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虽然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事实上,有些患者群体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以下是六类需要特别小心的患者类型。
双相障碍患者
众所周知,双相障碍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时存在转躁的风险。然而,相比于从抑郁直接滑入心境高涨型躁狂,更多的患者会进入一种混合状态。这种状态的特点是焦虑、内在紧张不安、易激惹、愤怒、绝望、自杀冲动、思维纷杂/奔逸、思维反刍及失眠。虽然一小部分双相障碍患者可以从抗抑郁药治疗中获益,但对于整个患者群体而言,抗抑郁药弊大于利,应尽可能避免单用,且使用时务必谨慎。
伴混合特征的抑郁症患者
单相抑郁患者中,约25%存在3个或3个以上躁狂症状。尽管不属于标准意义上的双相障碍,但这些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存在众多重叠的特征,如家族史、病程,以及病情被抗抑郁药所激化的可能。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特别小心,并考虑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及心境稳定剂。
曾有短暂轻躁狂发作的抑郁症患者
一部分抑郁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短暂(<4天)的轻躁狂发作,未达到双相障碍的时长标准。然而,新研究显示,这些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时同样面临病情恶化的风险。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特别小心,并考虑使用拉莫三嗪等药物。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至少在药物应答方面,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的异质性很强。小型对照研究显示,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s可能为患者带来获益;然而,其他一些研究则显示,BPD是抗抑郁药治疗时病情恶化的高危因素,即便患者并未合并双相障碍。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特别小心,并考虑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儿童、青少年、年轻人
抗抑郁药可升高25岁以下个体的自杀风险,对于成人的影响为中性,对于65岁以上个体则具有保护效应。这一结论来自近年来的多项大型meta分析,并被另外多项研究所支持。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特别小心,并考虑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SERT短等位基因及慢代谢者
基因测试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其中,5-HT转运体(SERT)短等位基因的研究证据最为充分,此基因型患者对SSRIs治疗产生应答的可能性较低,且更容易出现躁狂症状。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应特别小心,并考虑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总之,以上提到的不良事件中,其中一些(如自杀)较为罕见,然而一旦发生就是100%;另一些(如转躁)则相对常见,对于所有使用抗抑郁药的个体均有临床意义。因此,在使用抗抑郁药时,务必小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文章 心悸、血压正常,可能是压力大和睡眠问题?
生命守护者联盟
文章 焦虑症自测表结果解读和治疗建议
医者荣耀
文章 总是因为小事发脾气,特别敏感,怎么办?
健康百科
文章 眼部肿胀怎么办?
医者荣耀
文章 轻躁狂与躁狂的不同
主治医师胡晓宇
患者为改善精神狂躁症状咨询药品建议,用药人为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女性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3
情绪波动大,有时兴奋有时沮丧,怀疑自己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女性36岁
就诊科室:临床心理科
总交流次数:18
脑溢血术后5个月,出现不定时烦躁症状,需用药咨询。患者男性62岁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总交流次数:26
王超
副主任医师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张淑芳
副主任医师
临床心理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汤珺
主任医师
青少年儿童心理科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陈旭东
主治医师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