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严重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严重中暑的症状有哪些
发表人:癌症防治先锋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严重中暑更是威胁生命安全的急症。严重中暑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意识不清、晕厥、全身大汗,甚至可出现高热达到40℃以上。此外,劳力性中暑还可能引发休克以及后续的热射病,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肝脏功能衰竭等。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也是热射病的重要表现。

由于严重中暑的死亡率高达50%-70%,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主要包括补液、降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相关病症的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滤过治疗。此外,中暑分为劳力性中暑和非劳力性中暑,分别对应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和潮湿闷热的居住环境。因此,预防中暑的措施也应根据不同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

除了及时就医和治疗外,日常生活中也应注重预防中暑。比如,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多饮水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锻炼等,也有助于提高身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在医院中,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是处理严重中暑的主要科室。这些科室配备了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总之,严重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其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范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暑病疾病介绍: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夏日炎炎,气温不断攀升,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蚊虫叮咬、中暑、痱子、呕吐腹泻等夏季常见病也随之而来。面对这些小毛病,如何应对?其实,家中备一些常用中成药,关键时刻就能解决燃眉之急。

    那么,夏日药箱里应该备哪些中成药呢?以下是一些常用中成药及其适用病症:

    1. 风油精:蚊虫叮咬、头痛、晕车等。

    2. 十滴水:中暑、晕车、恶心呕吐等。

    3. 痱子粉:痱子、皮肤瘙痒等。

    4.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头痛、发热等。

    5. 藿香正气水:呕吐、腹泻、暑湿感冒等。

    当然,除了中成药,预防夏季常见病的关键还是要注重日常保养:

    1.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潮湿。

    2.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

    3. 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

    4.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5. 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当出现以上小毛病时,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并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2. 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3.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7月23日,我们迎来了炎热的大暑节气。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其中一些疾病更是高发。那么,大暑时节容易出现哪些疾病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大暑时节易发疾病:中暑

    中暑是大暑时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导致中暑。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等。

    如何预防中暑呢?首先,在烈日下要做好防晒工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此外,多洗温水澡,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清凉饮料,如绿豆汤、酸梅汤等,都有助于预防中暑。

    二、大暑时节易发疾病:肠道传染病

    大暑时节,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蚊虫繁殖快,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呢?首先,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注意饮食卫生。其次,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此外,生食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喝生水,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

    三、大暑时节易发疾病:热中风

    热中风是大暑时节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热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脑部血管反复舒缩。

    如何预防热中风呢?首先,要适当调整空调的温度,使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摄氏度。其次,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保持身体水分。

    总之,大暑时节,我们要注意预防中暑、肠道传染病和热中风等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大暑节气。

  •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空调成为了人们消暑降温的重要工具。然而,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也容易导致“阴暑”的发生。阴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导致毛孔收缩、汗液排泄不畅,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阴暑的症状与感冒相似,包括头痛、发热、恶心、乏力、腹痛、腹泻等。由于症状较轻,很多人容易忽视,导致病情加重。

    武汉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查丽提醒,老人、孩子、体质虚弱以及患有宿疾者,最易诱发阴暑,应加强防护。以下是一些预防阴暑的措施:

    1. 合理使用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设置在26℃以上;不要整夜开空调,以免受凉;空调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

    2.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多冰冷食物,可适当饮用生姜红糖水、姜汤等暖胃食物。

    3.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卫生,预防感冒等疾病。

    如果出现阴暑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夏季,气温逐渐攀升,人体容易出现“上火”现象。中医认为,夏季养生要注重清热解暑,健脾益气。以下介绍几种适合夏季食用的养生食谱,帮助大家度过炎热的夏天。

    一、荷叶茯苓粥

    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的功效。茯苓则能健脾利湿,和中止泻。将荷叶煎汤去渣,加入茯苓、粳米或小米煮粥,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养心的作用。

    二、兔肉健脾汤

    兔肉具有滋补气血、健脾益胃的功效。淮山、枸杞子、党参、黄芪、大枣等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气的功效。将兔肉与这些药材同煮,制成兔肉健脾汤,具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

    三、凉拌莴笋

    莴笋具有利五脏、通经脉的功效。将莴笋洗净去皮,切成条状,加入适量的盐、味精、白糖拌匀,制成凉拌莴笋,既可以清热解暑,又可以利五脏、通经脉。

    四、奶油冬瓜球

    冬瓜具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的功效。将冬瓜去皮,切成球状,与炼乳、火腿等材料制成奶油冬瓜球,具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的作用。

    五、其他夏季养生食谱

    1. 绿豆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是夏季消暑解热的佳品。

    2. 冬瓜排骨汤:冬瓜具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的功效,排骨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两者搭配煲汤,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滋阴润燥作用。

    3. 西瓜:西瓜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

    4. 薄荷茶:薄荷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的功效,饮用薄荷茶可以清热解暑、提神醒脑。

    总之,夏季养生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健脾益气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夏天。

  • 炎炎夏日,高温和热辐射的叠加作用,导致人体出现中暑症状。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夏季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如何有效缓解中暑症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当您出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寻找一个通风、阴凉的地方,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同时,可以使用风扇或空调帮助降温。此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中暑症状: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时,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清凉解暑饮品。

    2.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可以使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等部位,帮助散热。此外,还可以使用酒精擦拭身体,促进散热。

    3. 避免暴晒和剧烈运动

    在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并减少剧烈运动。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

    4. 服用中暑药物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仁丹等中暑药物,缓解症状。

    5. 寻求专业治疗

    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如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中暑:

    1. 保持室内通风

    在高温天气,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空气不流通。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清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4. 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在炎炎夏日,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而天气骤变也常导致感冒。那么,如何准确判断自己是中暑还是感冒呢?本文将从发病季节、症状表现、检查化验以及处理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发病季节与环境的区别

    中暑通常发生在高温天气,患者多处于密闭空间。而感冒则多在天气骤热、骤冷或遇冷空气时发生。

    二、症状表现的不同

    中暑患者体温相对恒定,但会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感冒患者则常伴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

    三、检查化验结果的不同

    感冒患者血常规显示病毒性血象,淋巴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不高。中暑患者则相反,白细胞总数升高,C-反应蛋白也增高。

    四、处理方法的不同

    中暑时应将患者移至凉快、通风的环境中,给予降温处理。感冒轻症患者可对症处理,注意补水;严重者则应进行抗病毒、抗细菌处理。

    五、如何预防中暑和感冒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3. 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4.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5.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容易发生中暑,中暑后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一、中暑的饮食原则:

    1. 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中暑后,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因此,要适量补充。可以通过喝淡盐水、吃水果等方式来补充。

    2.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暑后,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增加,可以通过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坚果、瘦肉等食物来补充。

    3. 饮食清淡易消化:中暑后,胃肠功能较弱,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瘦肉等。

    4.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恢复。

    二、中暑的饮食禁忌:

    1. 忌大量饮水:大量饮水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恢复。

    2.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生冷瓜果会刺激胃肠,不利于恢复。

    3. 忌油腻、辛辣、高脂肪食物:油腻、辛辣、高脂肪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不利于恢复。

    4. 忌饮酒: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恢复。

    5. 忌过度进补:中暑后,脾胃虚弱,过度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不利于恢复。

    三、中暑的饮食建议:

    1. 绿豆汤: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作用,适合中暑后食用。

    2. 西瓜:西瓜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作用,适合中暑后食用。

    3. 薄荷茶:薄荷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适合中暑后饮用。

    4. 酸梅汤:酸梅汤具有生津止渴、消暑解热的作用,适合中暑后饮用。

    5. 绿豆粥:绿豆粥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的作用,适合中暑后食用。

  • 处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炎热夏天的结束和凉爽秋天的开始。此时,天气逐渐转凉,人体阴阳之气也发生转换,因此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一、处暑养生原则

    1. 起居调养: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增大,要注意适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凉。同时,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2. 精神调养:处暑时节,人们容易感到情绪低落,因此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饮食调养:处暑时节饮食应以滋阴润肺、健脾安神为主,可多食用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等食物。

    4. 运动养生:处暑时节运动不宜太过激烈,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以增强体质。

    二、处暑养生保健要过六道关

    1. 养阳关:夏天容易伤气,要注意养气,以防冬天阳气不足。

    2. 情绪关: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3. 湿热关:饮食清淡,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

    4. 睡眠关: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5. 饮食关: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6. 健身关: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 夏季高温天气,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暑轻则表现为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中暑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在高温天气里,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中午至下午两点这段时间。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阴凉处进行,并采取防晒措施。

    其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建议多喝水,特别是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此外,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戴帽子和太阳镜,也有助于预防中暑。

    当出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2. 大量饮用凉水或含有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3. 如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除了预防中暑,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中暑风险:

    1. 保持室内通风,使用空调或电扇降温。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 当人们感到身体不适时,常常会用“上火”来形容。牙痛、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小便赤黄、大便秘结,这些症状都可能与“上火”有关。那么,究竟什么是“上火”呢?

    中医认为,“上火”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导致体内“火气”过旺,进而引发各种症状。这种“火”并非真正的火焰,而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比喻。它代表着人体内的一种热性症状,程度比“热气”更重。

    引发“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情绪波动、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过度辛辣刺激饮食等。中医将“上火”分为“上焦火”、“中焦火”和“下焦火”,并按照脏腑开窍将其分为“肝火”、“肺火”、“心火”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上火”,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

    2. 多吃清淡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等。

    3. 增加饮水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4.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如果出现严重的“上火”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