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
展开更多
血脂化验检查是健康体检的必做项目之一,可面对检查单上的一堆指标和符号,不少人都吐槽说报告单太复杂,除了箭头以外别的都不太会看,今天就来“手把手”教一下大家如何通过检查单诊断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诊断标准:总胆固醇≥6.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 mmol/L;
高甘油三酯血症诊断标准:甘油三酯≥2.3mmol/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诊断标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 mmol/L;
如果某人较年轻、不吸烟、不肥胖、父母没有心血管病、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小,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只要不超过3.4 mmol/L即可;
若患者已经发生冠心病,或者是同时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1.8 mmol/L就应该治疗了;
心梗、脑梗病情复发者应该将该指标降至1.4mmol/L以下;
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应超过2.6 mmol/L;
确诊冠心病与脑梗死的患者,无论胆固醇化验结果如何,均应该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甘油三酯如果检验结果超过2.3mmol/L就会显示为增高,但最好控制在1.7mmol/L以下,超过这一数值并不意味着需要药物治疗。若甘油三酯轻度升高,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等措施,其甘油三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当甘油三酯中重度增高时(通常认为 ≥ 5.6 mmol/L),可增加胰腺炎发病风险。
由于许多检验分析前因素会影响血脂水平,因此为了保证我们血脂数值的可靠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
今天给大家总结了如下几点:
今年32刚确诊强直性脊柱炎,不知道怎么办,强直性脊柱炎一定要规范治疗,它不致命但是致残,年轻的男性将来还有家庭,越早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但是有些是不可逆转的损失就大了,可能致残影响生活和工作。
猪肉是很多家庭平时常吃的肉类,虽然现在价格相比于以前上涨了不少,但也无法阻挡大家购买的欲望,毕竟肉类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相比于素食,肉类中的营养更加丰富,有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和脂肪,为人体健康做出了不少贡献。
但是,猪身上的所有部位,并不是都有食用价值的,有些人“偏爱”的那些部位,其实都是毒素和寄生虫的“窝”!如果平时经常吃的话,患病几率将会明显增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部位吧。
猪身上这3个部位,医生几乎一口不吃,希望你也能忍住
猪肝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猪身上的内脏是个“宝”,毕竟中国人相信“吃什么补什么”,所以对于猪肝,人们自然也没有放过的道理。而且猪肝也确实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丰富的营养让它成为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菜肴。
但是猪肝中除了铁元素和维生素等能为人体所利用的营养物质之外,还含有不少毒素,肝脏是负责毒素代谢的器官,所以猪肝中也存在着大量未完全代谢的垃圾和毒素,食用过量的话,很容易危害健康。
猪脖子
人们对猪身上很多特殊的部位有更大的兴趣,在一些卤味店,猪脖子也是深受大家欢迎的部位,卖得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吗?这个地方大多是宰杀猪时,放血的部位,所以会残留许多淤血,加上这个部位的淋巴腺、甲状腺较多,也是细菌和病毒的“藏身之处”。
虽然很多朋友都特别爱吃猪脖子,觉得这个部位的口感很好,但实在不建议大家多吃,尤其是免疫力比较低下的儿童而中老年人,摄入过量,对身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猪大肠
很多人在外面吃饭的时候,点的次数最多的可能就是猪大肠,其实猪大肠也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部位,无论是爆炒还是用其他的烹饪方式,都非常合适。但这个部位虽然美味,却也存在不少健康隐患。
猪大肠中含量最多的可能就是胆固醇和脂肪了,这两种物质相信很多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都会主动避而远之,但也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大量食用,不仅加重了身体的负担,还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相信这三个部位,也是大家平时经常吃的,了解了以上知识,希望大家以后在吃之前,多想一想,尽量少吃几口。
猪肉相比于其他肉类,确实更受大家欢迎,但是在挑选猪肉的时候,大家也要谨记这2点:
闻味道
有些朋友不太会挑选猪肉,总是容易被商贩欺骗,其实我们在挑选猪肉的时候,首先应该闻一闻猪肉的味道,一般来说,新鲜的猪肉是不会出现异味的,而闻起来有异味的,往往都是一些变质、发霉的猪肉,遇到这样的猪肉,价格再便宜也别买,因为这种猪肉可能存在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吃了拉肚子事小,加重身体的负担、诱发疾病事大!
摸手感
除了闻气味以外,我们在挑选猪肉的时候,还要学会用手摸一摸,新鲜的猪肉摸上去是有一层油腻的脂肪的,而变了质的猪肉手一摸上去就能摸到一层黏黏的物质,这种猪肉吃了对身体也是一种负担,希望大家别买错了。
总结:猪肉其实是我们平时经常吃的肉类,有的人觉得自己从小吃到大,要有问题早就发生了,其实存在大量病菌的部位吃下肚,不一定会立马在人体发生反应,可能会一点点吞噬我们的健康,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希望大家别置之不理。
血糖高,糖尿病,是困扰着很多人的一个问题。据数据观察,我国每年糖尿病人数量都在不断扩大,并且糖尿病的年轻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糖尿病似乎将“矛头”指向了中年人甚至青年人。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重视的。
而糖尿病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长时间的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因此预防糖尿病更需要从日常生活当中着手。
早上起来不碰“2物”,睡前坚持“2事”,血糖或许能稳如泰山
少喝粥类
有的朋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不能在早上喝粥呢?我们知道,喝粥虽然可以养胃,但是粥类食物多是由大米等谷物所熬制的,进入我们的肠胃之后,可以被迅速的进行消化和吸收,形成糖分。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类糖分可以被我们的身体当做能量或热量来使用。
但是对于糖尿病人,粥类可以让体内的血糖含量迅速上升。并且在早上我们的胃中是属于一个空腹的状态,更容易导致血糖指数的升高。
但是糖尿病人也不是说一点粥也不能喝,只是要注意喝粥的频率和量的大小。糖尿病人每周可以为自己安排3次左右喝粥的次数,且喝粥的量不宜过多。在食用的同时,可以搭配一些有盐分的食物来进行中和,从而起到调节体内血糖含量的效果。
不吃水果
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由于肠胃蠕动速度较慢,很容易就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因此在早晨起床后会食用一些水果来调节肠胃,缓解便秘。这虽然是一个缓解便秘的方法,但是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并不适用。因为肠胃在早晨空腹的情况下,会充分的吸收水果中所含有的糖分,并由此将血糖含量迅速升高。
有些水果我们虽然吃起来并没有什么甜味,但是水果不甜并不意味着它含糖量就少。因为有很多糖类我们人体的味觉器官是感受不到的。我们常说的糖分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而水果中所含的是单糖和多糖,即使没有甜味,但是这些糖分也会进入到人体,使得血糖的上升。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忌口。
糖尿病人在睡觉前也要注意血糖的维持,记得在睡觉前这两件事,能让你安心睡个好觉。
喝小半杯水
因为我们在睡觉时,身体就会处于一个比较缺水的状态,而体内的消化器官进行运作时,就会产生一些杂质,血糖含量也会因此提高。睡前喝一点水可以使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被稀释,减少因为血糖上升而给睡眠中的我们所带来的不适感。
除此之外,睡觉前所摄入的水分也不宜过多。因为过多地摄入水分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从而出现浮肿的现象。并且,如果睡觉前喝水太多,夜晚起来上厕所的次数也会增多,会影响到人们的睡眠质量,造成白天精神不振等。
睡前吃药
在睡觉前服用药物会使得药效更佳。因为我们在进入睡眠后,人体就会停止食物或水分的摄入,并且此时距离上次吃饭的时间也过了很久,肠胃中的食物已基本被消化掉了。这时服用药物可以让药效充分和身体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保持药力的持久性。
同时要提醒各位,不要主观臆断地去调整用药量的多少。有的朋友可能认为自己的血糖稳定后,就不必要再吃那么多药了,毕竟“是药三分毒”。但是血糖稳定下来的前提是患者本身按时按量吃药所维持的。
如果自己私自减少药量,那么就会造成身体出现“耐药性”或者血糖反弹升高。到那时再想控制住血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并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近日,社交媒体上不断有朋友提问「如何不把病毒带回家」,这也是我们共同关心的的问题。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关心家人的健康,请存好这份健康攻略。
疫情蔓延,很多人都担心居住环境和物资消杀不彻底,市面上那么多消毒用品怎么使用才是安全正确呢?
不管疫情防控的路怎么走,我们日常都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一人感染,全家人心惶惶,如果家人/室友患病,该如何有效防护呢?
引产中的产程管理及注意事项:
经上述综合处理,尚不能消除危险因素,短期内又无阴道分娩可能,或病情危重,应迅速选用剖宫产终止妊娠。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可能带来的一些危害,比如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氧合不足等。
1.呼吸道症状: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会引起呼吸道症状,比如鼻塞、流涕、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引起呼吸不畅,影响正常呼吸功能。
2.呼吸困难:由于毛细支气管的炎症和阻塞,气道通畅性受影响,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的呼吸困难需要氧气辅助或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3.氧合不足: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可以导致氧气在肺内的交换受阻,进而引起氧合不足,氧合不足可能引发青紫、心动过速、疲劳等症状。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对身体存在危害,一旦发病及时就医,尽量降低对机体的影响。
传染性
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本病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2020 年 5 月,荷兰一家水貂养殖场内的工人感染了 2019-nCoV,且该养殖场内近期死亡水貂 2019-nCoV 核酸检测均阳性,提示水貂同样可以感染 2019-nCoV,并有可能进一步感染人类。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疾病类型
本病主要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型。
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此外,肺部影像学显示 24~48 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展开更多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