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诺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
二、没有特别原因者称为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称为继发性雷诺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
- 1、多发生在 2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 2、起病缓慢,开始为冬季发作,时间短,逐渐出现遇冷或情绪激动即可发作。
- 3、一般多为对称性双手手指发作,足趾亦可发生。
- 4、发作时手足冷,麻木,偶有疼痛。
- 5、典型发作时,以掌指关节为界,手指发凉、苍白、发紫、继而潮红。
- 6、疾病晚期,逐渐出现手指背面汗毛消失,指甲生长变慢、粗糙、变形,皮肤萎缩变薄而且发紧(硬皮病指),指尖或甲床周围形成溃疡,并可引起感染。
文章 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是一种肢端动脉痉挛性的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常见于 30 岁以下的女青年群体。
寒冷、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是本病主要的诱发因素。因此本病也常于寒冷季节发病。
临床上表现为受冷或者情绪变化较大后出现的肢体末端皮肤颜色间歇性的改变,发作的时候以单纯皮肤颜色发白或者发紫多见。自指尖逐渐蔓延到整个手指甚至整个手掌,局部有发凉、麻木感、针刺感等,解除诱发因素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恢复正常。
本病进展缓慢,严重患者一次发作时间甚至可达 1 小时以上,可能在温暖的季节里症状也不消失。
本病的预防很重要,应当避免寒冷刺激及控制情绪,禁忌吸烟,避免长期的服用避孕药及麦角胺、β受体阻滞剂。应职业关系则因尽快更换工种。
药物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方法。一般以交感神经阻滞剂以及直接扩张血管的药物为主的。
住院医师马亨鉴
文章 经常手脚冰凉,是身体哪儿虚了?
手脚冰凉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噩梦般的存在,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女生来说,一到冬天手基本没有暖过,一直能够凉到三四月份。
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吗?
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排除疾病因素
有些时候,手脚冰凉是因为某些疾病引发的症状。
甲减患者新陈代谢减慢,整体的体温就会降低,即使身体感觉正常,患者的手脚也会冰冷。
从应对方案上来说,除了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还需要改善肾上腺的状态来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因为很大一部分也是由于肾上腺疲劳导致的。
如果出现手脚冰凉,精力不够用,嗜睡,记忆力减退,苍白虚肿等情况,可以去医院查一下甲状腺功能。
还有一些女生手脚冰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雷诺氏综合症。
这种综合征在人群中非常常见,15-30岁以下女性比例甚至可以达到5-20% 。
雷诺氏征是一种血管和神经的综合问题,主要发生在在手指和脚趾处。
有雷诺氏综合征的人群手指会对寒冷非常敏感,并且会在寒冷的时候先变成白色(缺血)继而变成蓝色(脱氧),最后变成红色(再灌注)。
但是,原理至今不能完全解释。
为什么女生容易手脚冰凉?
排除了疾病因素,手脚冰凉的根本原因就是——衣服没穿够。
一到冬天,人人都容易手脚冰凉,这和人体的“微循环”有直接的关系。
人体中有一些微小的血管,可以将温暖的血液输送到人体“边疆”,比如脚趾,耳朵,鼻子,手指等,这就是所谓的微循环。
不过人类皮肤对于从血液供给营养的需求很低,人类对皮肤血流量(skin blood flow)的控制基本是通过温度变化来调节。
为了保护我们的重要器官,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我们的皮肤感应器会迅速反应,调节神经系统反射,限制血液向脚趾,耳朵,鼻子,手指等输送。
所以这个时候会手脚冰凉,脸也冰凉。
这个就是所谓的弃车保帅,重要的先保护好。
所以,总感觉手脚冰凉,不妨先考虑一下,衣服有没有穿够。
相比起男性,女性确实更容易手脚冰凉。
这不仅是生活经验,也是科学验证过的。
1998年柳叶刀(The Lancet)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就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女性平均体温较男性要高出0.4℉,但她们的手的温度却要低整整2.8℉。
这主要还是要怪性激素。
在微循环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微血管对寒冷的反应。
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影响下,女性的微血管会对寒冷更加敏感,更容易手脚冰凉。
女性对于寒冷的敏感性还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女性例假期间会出现寒冷、手脚冰凉的不适症状。
手脚冰凉的终极解决方案
手脚冰凉的直接因素是微循环问题,所以改善方法,还是应该从保持体温,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两个角度入手来缓解冰冷。
1. 多穿衣服
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多穿衣服。
保暖是防止冬季四肢冰凉的最简单方法,因此请购买一些好看、合适的手套和舒适的袜子。
如果穿着不能保持温暖,那么身体会将开始散失热量,一旦温度开始下降,身体就会采取相应的神经反射行动将热量保存到核心区域。
但是切记避免穿紧袜子,手套和鞋子。因为任何紧身的衣物或鞋子都会干扰正常的血液微循环,反而会导致手脚冰凉。
2. 出去吃顿好的
好好吃饭很重要,如果食物中热量太低会导致微循环不足。
当摄入热量足够的时候,血液可以在将营养物质向手脚输送的时候,调节远端的温度。
同时可以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改善微循环。
同时要注意,咖啡和酒这两种饮料虽然会一开始由于扩血管作用导致短暂的暖和,但是由于咖啡和酒精的脱水作用,反而会加剧指部毛细血管的收缩,最终反而加剧手脚冰冷。
3. 终极解决方案——运动
旋转、跳跃可以帮助建立微循环并温暖四肢。
最重要的是,养成运动习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
同样,按摩寒冷部位10-15分钟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总结一下就是,想要暖手暖脚,快速有效的方式:吃饱,穿暖;想要治本:那就多多运动,改善自己的微循环。
京东互联网医院
文章 经常手脚冰凉,是身体哪儿虚了?
手脚冰凉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噩梦般的存在,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女生来说,一到冬天手基本没有暖过,一直能够凉到三四月份。
容易手脚冰凉的人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吗?
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先排除疾病因素
有些时候,手脚冰凉是因为某些疾病引发的症状。
甲减患者新陈代谢减慢,整体的体温就会降低,即使身体感觉正常,患者的手脚也会冰冷。
从应对方案上来说,除了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还需要改善肾上腺的状态来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因为很大一部分也是由于肾上腺疲劳导致的。
如果出现手脚冰凉,精力不够用,嗜睡,记忆力减退,苍白虚肿等情况,可以去医院查一下甲状腺功能。
还有一些女生手脚冰凉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雷诺氏综合症。
这种综合征在人群中非常常见,15-30岁以下女性比例甚至可以达到5-20% 。
雷诺氏征是一种血管和神经的综合问题,主要发生在在手指和脚趾处。
有雷诺氏综合征的人群手指会对寒冷非常敏感,并且会在寒冷的时候先变成白色(缺血)继而变成蓝色(脱氧),最后变成红色(再灌注)。
但是,原理至今不能完全解释。
为什么女生容易手脚冰凉
排除了疾病因素,手脚冰凉的根本原因就是——衣服没穿够。
一到冬天,人人都容易手脚冰凉,这和人体的“微循环”有直接的关系。
人体中有一些微小的血管,可以将温暖的血液输送到人体“边疆”,比如脚趾,耳朵,鼻子,手指等,这就是所谓的微循环。
不过人类皮肤对于从血液供给营养的需求很低,人类对皮肤血流量(skin blood flow)的控制基本是通过温度变化来调节。
为了保护我们的重要器官,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我们的皮肤感应器会迅速反应,调节神经系统反射,限制血液向脚趾,耳朵,鼻子,手指等输送。
所以这个时候会手脚冰凉,脸也冰凉。
这个就是所谓的弃车保帅,重要的先保护好。
所以,总感觉手脚冰凉,不妨先考虑一下,衣服有没有穿够。
相比起男性,女性确实更容易手脚冰凉。
这不仅是生活经验,也是科学验证过的。
1998年柳叶刀(The Lancet)的发布的一项研究就证实了这一点:虽然女性平均体温较男性要高出0.4℉,但她们的手的温度却要低整整2.8℉。
这主要还是要怪性激素。
在微循环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微血管对寒冷的反应。
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影响下,女性的微血管会对寒冷更加敏感,更容易手脚冰凉。
女性对于寒冷的敏感性还受到月经周期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女性例假期间会出现寒冷、手脚冰凉的不适症状。
手脚冰凉的终极解决方案
手脚冰凉的直接因素是微循环问题,所以改善方法,还是应该从保持体温,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两个角度入手来缓解冰冷。
1. 多穿衣服
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多穿衣服。
保暖是防止冬季四肢冰凉的最简单方法,因此请购买一些好看、合适的手套和舒适的袜子。
如果穿着不能保持温暖,那么身体会将开始散失热量,一旦温度开始下降,身体就会采取相应的神经反射行动将热量保存到核心区域。
但是切记避免穿紧袜子,手套和鞋子。因为任何紧身的衣物或鞋子都会干扰正常的血液微循环,反而会导致手脚冰凉。
2. 出去吃顿好的
好好吃饭很重要,如果食物中热量太低会导致微循环不足。
当摄入热量足够的时候,血液可以在将营养物质向手脚输送的时候,调节远端的温度。
同时可以吃一些富含钾的食物,比如香蕉,改善微循环。
同时要注意,咖啡和酒这两种饮料虽然会一开始由于扩血管作用导致短暂的暖和,但是由于咖啡和酒精的脱水作用,反而会加剧指部毛细血管的收缩,最终反而加剧手脚冰冷。
3. 终极解决方案——运动
旋转、跳跃可以帮助建立微循环并温暖四肢。
最重要的是,养成运动习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手脚冰凉的问题。
同样,按摩寒冷部位10-15分钟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总结一下就是,想要暖手暖脚,快速有效的方式:吃饱,穿暖;想要治本:那就多多运动,改善自己的微循环。
京东互联网医院
文章 手足冰冷,指端发白麻木——中医经方的解决之道
手足冰冷,指端发白、发紫现象
今天我想谈论的,是一些在临床上非常实用,但用理论来解释,仍有一些问题解释不清的中医方法。大家知道,手足冰冷,指端冷而苍白,或者指端紫而苍白,是临床中经常遇见,却让一些人无可奈何的现象。
这种现象,接近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雷诺氏综合征,所谓雷诺氏综合征也叫肢端动脉痉挛综合征,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遇到寒冷或情绪刺激后,出现的手足或足趾苍白/发紫,接着转为潮红,发作时伴随着手足冰冷,麻木,有时还会出现疼痛。
如果找不到发病原因,就叫特发性雷诺氏综合征,若是由其他疾病,例如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硬皮病,皮肌炎等等引起的,就叫继发性雷诺氏综合征。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如何运用中医经方解决或者缓解这种现象。
假设你是一名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医学的临床医师,也许会觉得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让你匪夷所思,但是,的确是非常有效的,看完我这篇文章后,你就可以践行。在这儿,我想感谢日本京都高雄医院院长江部洋一郎先生,没有他毫无保留地倾授,那么,我治疗这类疾病,还将在迷雾中摸索。
鼓舞胃气与鼓舞肾气
要从根本上缓解手足冰冷的现象,首先就要找到手足冰冷的根据,中医认为是根源在于人体胃气和肾气的虚弱。其中,最关键的是胃气的衰弱,胃气的衰弱,会导致肾气的衰弱,因为肾精是“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彼此交融,后天之精的来源就是脾胃。
如果你把胃看成是人体的一级发电站,那么肾就是人体的二级发电站,胃源源不断地生成人体元气,一部分流向肾,激活了肾的能力。所以,补益和鼓舞胃气,兼顾鼓舞肾气,是中医治疗雷诺氏综合征最根本的方法。
手足心冷和手足背冷
在临床上,我们会遇到非常复杂的情形,那就是,有的患者手足心是冷的,手足背却热,有的人正好相反。
江部洋一郎先生提出来,手足背系统的冰冷应责之于肾,手足心系统的冰冷应责之于胃,为此他提出了“前通卫气”与“后通卫气”假说。所谓前通卫气,就是产生于胃的卫气,延着胃→心下→膈→胸等部位循行,最后抵达人体的手掌心和足底,然后又从皮部折回。而且后通卫气,就是产生于肾的卫气,延着后膈,背走,向上达肩,向下达腰,然后分别走到手背和足背,又从皮部和肌部折返。
他的这套假说,我觉得其循行过于复杂,不一定符合卫气运行的真实情形,但是,实践下来效果却很好。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记住,手足心冷时,要使用生姜、干姜等具有温煦胃脘作用的药物,手足背冷时,要使用附子、细辛等具有鼓舞肾气能力的药物,至于如何解释清楚,是理论家们的事情。
当胃气,与肾气恢复后,该怎么把它们输出到手足尖,改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呢?
对于雷诺氏综合征中的手足冰冷,使用鼓舞胃气和鼓舞肾气的药物是缓解这一症状最基础的方法。当患者手足心冷时,使用干姜,生姜以鼓舞胃气,还可以加上炙甘草以守胃气、补胃气,加山药以滋补脾胃,加人参以补气健脾,这样能使胃气恢复得更好。
同样的,当患者手足背冷时,使用附子,细辛以鼓舞胃气的同时,可加炙甘草以守中,加五味子、山茱萸以固摄肾气,这也鼓舞肾气的效果才会持久。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干姜,生姜,附子,细辛,甘草并用,然后根据患者手足冰冷病位的不同,分清主次。那么,当胃气,与肾气恢复后,该怎么把它们输出到手足尖,改善患者末梢循环障碍呢?这时就需要对患者手足末端的肌肤颜色进行辨识,并分析这种颜色出现的原因。
我们可以将患者手足末端的颜色分为两种类型:苍白型,青紫型。苍白型,一般是由于气血不能顺利抵达手足末端引起的。青紫型,则是由于留滞于手足末梢的气血不能顺利回流导致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让手足末端的气血循环回归正常。
恢复手足末端气血循环之道
要缓解手足冰冷,指端发白,发紫,麻木这些雷诺氏综合征症候群,一方面要使用干姜,生姜,附子,细辛,甘草等基础药物,另一方面得加上推动气血向肢体末梢流动,或促使气血从末梢回流的药物。
推动气血向肢体末梢流动的药物有:桂枝 ,吴茱萸,当归, 川芎 。
促使气血从末梢回流的药物:枳实,赤芍,陈皮。
当手指末梢冰冷,苍白时:重用——桂枝 ,吴茱萸,当归, 川芎 ;轻用——枳实,芍药,陈皮。
当手指末梢冰冷,青紫时:重用——枳实,芍药,陈皮;轻用——桂枝,吴茱萸,当归,川芎。
当患者不能耐受川芎辛、温升散的力量,出现舌红口干,多汗时,可以将川芎改为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牡丹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文章 雷诺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一、雷诺综合征是由于寒冷或情绪激动引起发作性的手指(足趾)苍白、发紫然后变为潮红的一组综合征。
二、没有特别原因者称为特发性雷诺综合征;继发于其他疾病者,则称为继发性雷诺综合征。
三、临床表现;
- 1、多发生在 20~40 岁,女性多于男性。
- 2、起病缓慢,开始为冬季发作,时间短,逐渐出现遇冷或情绪激动即可发作。
- 3、一般多为对称性双手手指发作,足趾亦可发生。
- 4、发作时手足冷,麻木,偶有疼痛。
- 5、典型发作时,以掌指关节为界,手指发凉、苍白、发紫、继而潮红。
- 6、疾病晚期,逐渐出现手指背面汗毛消失,指甲生长变慢、粗糙、变形,皮肤萎缩变薄而且发紧(硬皮病指),指尖或甲床周围形成溃疡,并可引起感染。
主治医师彭吉云
郎黎琴
主治医师
神经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张东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
北京医院
陈功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