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出现一些慢性的并发症,糖尿病足也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往往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常常会导致截肢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人体带来非常大的痛苦!了解糖尿病足坏疽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就为大家讲一讲,糖尿病足坏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第一,糖尿病足出现坏疽是比较严重的一类病变,往往都是在肢体远端所发生的,尤其以下肢最为多见,非常容易发生在足部趾尖部,会伴随着趾腹部颜色的改变,主要会出现发黑、黑紫色、局部还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这时需要非常注意早期足部溃烂的征兆!
第二,脚趾缝之间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的病变,往往会出现裂缝,由于很难发现常常被忽略,并且脚趾缝之间还会出现一些渗出的炎性液体,这也是脚部溃烂的一个明显的征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该多加注意!
第三,自发性的溃破,这也是糖尿病足坏疽的一个典型表现,往往体现在局部的红点,并且伴有局部的足趾肿胀、疼痛感明显。另外,会逐渐出现一些水泡以及皮疹,逐渐向上蔓延形成红色,实际上就是脉管炎的表现,也可以称之为"丹毒",都与糖尿病足坏疽密不可分。
总结,糖尿病足坏疽是较严重的一个慢性并发症,在临床上应该早期发现和早期的进行治疗,才是避免截肢以及引起败血症一个良好的办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多少对糖尿病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糖尿病在临床上根据其严重程度是被分为1型和2型两种,而且越往后其症状越严重。专家介绍,糖尿病可以说是一种不治之症,一旦患上只能采取药物控制病情的方法。那么,糖尿病最严重之时,是什么情况呢?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由于基因遗传缺陷导致,少数患者由病毒感染所导致。而2型糖尿病大部分由于成年后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仅少数患者是由于遗传导致。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类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能正常产生而导致的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并非完全丧失,因此可以通过药物注射或口服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部分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素功能可以正常产生,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较为复杂,遗传因素、环境污染、饮食、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等都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目前该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以后,大部分患者发病期在30-55岁之间。
糖尿病一般会伴随很多慢性并发症联合疾病,患者通常罹患糖尿病后身体会出现许多因糖尿病引起的合并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疾、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是由糖尿病变转变而来,这些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糖尿病肾病是并发症中危害最大也是发病率最高的。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患者致死率最高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最常见的一种,由于体内内分泌失调,胰岛素分泌不足,早期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肾脏代谢困难形成肾小球肾炎,且由于患者自身代谢紊乱,肾病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最终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形成肾衰竭,因此在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罹患合并症时应及早就医。
通过上文关于糖尿病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糖尿病若较为严重,是会引发肾衰竭的,因此,对于此病我们应积极重视。另外,专家提醒,患上糖尿病除了按时服药外,还应在饮食上注意糖分的摄取,且要每餐所吃的食物量要少一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很多人对糖尿病还算了解,但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却知之甚少。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传说中的糖尿病并发症,看看糖尿病的并发症都是什么时候出现?如何早发现和早预防?
一、糖尿病都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很多,而且很多都是比较重的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很多,比如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脑梗塞等,甚至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本身也会出现糖尿病各种酸中毒等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也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糖尿病损害最多的,依然是血管,由血管病变衍生出的各种病变是主要的并发症。
二、糖尿病并发症几年的时候会出现?
我理解提问者的意思,糖尿病3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5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10年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并发症?但实际上,糖尿病确实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就越高,但绝对没有这样的时间规律可以遵循。
如果我们血糖控制得好,可能我们可以和糖尿病和谐共处一辈子,但如果我们血糖控制的不好,可能我们很快就会被糖尿病的并发症所淹没,无论是你半年还是一年的糖尿病。
三、如何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并不一定有症状,很多人都是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而就诊才发现糖尿病,或者是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所以如何才能早发现糖尿病呢?有人说这样的症状,那样的症状可能是糖尿病,我觉得症状不一定更早,但体检却会比症状更早的发现糖尿病。
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体检越来越多,而血糖几乎是每一个患者体检时的必备项目,所以如果你没有体检过,我建议您也要定期监测一下血糖,这样就能最早的发现和识别糖尿病。
看懂了吗?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但如果我们有方法,糖尿病也可以早期发现。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在医院内分泌科,每天都会收治不少因血糖控制不好,或者糖尿病加重而住院治疗的患者,他们的病情轻重不一,入院的主诉也各不相同。
但可以归纳起来看看有哪些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险信号。
糖友注意,以下5个症状或提醒病情加重
1. 嗜睡或昏迷
这个是最严重且最危险的信号,无论是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是高渗性状态,都会引起昏迷。许多患者入院时测血糖大多数都在20以上甚至更高,并且可能合并有恶心、呕吐、腹痛、烦躁、嗜睡甚至昏迷,呼出的气体可闻到烂苹果味,病程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血压下降,危及生命。
2. “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许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但如果血糖控制好了,病情减轻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反过来如果这些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也说明糖尿病的病情在加重。
3. 四肢麻木或疼痛加重
这是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患者会感觉到双侧肢体的麻木、疼痛和感觉异常,这些症状在糖尿病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减轻,但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那么也说明病情加重了。
4. 双下肢疼痛或溃疡
这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表现,主要病因是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如果病情加重,会导致下肢血管堵塞,引起缺血、溃疡甚至坏死,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截肢或者并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5. 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一般都出现在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糖尿病病情加重的患者身上。其治疗非常困难,会导致足部畸形、溃疡、皮肤颜色改变或者坏死,糖尿病足一旦出现便难以痊愈,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或者因继发全身细菌感染而危及生命。
其他还有诸如蛋白尿、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都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的危险信号,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好血糖,平时加强血糖监测,一旦出现这些危险信号都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耽误了病情。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常见的“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早期症状:
1.体重下降
如果你吃得比以往多,体重还一直下降就该担心了!那你就应该检查血糖了!因为你血中葡萄糖不能被细胞利用,会刺激大脑的饥饿中枢兴奋,而导致多食,进食后又没有饱腹感,于是进食次数和进食量明显增多,又由于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增加,蛋白质合成不足,分解加快等,引起消瘦。
2.排尿次数增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排尿次数较以前增多,尿量也增多,甚至尿的泡沫多,尿渍发白,发黏。一定要检查血糖。因为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产生渗透性利尿,导致排尿次数增多。
3.喝水多
有了尿频的症状,也会越来越口渴,总是不知不觉地喝水,那就应该检查血糖了。因为多尿之后体内的水分减少,引起大脑渴中枢的兴奋,导致喝水增加。
4.皮肤感觉异常
出现皮肤干痒,或是脖子、腋下皮肤颜色变深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感觉神经障碍导致的,一定要监测血糖。
5.餐前低血糖
如果你在进餐2-3小时后,经常出现多汗、颤抖、饥饿感、心悸感等低血糖症状,吃饭后可以缓解,需警惕早期糖尿病的可能。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检查血糖。
6.容易感染
如果你经常出现皮肤疖肿、下肢溃烂或坏死、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各种炎症,且治疗困难,者外伤后伤口难以愈合,均应警惕糖尿病的存在。因为糖尿病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抵抗力降低,导致反复感染。
7.疲乏无力
如果您经常没精神,感觉疲乏无力,同样是糖尿病的症状。据报道,2/3的糖尿病患者有乏力的症状。这是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
8.视力模糊
如果您年纪不大,就患有白内障、或视力减退,也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因为血糖升高改变了晶体体渗透压,影响了视力。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被称为“百病之母”,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多而且严重,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那么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症状。
1.多食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
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
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 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
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以上“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通过以上对糖尿病症状的了解,相信您对于糖尿病的严重性有了更加严肃地认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抽烟不喝酒等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
糖尿病本身就是不可逆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患者疾病形成之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这就会造成并发症出现,常见的也是很危险的就是糖尿病足这种疾病,经常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经常是下肢是常见的发病位置,后期如果合并坏疽也会造成疼痛的严重性增加。
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足下肢形成最早的表现和症状,主要就是下肢血液循环不足,以及患者肌肉缺血和缺氧造成的,患者行走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觉到下肢乏力以及劳累和麻木,患者的小腿会出现肌肉酸痛,但是休息之后患者的症状就会胡娜姐,老年人出现间歇性破行的时候也需要怀疑是不是出现动脉阻塞的情况。
休息痛也是糖尿病足疾病的主要症状和表现,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疾病中期的时候,患者出现疾病变化,患者的下肢出现缺血严重性增加的时候,步行走也会出现疼痛,这就是静息痛,主要疼痛的位置在足趾或者是更远的地方,夜间疾病的症状很严重,患者卧位的时候疼痛的程度会加重,下肢下垂的时候疼痛的症状会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的出现和因为睡眠时候血液循环不好有直接的关系。
糖尿病足的患者后期随着疾病的深入性发展,也会造成小动脉阻塞和微循环障碍,足背及胫后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观察患者也会出现全身性症状,比如说神经营养障碍体征,皮肤干燥,角化,变脆等。
以上专家对于糖尿病足疾病的相关知识简单的给出了总结,糖尿病足严重的时候就是坏疽,患者疼痛剧烈,临床上疾病的发病是缓慢形成的,此外也会合并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加重的时候也会造成轻度损伤以及皮下组织坏死,最后就是肢体障碍形成。
糖尿病的历史有数千年了,虽然经过了很久的探索,但是目前也是无法根治糖尿病的,所以得了糖尿病以后只有通过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坚持运动+监测血糖等方式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坚持按照我说的这些方式控制血糖的话,生活就没有了质量,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不能吸烟、喝酒等,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太多了。
但是要说到哪些行为会使糖尿病加重,估计不少人都不是太清楚。不过需要知道一点,糖尿病加重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血糖的升高或者降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防治糖尿病,我来聊聊糖尿病的那些你想知道的事情。
糖尿病加重的时候,患者有什么表现?
上面已经说了,糖尿病加重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血糖的升高或者显著低于正常血糖,但是需要注意由于测量血糖是一个有创伤的操作,所以测量血糖不是太让人容易接受,不过当血糖升高的时候,多数患者会有一些明显的症状。
当血糖升高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口渴明显、小便次数或者尿量增加、饥饿感明显等。在人体内存在着口渴中枢,而能刺激口渴中枢的主要是血浆渗透压。当血糖升高的时候,血浆渗透压增高,所以能刺激位于下丘脑的口渴中枢,所以就会产生口渴的感觉。
当一个人产生口渴的感觉的时候,就会大量地喝水,而喝水多了以后就会使尿量或者小便次数增加,有不少患者的小便次数在24小时内就超过了20次,尿量可以达到3L甚至10L,而且由于尿液里面的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人,所以里面会有迟迟不能散去的泡沫。可能不少朋友不太理解为什么尿液中有葡萄糖会产生泡沫,其实这个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尿中的葡萄糖增加,会使尿液的表面张力增加,这样的话有利于形成泡沫。
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的时候,也容易产生饥饿感。人体要利用好血糖,就需要有胰岛素的参与,而糖尿病患者体内要不胰岛素绝对缺乏,要不就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这样的话虽然血液中葡萄糖多,但是却无法利用。另外,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尿量就会增加,当这些小便排出体外的时候,就会带走一些葡萄糖,这样的话就会引起能量供应不足,让大脑产生饥饿的感觉。
如果血糖比较高的时候,就容易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这些急性并发症症状都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抢救不及时会造成死亡的。
从长期来看,如果一个人血糖控制的不好,即便饭量大,也容易变得消瘦。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含量虽然不低,但是由于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在人体内提供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就相当于零花钱,而脂肪就相当于存在银行里的钱,蛋白质就相当于不动产,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变卖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那就只有消耗脂肪了。所以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饭量大,但是却吃不胖。
哪些行为会加重糖尿病?
喝酒:估计糖尿病患者都曾经被内分泌科医生告知不能喝酒吧,其实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我们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摄取、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主要是指脂肪和蛋白质转变成糖类)等,当糖尿病患者喝酒的时候,酒精会抑制血糖的生成,从而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对于那些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打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如果再喝酒,那就特别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不要小看低血糖,和高血糖相比,低血糖的致命性更伤。另外,酒被喝进去以后,乙醇转变成乙醛,而乙醛本身就能够损伤胰腺细胞,要知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物质,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自控力不强: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病,由于目前是无法治愈的,所以对于糖尿病的长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内分泌科医生会反复告诉患者如何如何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但是不少患者依然做不到自律,不按时吃药、不按时监测血糖、也不积极运动,而且自身可能还有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话,肯定就无法保证血糖的稳定,而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必然会增加脑卒中、视力下降、肾功能收受损、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之前我遇到过一个糖尿病病史5年多的患者,他平时不注意控制血糖、也不按时喝药,而且还有吸烟、喝酒、暴饮暴食、熬夜的习惯,结果突然有一天出现了脑出血。
运动量不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运动其实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中就提到了坚持运动。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很多的好处,首先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还能增加糖类和脂肪的消耗。其次运动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体重和心情,这些都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剧烈运动,应该选择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骑车等,具体的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每天的运动时间应该控制在30~45分钟,每周的运动次数不低于5次。
熬夜:虽然最新的教材没有提到熬夜是糖尿病的一个高危因素,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表明熬夜确实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之前有国外的研究表明,那些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的人出现糖代谢紊乱的概率显著高于平均睡眠超过6小时的人。这个其实也好理解,熬夜会引起内分泌紊乱,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本身就是一种激素,熬夜会扰乱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可能会使糖尿病症状加重。
健康饮食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的原则是什么,如何确定适合自己的能量摄入范围,如何安排一日三餐呢?本文为大家详细解答,文末附一周食谱。
一日三餐饮食原则
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糖尿病病友日常饮食需遵循以下5个原则:
建议一日饮食中包含以下食物:谷类(全谷类)、薯类、杂豆、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畜、禽、鱼、蛋、奶)、大豆类、坚果、烹调油、盐。
建议做到以下4点:
适宜的能量摄入,可以控制超重肥胖,预防消瘦。糖尿病病友要特别注意将体重保持在理想范围,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风险。
建议超重肥胖患者按照每个月减少1千~2千克的速度,3~6个月减少体重的5%~10%。
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是影响餐后血糖的核心因素,建议糖尿病病友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应占主食的1/3。
常见全谷物包括:糙米、小麦、燕麦、大麦、黑麦、高粱米、薏米、藜麦、青稞、荞麦、玉米、小米等。
杂豆类包括:豌豆、绿豆、豇豆、赤小豆、鹰嘴豆、芸豆、蚕豆等
常见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4.清淡饮食,限制烟酒
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病友均应该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的用量。
建议每日烹调油摄入量控制在25克以内,食盐每日不超过5克,不喝含糖饮料。
5.规律进餐,合理加餐
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饥饿。因为过度饥饿会引起饱食中枢反应迟钝,导致进食过量。
糖尿病病友要做到不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吃饭时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病友和1型糖尿病病友,应进行血糖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加餐,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消瘦的糖尿病病友及妊娠糖尿病病友,可以适当安排加餐或零食,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适当增加能量摄入,以增加体重。
每天摄入多少能量合适
糖尿病病友需要根据自己的体重、日常的活动强度,确定个体化的能量摄入标准。
首先,确定自己的标准体重
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
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2.5;
比如,王女士,身高167厘米,她的标准体重为(167-100)×0.9-2.5=57.8千克。
第二,确定实际体重是否标准
我们通过体重指数(BMI)计算体重是过低、正常、超重、肥胖。
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不同BMI对应的体重级别
如:王女士,体重167厘米,体重70千克,她的BMI是:70÷1.67÷1.67=25.1千克/平方米,属于超重。
第三,根据劳动强度确定能量供给
根据每天的劳动强度及体重级别确定一日适宜的总能量摄入。
成人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千卡/千克)
以上文的王女士为例,王女士超重,从事轻体力活动,王女士每千克标准体重,适宜的能量摄入范围是20~25千卡,王女士的标准体重是57.8千克,那么王女士每天适宜的能量摄入范围是:20×57.8~25×57.8,即:1156~1445千卡,可以取平均值1300千卡。
不同能量级别全天食物量推荐
注:糖尿病病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增加或减少半两主食或50克豆腐的摄入,血糖稳定的前提下,增加水果的摄入。
一日三餐如何安排
糖尿病病友根据“不同能量全天食物量推荐”,确定了自己每天可以吃多少食物,可将早餐、午餐、晚餐能量分为各1/3,或早餐能量1/5、午餐晚餐各2/5的能量分配,在运动量稳定的情况下做到定时定量。为了预防低血糖,可以在3次正餐间进行2-3次的加餐,加餐食品由正餐中匀出25克主食即可。
同时建议糖尿病病友应在相对固定的时间用餐,尤其是早餐,以利于全天血糖的稳定。
1200-1300 千卡一周食谱推荐
如果你摄入的能量级别不是1200千-1300千卡,可以通过调整每餐主食的量增加能量摄入,25克米或面粉的能量是90千卡,糖尿病病友可根据这个原则,自行调整。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和综合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复查是综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多久复查一次?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糖尿病患者的复查频次:
1.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常规的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监测多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周监测一次。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一般每3-6个月需要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其他检查:除了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检查血脂、血压、肾功能、眼底等,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
定期复查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及时地掌握疾病情况和进展。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饮食控制、加强运动、注意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和心理调适等,以更好地综合管理自己的病情。
泡脚虽然好,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泡脚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因为泡脚会影响到人的血管神经,甚至还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所以总的来说,好处不少,但是还是要慎重。接下来给大家 简单介绍一下不适合的人群,希望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帮助。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
糖尿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很是常见,恰恰中老年人也比较喜欢泡脚,但是他们并不适合。患有糖尿病的人,对于高温、疼痛往往会比一般人迟钝,他们泡脚往往温度较高。从总体上来说糖尿病患者泡脚弊大于利。因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尽量减少泡脚次数。
皮肤病患者不适合
主要指脚部有病的人,在人的其他部位患有皮肤病的不受泡脚约束。足部皮肤病患者脚上可能藏有大量的真菌,这个时候脚部上的细菌就会伺机进入到皮肤里,造成患者更大范围的感染。所以,如果是患有下肢皮肤病的人群也是不建议泡脚的,对此千万不可随意。
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
热水或者温水泡脚,会使得人体的内更多的血液汇流向下半身。对于血管有疾病的人来说,当血液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减少的速度时,就会加重血管中的血液淤积。热水泡脚导致的一部分毛细血管破裂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使得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出血更严重。所以,有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合。
此外饭后不宜立刻泡脚、泡脚后也不能马上睡觉、泡脚也不适合太长时间,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在水中加一些花瓣或者是有利于身体的中草药包,另外每天泡脚到微微发汗的程度就可以了。泡脚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遵循一定原则,患病人群要尤其注意。
泡脚的确是一件比较能够让人放松的事,泡完脚后全身都会放松,泡完脚后全身的疲劳也会减退很多,冬天还能帮助人改善脚凉状况,对睡眠有很大帮助。但是以上列举的几种人群是不合适用热水泡脚的。这几种人群用热水泡脚不仅不会起到正面效果,相反还会加重原有病情。所以泡脚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患有疾病的不可盲目泡脚,应该不泡脚或者是询问相关医生
那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带着父亲来到了这家互联网医院。父亲的双足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状况愈发严重,中间的脚趾已经截肢,而剩下的部分也出现了严重的感染。医生***在详细查看了父亲的病例后,开始了他的问诊。
在询问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他不仅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史,还细心地观察了父亲的双足。当他看到我上传的近照时,眉头微微皱起,但语气依然平静。他告诉我,病情的进展非常迅速,如果再不住院治疗,整个脚都可能会保不住。
在得知我们一直在外地居住,并且之前一直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表示理解,并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他告诉我,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能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所以需要我们周一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包括核酸、肺CT和血常规。
尽管心急如焚,但听到***医生的专业建议,我还是感到一丝安慰。他不仅专业,而且非常关心患者的感受,让我感到很温暖。在预约了检查和住院时间后,我带着父亲离开了医院。
周一,我们按照预约的时间去医院做了检查,并拿到了住院单。在办理住院手续的过程中,我再次遇到了***医生。他亲自帮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告诉我注意事项。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感激和信任。
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医生的忠实患者。每次遇到健康问题,我都会首先想到他。而他也始终如一,用他的专业和耐心,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患者预防烂脚需要做的检查:
一、家庭自查
1. 观察足部颜色:注意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如有发红、发紫、发黑等情况,可能存在病变。
2. 检查足部温度:用手触摸足部,感受温度是否正常,如有温度降低,可能存在血管病变。
3. 检查足部质地:轻轻按压足部皮肤,感受弹性是否正常,如有弹性差,可能存在问题。
4. 观察足部毛发:注意足部毛发是否异常脱落、毛囊是否发炎,可能逐渐发展为感染。
5. 检查足部湿度:注意足部皮肤是否干燥、开裂,如有,可能产生皮肤破溃。
6. 观察脚指甲:定期修剪指甲,注意指甲是否异常增厚、发黄、发黑,甚至有脱落迹象。
7. 观察足部伤口:即使针眼大小的伤口也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二、医院检查
1. 血管检查:借助听诊器初步诊断血管情况,必要时进行血管超声或造影检查。
2. 神经检查:检查痛觉、温觉、触觉、振动觉、位置觉等。
3. 骨骼肌检查:检查畸形、肌肉力量和功能、肌张力活动度。
4. 伤口检查:初步判断有无感染,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预防烂脚要注意加强家庭护理,定期检查足部情况,及时就医。同时,医生也要定期检查患者血管、神经、骨骼肌、伤口感染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家中,用手机预约了一位来自足踝外科的医生,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在看到我上传的图片后,立刻认真观察,询问了我一些细节。水泡的位置、大小、形成的原因,他都问得很仔细。我告诉他,水泡是在足后跟右下侧部位突然出现的,老人一直在家躺着,偶尔搀扶下来走走,不是磨的,也不是烫的。
医生推测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让我去药店或医院开那种凝胶敷料敷一下,并建议我穿宽松的鞋子,不要挤压它。他还提醒我,可以购买硅胶鞋垫来减少压力。虽然我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莱博泰克仪对糖尿病足很有效,但医生告诉我,类似这种敷料也是可行的。
整个交流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致,让我感到非常安心。他不仅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还给予了我很多健康指导。最后,医生提醒我说,他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对足踝外科的医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我不能亲自见到医生,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其中,高压氧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压氧疗治疗糖尿病并非糖尿病治疗的新宠,很早以前就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应用高压氧后,大多数血糖下降、尿糖减少、三多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皮肤溃烂迅速愈合。其治疗原理是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增加机体组织供氧,增加组织内葡萄糖有氧氧化,使血糖降低,同时产生大量能量。另外,高压氧可改善微循环与代谢,可改善组织的氧供,纠正末梢神经的缺氧状态,对末梢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还可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对糖尿病因组织缺氧所致的并发症,如周围血管病、脑血栓形成等有良好疗效。
高压氧疗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独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高压氧疗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独特疗效。一方面,高压氧能迅速增加病变部位的氧供,改善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恢复正常的氧代谢,促进溃疡愈合;另一方面,高压氧还充当“抗菌剂”的角色,高压氧对厌氧菌感染疾患有特殊疗效,可以抑制厌氧菌的毒素生成。因此,其对于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疗效。
高压氧疗并非人人适合
高压氧治疗是患者在高压环境下进行,所以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做好治疗前的心理疏导以及知识教育非常重要。另外,需了解进舱前的血糖水平,防止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虚弱、出汗、震颤、烦躁等症状应立即进食自带的饼干、糖果等,待症状缓解后继续吸氧,如症状不缓解还应减压出舱。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品带人舱内,穿纯棉衣服进舱,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学会中耳调压动作。
除了高压氧疗,糖尿病的治疗还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饮食治疗强调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搭配膳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运动治疗则建议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重日常的保养。保持良好的心态,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除了高压氧疗,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注重日常的保养,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下肢血管病变、肢体缺血和神经病变,合并感染引起的足部病变。常见的症状包括下肢溃疡、感染、骨关节变形、神经病变和血管疾病等。其中,下肢动脉硬化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进而引起下肢慢性缺血。
下肢动脉硬化是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因此,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关键。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物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动脉搭桥手术、动脉内膜剥脱术等。介入治疗适用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同时,要注意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足部受伤。
总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体检,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最终导致了糖尿病足的发生。本文将详细探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并预防这种疾病。
一、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增厚,最终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使下肢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糖尿病足。
二、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足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感觉神经病变、运动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这些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皮肤干燥等问题,从而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三、足部护理不当
足部护理不当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足部护理知识,导致足部受伤、感染等问题,最终引发糖尿病足。
四、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外,吸烟、肥胖、高血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五、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问诊。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我最近脚上出现了一处伤口,让我十分担忧。医生***得知我的病情后,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
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耐心倾听我的问题,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这处伤口可能是由于血糖控制不稳定导致的,并建议我注意血糖的日常管理。
医生***还询问了我平时用的药物,得知我一直在使用胰岛素后,他建议我考虑增加口服降糖药物。随后,他为我开具了抗生素处方,并详细说明了如何使用百多邦涂抹伤口。
在咨询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他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提醒我注意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建议我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当我询问关于腿疼的原因时,他耐心地解释了下肢动脉缺血的可能,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与医生的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和专业。我深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需要更加注重血糖控制,定期检查下肢动脉状况,以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足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糖尿病足的危害
1. 高致残率:糖尿病足会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据统计,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足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高致死率:糖尿病足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3.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糖尿病足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并按照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2. 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硬底鞋。
3. 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糖尿病足病情,应尽早戒烟。适量饮酒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4. 适度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糖尿病足。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慢跑等。
5.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糖尿病足风险。
三、糖尿病足的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足部问题。
2. 遵医嘱: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3. 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糖食物。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积极配合治疗:糖尿病足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皮肤创伤难以愈合的情况。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导致皮肤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影响伤口愈合。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与之相关的皮肤慢性创面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调查,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创伤后,有高达七成患者因血糖过高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形成慢性创面。这种情况在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性溃疡等慢性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
为了预防和治疗皮肤慢性创面,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血糖: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按时服药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预防和治疗皮肤慢性创面的关键。
2. 日常保养:糖尿病患者应时刻注意皮肤保护,避免赤脚行走,以免足部皮肤受损;洗脚时注意水温,避免烫伤;保持脚部清洁,定期修剪趾甲,预防鸡眼等足部问题。
3. 专科治疗:对于已经出现的皮肤慢性创面,应及时到相关专科医院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4.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物,以加快创面愈合。
5.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跷二郎腿,这个看似无伤大雅的动作,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
首先,跷二郎腿会阻碍腿部血液循环,导致血液上行不畅,减少回流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血液循环功能较差的问题,长期跷二郎腿更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初期可能表现为麻木、发凉、感觉减低、易受伤、浅表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后期则可能逐渐加重,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预防糖尿病足,首先需要控制血糖。控制血糖可以有效减缓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发生,从而降低糖尿病足的风险。此外,适当的营养神经药物、足部按摩、避免穿紧身鞋袜、避免光脚行走、积极治疗脚气等措施,都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
如果不幸患上糖尿病足,也无需过于担心。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清创等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如清除坏死组织、血管搭桥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外科手术风险较高,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跷二郎腿这一习惯,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糖尿病足。只有加强双脚的保护和关注,才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提高保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