逐渐提高。

数字健康领航者

190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22条记录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