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静脉输液,顾名思义从静脉输注液体协同给药。通常在可以进食水的情况下,一般的疾病治疗是无需静脉输液的,只有是因为无法通过口服给药才需要静脉输液;还有就是口服达不到预期效果或手术等不宜进食水的患者,这些就需要静脉输液!
目前我们老百姓心中大多都有一个误区,认为不论大小疾病都可以静脉输液,而且认为输液就效果更好、治病也来的更快,尤其是感冒,都认为输液就好!殊不知静脉输液也有很多的风险,诸如会引起静脉炎、甚至引起静脉血栓、过度用药等等。
举个例子:就单纯的普通感冒而言,以我的总结,中医中药效果更优,因为感冒多数是病毒性感冒,就目前而言并没有确切的可以抗病毒的感冒药,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感冒都是自愈的。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感冒经久不愈会出现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扁桃体感染等,这些情况下可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优。目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里面既有普通百姓的认识问题,也有科学普及的问题……。
最后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至少国人应该提高对我们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也要转变大病小病依赖静脉输液的错误观念!举个例子:我曾亲自接诊一位顽固性打嗝的患者,平均十几秒一下,不能进食,食即吐,患者先就诊于西医综合医院,给予止吐、解痉等西药治疗,症状无任何改善,急诊来我院就诊,我接诊后只给予针刺相关穴位,可以说是下针病即止,再给予三剂中药口服,病愈!患者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我们中医的魅力。除某些急性病,特别在对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中药更是有西医无法比拟的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按:气血亏虚是很多人身体普遍存在的状态,不同的人表现会有不同,因为生理特点的不同,气血亏虚在女性表现得会更加突出。
今天,关于这个问题,我为大家做一期答疑。
1、患者:气血亏虚主要会有什么表现?
郑医生:气血不足多会表现于身体困倦乏力、手脚冰凉、记忆力下降、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等;或表现为皮肤松弛、皮肤萎黄暗黄、精神憔悴、睡眠质量差等,一般出现以上的表现,并伴有舌像淡白、脉细弱,那一般就是属于气血两虚的状态,必须及时调养,以恢复身体健康。
2、患者问:如何通过药物或者食疗的方法改善气血亏虚?
郑医生答: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补养气血的常见食疗或中药,或者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中成药,对于自己调理好气血两虚的状态,都会很有帮助。
常见的补气的中药,以人参、黄芪为代表,温补的选择红参或高丽参;如果伴有气阴两虚的可以选择西洋参或者太子参;一般平补气血的可以选择党参,功效虽然稍弱,但是一般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比较平和。黄芪有非常好的补气作用,功效也不逊色于参类,黄芪对于增强免疫力、对于中气不足,中气下陷等病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常可以泡茶饮用。
常见的补血的中药,比如当归,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功效;熟地黄以滋补肝肾为主,也有比较好的补血作用;阿胶比较昂贵,是传统的补血的中药材,补血同时也有良好的止血的效果。
其他,平常的食材比如大枣、龙眼肉,都有不错的补气养血的功效,药性平和,价格亲民,不良反应也少,普遍老百姓都能接受,平常煲汤制作药膳,也多使用这些食材。
3、患者问:有没有哪些中成药能够补气血?
郑医生答:补气血,有一些中成药可以直接选择,是比较方便老百姓服用。比如经典的补气养血配方八珍丸,就是由补气名方四君子汤加四物汤组成;十全大补丸也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增强了补养气血的作用;其他的比较著名的补气血配方有归脾丸,也是在补气血的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宁心安神的作用的药物,以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另外还有像乌鸡白凤丸,也有很好的补养气血的作用,不同的是,乌鸡白凤丸兼有补肝肾调经功效,比较适合腰膝酸软、面色萎黄、面容憔悴、月经不调的女性。
还有,各类的阿胶膏,大多是补血的功效为主,配方上多数也兼有一些补气的药材,因为补气能生血,能够同时促进气血生成。
“以上介绍的这些中药材或者中成药,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使用,但如果自己身体的症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建议要找专业中医生就诊,以开出更有针对性的处方,不宜自行乱服药。
在临床上治疗气血两虚,很多人服用补气血药物也会出现肠胃不适或者上火的现象,尤其是有些脾胃不好导致的气血两虚,治疗上要以调理脾胃为主,不能单纯的补气血,否则的话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脾胃不能运化,就会导致郁热上火,反而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在生活上,气血不足的人也要注意运动要适量,注意不要太操劳,不要太熬夜,少吃生冷寒凉的食品,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状态,才更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
重症肌无力疾病的常见症状:
1.说话鼻音,声音嘶哑:就像患了伤风感冒似的。有的病人开会发言或读报时,头几分钟声音还可以,时间稍长,声音就变得嘶哑、低沉,最后完全发不出声音了。打电话时一开始还可以,时间一长别人就听不清他说的什么。这是由于咽喉肌的无力所致。
2.呼吸困难:这是重症肌无力最严重的一个症状,在短时间内可以让病人致死,故又称其为重症肌无力危象。这是由于呼吸肌严重无力所致。患者感到喘气很困难,夜里不能躺平睡,只能坐着喘。有痰咳不出,既不像心脏病,也不像哮喘病,更不像肺部肿瘤所致。有这种呼吸困难的病人大多同时伴有吞咽困难、四肢无力或眼睑下垂等。
3.面肌无力:由于整个面部的表情肌无力,病人睡眠时常常闭不上眼。平时表情淡漠,笑起来很不自然,就像哭一样,又称哭笑面容。这种面容使人看起来很难受,病人也很痛苦。
4.咀嚼无力:牙齿好好的,但咬东西没劲,连咬馒头也感到费力。头几口还可以,可越咬越咬不动。吃煎饼、啃烤肉就更难了。
5.吞咽困难:没有消化道疾病,胃口也挺好,但好饭好菜想吃却咽不下,甚至连水也咽不进。喝水时不是呛入气管引起咳嗽,就是从鼻孔流出来。有的病人由于严重的吞咽困难而必须依靠鼻饲管进食。
重症肌无力的中药治疗秘方
1.肝肾阳虚:
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或有自汗,入夜口干,舌红而瘦、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女贞于12克、泽泻9克、丹皮6克、枸杞子12克、菟丝1子12克、党参12克、麦冬12克、玄参12克、天花粉n克。
2.脾肾阳虚:
肢体无力,吞咽发呛,胸闷气短,抬头困难,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0克、杜仲12克、菟丝于10克、锁阳12克、鹿角胶12克(烊化)、补骨脂12克、党参12克、生黄芪3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3.肝胃气虚:
眼睑下垂或伴复视,四肢乏力,纳呆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声低气短,时有汗出,舌质淡边见齿痕、苔薄白,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中升提。
方药:党参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当归12克、柴胡12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炙鸡内金12克。
4.针刺治疗:
头面部穴位:百会(炙)、攒竹、阳自、鱼腰、四白、睛明;四肢躯体选穴:合谷、外关、内关、三阴交、太冲、脾俞、足三里、大椎、曲池。
近期流感病毒来势汹汹,已经在多地集中爆发,儿科、呼吸科门诊人满为患,因为发烧,排队等待三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看病的案例比比皆是。
从中医来看,人感时行病毒而导致感冒称为时行感冒。《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感冒是否发生,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抗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能抗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人的体质偏弱,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而老年人和小孩正气弱,不足以抵御邪气,所以成为易感人群。二是邪气是否强盛,即邪气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天气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会感冒。
临近年关,流感肆虐,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中医帮您支妙招!
首先学会正确区分时行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
时行感冒(流感)是由时行病毒引起的,往往发病较急,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一般会高烧39-40℃左右,传染性强,可以引起流行,老人、儿童或者体弱者可能会引起其它并发症。而普通的感冒一般起病不急,开始会出现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状,传染性不强,不经治疗也可自愈。
中医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我们要如何避开流感的侵袭呢?
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尽量减少或不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尽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若家中已有流感病人,要采取防护性措施,与病人密切接触时应戴口罩。
饮食上要注意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水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本次流感小儿高发,而且起病急骤,常出现高热等情况,从中医来分析,现在的孩子冬天时活动量小,家长给孩子吃太多肥甘厚腻,也就是高热量的食物,进食多,活动少,孩子难免脾胃积热,再有外感风寒,特别容易形成寒包火的感冒。
这里推荐两个小的茶疗方预防流感:1、如果平时是怕冷的体质,可以用生姜3片、苏叶5克,每日一剂泡水喝,疏风散寒。2、如果平时是怕热的体质,可以用桑叶3克,菊花3克,每日一剂泡水喝,疏风清热防流感。
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情绪对人身体健康也有影响作用,悲忧伤肺,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所以平时要做到心神安宁,情志舒畅,切忌郁结愤怒,导致气机壅滞,气郁化热,或者悲忧伤感,致卫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
冬天的穿衣也是一门讲究,过多过少都不好。首先,在大冷天穿衣过少会容易着凉受寒,让感冒有可乘之机。但穿太多太厚又易出汗,汗出受风又会感冒。女士们流行的冬天露脚踝的所谓性感装束,中医认为不可取,因为寒从足底生,足部受寒,更容易引发感冒。
每周用艾条在家中熏蒸1-2次,对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细菌、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用法:关闭门窗,每个房间用艾条半支,点燃熏蒸30-60分钟即可。
香囊中的苍术、艾叶、藿香、白芷、山柰等成份,具有芳香避秽、解毒化浊、驱邪防疫等功效。放在身上、车里,或者睡觉时放在枕边,可以防感冒,但孕妇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防流感香囊可以去正规中医院呼吸科购买。
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感冒也要分寒热来治,风寒感冒表现为怕冷、头身头痛、鼻塞、流清涕、应该用温热性质解表药向外发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受寒后的生姜红糖水;风热感冒一般不怕冷,发热,有时热度较高,口干,鼻涕、痰液为黄色,一般用薄荷、桑叶、菊花这些辛凉发散的药材治疗。
中医治疗流感,如果药物对证,可以达到覆杯而愈的效果,而且中医用药还可以兼顾病人平素的体质,气虚、阴虚等等,根据体质调理。所以,如果你罹患流感,不妨就近去中医院就诊。
我们都知道,对于疾病的防治工作,预防永远都比治疗来得更有意义,尤其是像动脉瘤这样无病症、起病突然、致死率高的疾病,且不说能不能治愈,有时甚至连被治疗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如何预防、降低动脉瘤的发生显得至关重要。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动脉瘤发生的一个主要、高危因素,由此可见动脉血管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动脉瘤的发生,那么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哪些方面来降低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一、清淡饮食
日常饮食不宜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三高饮食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也容易导致胆固醇、血脂等附着于血管壁上,增加了血管不畅通,动脉硬化的可能。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尤其是鱼类,其富含的鱼油成分能降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水平,有助于动脉瘤的预防。
二、增强运动
通过增强身体锻炼,强化体质,也能有助于降低动脉瘤的发生。因为动脉瘤的出现跟创伤导致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改善体质,可以减少创伤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动脉瘤的发生。老年人可以选择比较平缓的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而年轻人需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周2-3小时就可以了。
三、戒烟戒酒
吸烟是主动脉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一般吸烟史越长,血管疾病也就越严重。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缺氧,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诱发动脉瘤的发生。
四、保持良好的情绪
精神压力可引起血管内膜收缩,加速血管的老化速度,压力大、常生气也容易造成血管变硬。事实上,不少心脑血管疾病都与情绪波动过大有关,尽管它不是主要因素,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它确实会使疾病加重,所以要想有个健康的血管,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五、充足睡眠,别熬夜
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分泌过多的如肾上腺素等激素,这样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压力。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血压波动大,极易诱发中风甚至猝死。
此外,如果动脉瘤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到必须采取手术干预的程度,那平时更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要的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服用,比如对于腹主动脉瘤,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胰激肽释放酶等药物可以防止继发血栓的形成、改善下肢缺血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预防动脉瘤破裂的可能。
中医将心力衰竭归“心悸”等类别。认为该疾病的位置在心脏,与肾脏,肺,脾脏和肝脏密切相关。这是一种混合缺乏症和过度症候群。中医根据心阳气虚,血瘀瘀阻的特点,明确指出心脏是血管。血管是指血管的生理功能以及在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心脏控制血管,这意味着心脏负责此功能。心脏提供血管中血液循环的动力。各种心脏疾病,例如长期超负荷和心脏血瘀,会导致心气和心阳不足。接下来我们对有关治疗心衰的药进行了讲解。
1、黄芪
黄芪是一种草本植物。性温益气,味微甜,归脾肺经。有利于水消肿、止汗。广泛用于治疗外虚自汗、脾虚泄泻、阳虚失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黄芪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实践中有了很大的进展黄芪中黄芪甲苷可以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来改善心肌收缩力。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更为显著,可显著增加心脏收缩幅度和出血量。
2、桂枝
这药辛辣甘而温。属于肺、心、膀胱等经络。滋阳温经,温脾胃,生汗散寒。研究发现,桂枝具有壮阳化气、利尿、抗炎、强心等作用。它还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和血液循环,延长凝血酶原的聚集时间茯苓是一种御药,甘甜清淡,能透湿利尿;桂皮是官药,能温阳转阳滋阴,能增强饮用和促进补水的功效。与白术,温阳燥湿相结合,能健脾润湿,促进水循环。它不仅可以帮助运脾,消除痰源,还可以消除痰液积聚。甘草能补脾气,桂枝能温和养心阳,有利于渗透,对体液有害。目前仍在现代临床治疗中应用,已成为主要中药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3、丹参
这药味苦,性微寒。具有养血安神、活血化瘀、清经止痛的功效。在神农本草中被列为上品。丹参能舒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减少负性肌肉。力量,增加血流量,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室顺应性,改善心功能等。
4、附子
这种药物被称为恢复阳气和挽救不良反应的第一重要药物。它是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健心,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消炎镇痛,局部麻醉,抗肿瘤等功效,具有散寒散阳,降逆花阴,活血化瘀的作用。
5、芪苈强心胶囊
方剂由黄芪、人参、附子、丹参、丁丽子、泽泻、玉竹、桂枝、红花、香加皮、陈皮等组成,以益气温阳为基础,辅以活血通络药。七里强心胶囊具有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需要患者坚持服用、检查、及时调整处方。平时,要少吃多餐,多吃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
脑积水是指脑脊液过多聚积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一种病症。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复视,眩晕及癫痫等症状。脑积水引起的原因很多。颅内炎症、脑血管畸形、脑外伤缺氧、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等因素都能导致脑积水。
脑积水对人类的危害很大。脑积水可能引起智能障碍。病情较轻的患者出现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严重者甚至会痴呆。此外脑积水还能引起行动障碍。患者会出现起步困难,行走缓慢不稳等症状。因此得了脑积水要及早治疗。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疗法风险很大,而且术后的效果无法估计。保守的药物治疗是治疗脑积水的最佳选择。目前没有特别的西药可以来治疗脑出血。患者可以采取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脑积水是由瘀热、积水、瘀血引起的。中医治疗脑积水的原则为清热泻火、解毒定惊、通窍活血排水。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治疗脑积水的偏方。
偏方一,通窍活血利水汤(内服)。药物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丹参、黄芪、地龙、全蝎、车前子、川菖蒲各3~9克,葱白1根,大枣3枚。水煎服用。
偏方二,脑积水丸(内服)。药物组成:熟地、山药、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茺蔚子、猪苓、丹皮、车前子、肉苁蓉各10克,当归6克。将上述药物制成蜜丸服用。
偏方三,加味五苓散(内服)。药物组成: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水煎服用。
以上三个偏方对治疗脑积水非常疗效。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使用以上偏方治疗脑积水,治愈率很高。服用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而且能输患者的颅压正常。因此中医治疗脑积水是可行的。
中医讲辩证论治,渐冻人当属中医痿证范畴。中医说的痿证是指肢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对痿证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中论痿有五;汉代张仲景认为汗、吐、下太过可以致痿;后世医家又总结出湿热、寒湿、燥气、气血虚衰、情志内伤均可致痿。总之,中医历史上有很多名家的著作中对痿证都有论述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有的还对痿证的治疗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中医学认为渐冻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从而进行辩证论治已达到更好的疗效。
一、实证
1、寒湿型:病前多有下水、露宿等受寒湿史。四肢痿软无力,筋脉弛缓,食少胸闷身重;或怕冷肢寒,肌肉逐渐萎缩;重者面色惨白,气短息微,多汗出,频吐沫,全身软瘫,舌黯淡苔白;或有肢体麻木,呼吸困难,口唇指甲紫绀,吞咽发呛;或全身湿冷,脉微欲绝,气急而喘(呼吸肌麻痹)。
2、风寒外束型:夜睡受寒,醒后身体发硬,手不能持物,小腿凉无力,继而呼吸费力,痰咯难出,除颈肩外,其余无自主运动,肘膝以下痛觉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白腻。
3、湿热型:多起于腹泻或过食肥甘后,突然肢体软弱,伴胸脘满闷,尿热涩或痛,舌苔黄腻。发病急,有受湿热史(汗后冷浴,汗后受风寒,夏日露宿受寒,居住湿地),此型多见于青壮年。
二、虚证
1、脾虚型:缓慢起病渐加重,肢软乏力,肌肉萎缩或眼睑下垂,咀嚼吞咽无力。伴疲倦乏力,气短食少,脘腹涨满,大便软,面色萎黄,心悸舌淡胖,或胸闷、喉中有痰,或流涎,或为先天不足,或久病不愈,或届更年期。
2、阴虚型:多起于发热或热退后,突然肢体软弱无力兼口燥咽干,心烦口渴,呛咳少痰,尿少便干,舌红苔黄。
3、脾肾两虚型:缓慢起病,渐加重,肢软无力,肌肉萎缩,不能走不能抬举;或筋肉颤动,伴眩晕耳鸣,遗精,月经不调;或兼肢冷汗出,阳痿,早泄,尿清长,心悸气短心烦咽干,舌红少苔;或食欲差,欲呕,腹痛,大便坚尿黄,手足心热。
4、阳虚型:肢软无力麻木,四肢凉,肌肉萎缩,怕冷怕风,喜倦卧,大便稀;或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关节无变形不痛,但有下肢无知觉无痛觉。
5、肝郁肾虚型:有外伤或情志不舒或产后恶露不行史。肢体运动不灵,或肌肉消瘦,功能障碍,腰膝酸软无力,舌黯脉涩。或肢体远端麻木,发冷干燥,皱裂及痿弱无力,或皮肤感觉消失,或四肢凉,或全身麻木。除吃饭说话外,全身都不能动。
崩漏,说到底还是因为血瘀近几年来,我发现很多女性朋友不知道什么是崩漏,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出现的症状就是崩漏。
中医针灸治疗崩漏也是临床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中医认为崩漏患者可以分为实证和虚症两种类型,实证患者应该采取通调冲任,祛邪固精的治疗原则。崩漏属于虚证的患者应该采取益气固经的治疗原则。
崩漏多发生在女性产后,对于产后的女性来说,崩漏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调养治疗,那就可能导致身体过度虚弱、贫血、遗留月子病。临床当中通过中医穴位针灸方法治疗崩漏,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
崩漏的针灸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辨证选穴来进行:
1、实证:
这类崩漏的患者应该采取通调冲任,祛邪固经的治疗原则。针灸时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可选择的主穴包括了关元、公孙、三阴交、隐白。辩证选择配穴方法为:血热的患者,可以同时针灸血海;气郁的患者可以加太冲穴;湿热症状的患者可以加阴陵泉;血瘀的患者可以同时针灸地机穴。
操作方法:
针灸关元穴需要采取平补平泻法,其余的穴位可以采用毫针泻法。中医认为关元是任脉当中的要穴,公孙穴可以通冲脉,两个穴位配合可以帮助通调冲任,固摄经血。隐白是脾经当中的井穴,是用于治疗崩漏的一个经验穴。而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主要作用是清泻三阴经湿、热、瘀之邪,同时还可以疏肝理气。
2、虚证:
这类崩漏的患者应该采取调补冲任,益气固经的治疗原则。针灸时应该以足太阴经、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可选择的主穴包括了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配穴选择方法:辩证为脾气虚的患者,可以加百会、脾俞、胃俞等三个穴位;肾阳虚的患者可以同时加肾俞、命门等穴位;盗汗者,加阴郄;肾阴虚的患者,加然谷、太溪等两个;失眠的患者可加神门。
操作方法:
诸穴都可采取毫针补法,同时还可用灸法。中医认为气海益气固本,针灸之后可以调补冲任。针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补益气血,使经血生化有源。而三阴交进行针灸刺激可以帮助健脾益气,增强脾之统血的作用。
崩漏的针灸治疗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已经对针灸治疗崩漏的方法有新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女性朋友们还要注意,通过针灸治疗崩漏之前首先应该先请专业的医生为自己辨清病理类型,然后才能对症选择到合适的穴位。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由于其发病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衰竭,故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实为重要。
中医是如何预防心律失常的?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术,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心律失常这种疾病近几年的发病率非常的高,但是大家预防的效果却不是很好,那么,中医是不是有好的预防方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是如何预防心律失常的。
1、保持精神愉快
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2、选择适当的居住环境
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3、有合理的起居作息
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
4、劳逸适度
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5、饮食适宜
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
上面介绍的就是中医预防心律失常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得到帮助。心律失常是会给大家带来一定危害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让工作牵绊了自己享受生活,挣钱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健康的身体,有了钱又能怎样呢。
中医优生思想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以前就有“取妻不取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优生择偶观点,后来进一步发展,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的优生思想,逐步成熟并形成体系。
中国传统优生思想对婚配、房事、孕产保健、饮食起居等方面均有详尽论述。
上篇分享了,一、择良偶,忌早婚;二、选孕机,适时育。下面再分享三个:
三、调理饮食、慎重对待起居
古人讲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因此,调饮食、慎起居贯穿优生优育整个过程。受孕前应当养成规律的作息,以保证精充气足神旺?,饮食之类,必宜先有所慎,以免损伤后天,影响气血生化。受孕之后,饮食起居,尤当慎密。
居处宜静宜燥,又要慎防风寒邪侵袭,饮食需注意养气以定五脏,不食粘硬难化之品,亦不可乱服汤药。否则,少有不和,就可能导致胎动不安,严重者还会导致堕胎等。
四、注重胎教,谨慎言行
胎教在中国历史悠久,昔太妊怀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生文王,己成天下。《娠子论》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可以看出母亲的各种活动能够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孕妇的喜、怒、忧、思皆可以使气血失和而致胎儿脏气不充,虽产而多疾痼。
因此,若想“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则须行坐端严,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性情和悦,必慎所感,陈说礼乐”。
五、疗母疾、下劣胎
古人为了达到优生的目的,十分注重母体的体质情况,也非常注重母体在受孕期间患病的治疗,即“疗母疾”,如《妇人良方》所记载:“若因母病而胎动,但治其母”。
如果母体疾病难以治愈,或己因病重伤气血,不能养胎,其胎终不能成,古人认为应当及时“下劣胎”,“以免其祸”。这与现代优生优育所采用的人流术等手段以达到优生优育目的是一致的。
综上所言,我国古代优生优育思想萌芽形成理论体系早,而且大多理论精辟科学,诸多观点领先于国外优生优育理念,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和挖掘学习,以更好地指导今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珠. 中医综合干预对备孕二胎肾虚高龄妇女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