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不仅能够让我们感知外界的声音,还能维持身体平衡。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朵的健康与肾的精气盛衰密切相关。肾精充足,则耳聪目明;肾精不足,则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问题。
为了保护耳朵健康,预防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尽量降低周围环境的噪声水平,避免超过65分贝。
2. 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洗澡或游泳时,可以用棉球塞住耳朵,防止污水进入。
3. 不要随意挖耳屎,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可以自行排出。
4. 定期进行耳朵检查,发现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5. 注意饮食健康,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
6. 进行适当的耳朵按摩,如揉捏耳廓、按压耳穴等,可以促进耳朵血液循环,增强耳朵功能。
7.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8.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都会损害听力。
常见的耳朵疾病包括:
1. 耳鸣:耳内出现蝉鸣声、嗡嗡声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耳内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
2. 耳聋:听力下降,可能由传导性耳聋、感觉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等原因引起。
3. 耳道炎:耳道内出现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
4. 中耳炎:中耳腔内出现感染、积液等症状。
5. 耳硬化症:中耳骨密度增加,导致听力下降。
6. 耳肿瘤:耳内出现肿块,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突聋,即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研究表明,治疗突聋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一周内,此时听力恢复几率可达85%以上。然而,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担心就医不吉利,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终导致听力下降。
案例一:刘叔,49岁,在广州当门卫。1月28日,他突然发现耳朵难受,耳鸣,并伴有听力下降。由于担心过年就医不吉利,他选择拖延治疗。20天后,听力严重下降,甚至需要家人凑到他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听见。最终,他被诊断为重度神经性耳聋,只能通过助听器来补偿听力。
案例二:李女士,45岁,是一名教师。2月15日,她突然出现听力下降,伴有耳鸣。由于对突聋的认识不足,她以为只是耳朵出了问题,并未及时就医。一周后,病情加重,听力下降到只有20%。经过检查,被诊断为突聋。经过治疗,听力有所恢复,但仍需长期佩戴助听器。
专家提醒,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与压力、情绪、睡眠、环境等因素有关。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突聋的方法:
1.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2.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保持健康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4.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5.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我国听力语言障碍残疾人约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80万,老年性耳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新生聋儿3万余名。令人遗憾的是,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
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如经常掏耳朵,可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耳垢是耳朵的自然防护层,可以防止细菌和灰尘进入耳道。如果频繁掏耳朵,容易造成耳道破损和感染,甚至引起听力下降。
此外,长时间使用耳机、噪音污染、鼻炎、咽喉炎等也可能导致听力下降。为了保护听力,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频繁掏耳朵,可以使用温水清洗耳朵。
2. 长时间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宜过大,每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3. 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如迪厅、卡拉OK等。
4. 游泳时最好戴上耳塞,避免耳朵进水。
5. 注意保护耳朵,避免耳部受到撞击或挤压。
6.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听力问题。
除了以上生活习惯,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耳部疾病,如耳炎、耳鸣、耳聋等。这些疾病可能由感染、药物、遗传等因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
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局部用药等。耳鸣是一种主观感觉,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耳部疾病、神经病变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耳聋是一种听力下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药物、感染等。治疗方法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等。
总之,爱耳护耳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耳部疾病,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听力下降。
耳朵作为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其健康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然而,许多人却对耳朵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耳朵疾病高发,尤其是年轻人。
据统计,全球约有3.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得到预防。在我国,耳科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年轻人耳部疾病却逐渐增多,约占门诊量的30%。
年轻人耳部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生活习惯不良:熬夜、抽烟、喝酒、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耳朵受损,引发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2. 噪音污染:现在的噪音污染逐渐变得隐秘,如耳机、音乐会等,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
3. 压力过大:精神压力大、过度劳累等,会导致内耳微血管痉挛,影响听神经的营养供应,进而引发听力下降。
为了保护耳朵健康,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
2. 控制耳机音量,避免超过60分贝。
3. 定期休息耳朵,避免长时间戴耳机。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5.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压力。
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慢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特点是中耳腔与外界相通,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导致长期流脓。药物治疗虽然可以暂时控制炎症,但无法彻底治愈慢性中耳炎。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听骨链损伤,脓性液体的毒性会损伤内耳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听力逐渐下降。
为了帮助慢性中耳炎患者恢复听力,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显微手术方法:
1. 鼓室成形术:通过清除病灶,修补鼓膜,重建听骨链,恢复中耳生理功能。根据术中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人工听骨材料修复听骨链,重建听力。手术后,封闭穿孔鼓膜,重建后听骨链的活动性及连续性良好,使中耳生理、形态接近正常,手术后听力会逐渐提高。
2. 听觉植入:对于病变严重及术前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应用传统的手术方式仅能清除病灶,难以恢复听力。近年来,随着听觉植入装置的发展,这部分患者的听力也能通过手术恢复。常见的听觉植入装置包括振动声桥、骨锚式助听器(BAHA)和人工耳蜗等。
振动声桥主要针对中耳炎手术后听力恢复效果不佳的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患者。骨锚式助听器(BAHA)适用于慢性中耳炎通过手术仍不能达到理想听力,以及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单侧耳聋不能使用常规助听器的患者。人工耳蜗适用于长期慢性中耳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感音神经性聋。
除了手术治疗外,慢性中耳炎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良好的鼻腔卫生等,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症状。
总之,慢性中耳炎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和日常保养来恢复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那是2024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个居住在辽宁抚顺市的普通市民,正经历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
新冠疫情的余波未了,我的爷爷突然出现了耳聋的症状。一开始,我们并未太过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愈发严重。爷爷开始自行用药,先是氧氟沙星滴耳液和龙胆泻肝丸,后来又加入了阿莫西林和连翘败毒片。然而,事情并未如我们所愿好转。
爷爷的尿路感染加剧,尿频尿痛,耳聋症状也越发严重。药房的建议下,我们购买了三金片和左氧氟沙星胶囊,但用药后症状并未得到缓解,我们陷入了迷茫。
在朋友推荐下,我们尝试了线上问诊。那天,我紧张地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第一次交流。医生的专业素养让我印象深刻,他详细询问了爷爷的病情,并根据病情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虽然最终的结果还未可知,但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感欣慰。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我们有了更明确的用药方向,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了宁陵县人民医院。因为突发性耳聋,我无法忍受的疼痛让我几乎无法正常生活。一位和蔼的医生接待了我,他首先询问了我的症状,然后耐心地为我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他告诉我,这种病不能拖延,越早治疗越好。他建议我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治疗加上外用活血化瘀药物。虽然他告诉我治疗效果不能保证,但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了一丝安慰。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这种病的治愈率大约是70%,治疗费用大概三四千块钱,有医保的话会更少。他告诉我,到三甲医院治疗可能会更好。尽管我身处外地,但他也建议我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因为拖的时间越久越不好治。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患者的关心和负责。他没有因为我是外地人而怠慢我,也没有因为治疗效果不能保证而让我感到失望。他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虽然治疗的过程很痛苦,但每当想到医生的鼓励和关心,我都觉得一切值得。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通过线上咨询,我能够及时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了不必要的舟车劳顿。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的重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其中视力和听力的下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听力下降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带来心理负担。那么,如何有效保护老年人的听力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
1. 避免噪声干扰
长期暴露在嘈杂环境中,如机器轰鸣、车辆喧嚣、人声鼎沸等,会对老年人的听力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例如选择安静的环境休息,使用降噪耳机等。
2. 注意耳部卫生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造成耳道损伤、感染,甚至耳膜穿孔。建议老年人使用棉签轻轻擦拭耳道,避免过度清洁。
3. 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耳毒性药物容易损害听力,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使用。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常按摩耳部穴位
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以增加内耳血液循环,保护听力。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5-10分钟。
5. 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影响听力。老年人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6. 补肾养耳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听力下降与肾虚密切相关。老年人可适当服用补肾药物,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并多吃核桃、芝麻、花生等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使得一些原本仅见于老年人的疾病呈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听力下降和耳部感染就是典型的例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长时间使用耳机、频繁接触噪音、过度擤鼻涕等原因,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部感染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一、年轻人听力下降的原因
1. 长时间使用耳机:随着智能手机和音乐播放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看电影等。然而,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导致耳道内温度升高,耳膜受损,进而导致听力下降。
2. 频繁接触噪音: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噪音对听力有很大损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3. 过分擤鼻涕:鼻腔和耳朵之间有一条叫做咽鼓管的管道,如果擤鼻涕时用力过猛,容易导致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中耳炎等疾病。
4. 生活习惯不良: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进而导致听力下降。
二、年轻人耳部感染的原因
1.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中耳炎。由于儿童的咽鼓管较短,细菌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感染。
2. 过分擤鼻涕:如前所述,过分擤鼻涕会导致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发中耳炎。
3. 长期使用耳机:长时间使用耳机容易导致耳道内细菌滋生,引发耳部感染。
三、预防措施
1. 适量使用耳机:尽量减少长时间使用耳机的时间,并注意音量控制。
2. 减少噪音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
3. 注意擤鼻涕方式:擤鼻涕时,要用纸巾轻轻捂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避免用力过猛。
4.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春天,万物复苏,细菌和病毒也趁机滋生。其中,中耳炎作为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发病率在春季也呈现上升趋势。中耳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感冒、伤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因此,春季预防中耳炎至关重要。
市民王先生近日因中耳炎困扰不已,疼痛难忍。在就医过程中,医生发现他身上有烟味,便提醒他吸烟会加重中耳炎病情。这不禁让人深思:吸烟与中耳炎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崔晓波教授表示,中耳炎是由于鼓室粘膜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耳痛、发热、听力减退等。吸烟会刺激中耳粘膜,导致粘液分泌增多、变稠,甚至阻塞咽鼓管,使中耳内积液,从而加重病情。此外,吸烟还会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进一步损害听力。
为了预防中耳炎,崔教授建议:
总之,春季是中耳炎的高发季节,戒烟、预防呼吸道疾病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呵护耳朵健康,迎接美好的春天。
耳内闭塞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耵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神经性耳聋等。
首先,耵聍栓塞可能导致耳聋、耳鸣和耳闷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医生会根据耵聍的团块大小、质地和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取出方式,如使用膝状镊、耵聍钩、碳酸氢钠溶液软化耵聍等。对于较深或难以取出的耵聍,可能需要在耳内镜辅助下进行清理。
其次,分泌性中耳炎也可能导致耳内闭塞感,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部疼痛等。治疗时,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神经性耳聋也可能导致耳内闭塞感,可能由内耳损伤、耳毒性药物或感染等因素引起。治疗时,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以改善症状。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双耳耳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听觉电极脑干植入术等。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耳内闭塞感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耳部感染、耳石症等。建议患者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此外,预防耳内闭塞感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耳部卫生,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朵,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以及定期进行耳部检查。
总之,耳内闭塞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了解病因,及时治疗,是缓解症状、保护听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