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前身是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民工医院,始建于1956年3月。1983年东营市成立后,定名为东营市牛庄中心医院。1993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为保障东营市南部地区人民群众健康,将医院整体搬迁至大王镇,更名为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承担着东营市南部及周边区域近80万人口的综合医疗和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任务。是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解放军第89医院业务协作医院,也是东营市红十字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0亩,业务用房15万平方米,下辖东院区妇女儿童医院、西院区综合医院、王道院区;对口帮扶4家医联体医院:大王卫生院、广饶县妇幼保健院、广饶县中医院、东营区人民医院。编制床位1200张。设有29个行政职能科室和46个临床、医技科室。现有职工896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286名,博士、硕士51人。拥有PET-MR、1.5T磁共振、64排128层容积CT、直线加速器、血管造影机等一大批先进诊疗设备。近年来,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塑造”,按照“融合、创新、规范、智能”的发展思路,围绕“介入、微创、无痛、中医药、重症医学、保健康复”六大特色,大力发展重点学科,扶持新兴学科,打造特色专科,其中骨科为山东省中医重点建设专科。皮肤科、神经内科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整合资源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癌症中心等“六大中心”。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杂交手术开通颈动脉闭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单孔胸腹腔镜等腔镜手术、关节微创手术、椎间孔镜、PVP/PCP等脊柱微创技术、舒适化医疗、钬激光碎石术、中医中药等一批特色技术蓬勃发展。医院深入推进“科教兴院”战略,加大政策及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及科研工作,近三年有25项科研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获市科技进步奖28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医院被确定为滨州医学院实践教学医院、滨州职业学院教学医院,每年有100余名学生在院学习,医院有39人担任市级以上学术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职务。医院聚焦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互联网+医疗技术,推进多学科技术融合、要素整合、通道管理,打造区域学科高地。相继上线运行了移动医疗、移动护理、决策支持、微信平台、支付宝平台、口袋医生、电子签名等60余个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包括HRP(医院资源规划)、CRM(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基础设施三大平台,综合利用手机、自助设备等信息终端,重塑门诊住院流程,让互联网多跑腿,让患者少跑腿。2015年1月,医院承办了全国智慧医疗及信息安全研讨会,交流推广建设经验。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患者信任度和认可度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院务公开示范医院、全国首届敬老文明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山东省十佳诚信医院、山东省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示范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嗜酸细泡性筋膜炎症状有哪些
嗜酸细泡性筋膜炎,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结缔组织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相对罕见,其具体病因尚未明确。患者通常会经历以下几种典型症状: 1. 皮肤损伤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损伤,表现为突发性水肿和硬性肿块。这些损伤通常发生在四肢,但也可能蔓延至躯干。面部和指部相对较少出现此类症状。 2. 硬性肿块 嗜酸细泡性筋膜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在皮下组织深处出现硬性肿块。这些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并伴有色素沉着,使肤色暗淡。 3. 关节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范围缩小。此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4. 其他症状 嗜酸细泡性筋膜炎还可能累及肺部、食管、脾脏和骨髓等脏器,导致相应症状。 针对嗜酸细泡性筋膜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 1. 休息 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诱因 尽量避免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如寒冷、潮湿等。 3.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和疼痛症状。 4.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电疗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5.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 总之,嗜酸细泡性筋膜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生活质量。
疾病解码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你知道痛风是什么病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困扰着许多人的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是痛风?它又是如何引起的呢?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引发关节炎症的一种疾病。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痛风。 痛风的主要原因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人患有痛风,其后代患病的风险较高。 饮食习惯: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如海鲜、动物内脏、啤酒等。 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饮酒、肥胖等。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可影响尿酸代谢,如利尿剂、抗结核药物等。 痛风的主要症状包括: 急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多在夜间发作。 慢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反复发作。 痛风石:在关节附近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变形、功能障碍。 痛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血尿酸水平检查。治疗痛风的方法主要包括: 药物治疗: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 饮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水分摄入。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痛风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以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生命之光传递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解释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SLE患者家族中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同卵双胞胎的患病率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表明遗传因素在SLE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SLE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紫外线照射、某些药物、感染等都被认为可能诱发SLE。紫外线照射可导致皮肤细胞损伤,从而触发自身免疫反应;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肼屈嗪等可能诱发SLE;感染如病毒、细菌等也可能诱发SLE。 (三)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因素在SLE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发现,SLE患者中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且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影响SLE的发病。 (四)免疫因素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有关。研究发现,SLE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和损伤。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免疫调节失衡: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失衡,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2. 自身抗原暴露:某些抗原物质如细胞骨架蛋白、DNA等被正常组织表达,从而暴露给免疫系统,触发自身免疫反应。 (五)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等也可能影响SLE的发病。 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方面。了解其病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SLE。
精准医疗探秘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