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科室服务
科普文章
文章 小脑萎缩都有什么症状 浅析小脑萎缩的四个症状
小脑萎缩,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了解小脑萎缩的症状,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小脑萎缩的四大症状,帮助您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 一、早期小脑萎缩症状 1. 行走不稳:患者行走时步态蹒跚,犹如醉酒,无法控制身体平衡。 2. 运动障碍:动作反应迟钝,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如抓握、书写等。 3. 肌肉僵硬:肢体肌肉僵硬,无法灵活活动。 4. 智力下降:早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二、中度小脑萎缩症状 1. 肢体不协调:运动障碍加重,动作笨拙。 2. 语言障碍:说话含糊不清,难以表达。 3. 书写困难:书写时字迹歪斜,难以辨认。 4. 进食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吞咽困难。 5.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他人协助穿衣、洗澡等日常生活。 三、晚期小脑萎缩症状 1. 肌肉萎缩:肢体肌肉逐渐萎缩,导致运动功能丧失。 2. 语言障碍:说话几乎无法发音,只能通过手势表达。 3. 智力障碍: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 4. 生活质量下降: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依赖他人。 四、预防与治疗 1.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疾病的发生。 2.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 3. 日常保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4. 寻求专业帮助:一旦出现小脑萎缩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学奇迹见证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肌张力障碍怎么回事 肌张力障碍与这些原因密切相关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环境、药物和免疫四大因素。 1. 遗传因素:肌张力障碍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许多患者都有家族遗传史。研究表明,DYT1、DYT5、DYT6、DYT25等基因异常与肌张力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DYT1阳性基因会导致原发性和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主要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病情进展迅速,症状较为严重。 2.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等,会增加患肌张力障碍的风险。环境污染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患病几率。 3.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长期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肌张力障碍。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肌张力障碍。此外,某些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也可能诱发该病。 4. 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会增加患肌张力障碍的风险。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包括肌张力障碍。 为了预防和治疗肌张力障碍,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污染环境中。 (2)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3)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4)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物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患者。 总之,了解肌张力障碍的病因,有助于患者及早发现、治疗和预防该病。在生活中,我们要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肌张力障碍的发生。
疾病解码者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陈竺:开创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我国脑卒中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上指出,要继续努力做好脑卒中筛查和干预工作,推动心脑血管疾病联合防控,探索建立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贡献力量。 脑卒中防控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首先,要继续做好脑卒中筛查和干预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区的300余家三级基地医院,并辐射1000多家县级协作医院和2000多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建立了脑卒中防治网络。但要将脑卒中防治工作转化为常规工作,还需要从思想认识、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逐步完善。 其次,要努力推进心脑血管疾病联合防控工作。心脑血管疾病同属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病因、危险因素、防治手段和方法基本相同。建立心脑血管病联合防治体系,开展多学科的合作,是合理利用我国卫生资源进行慢病防治的最佳方式。 此外,还要探索建立心脑血管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通过开展示范区全人群的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等,探索心脑血管病防治一体化的脑卒中防治示范区建设,摸索出一整套多学科合作、防与治结合的省市脑卒中纺织工程长效机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陈竺副委员长强调,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不能再慢。希望广大卫生医务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提升关键技术,落实人员职责,做好统筹规划,严格监督管理,加强预防和医疗的沟通协调,将慢性病防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贡献力量。
医者仁心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