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

找医生 >

黄山川 >

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疾病详情
眼睛痒和疼两天,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普拉洛芬无效,眼角出现水泡,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男性34岁
就诊科室: 眼科
医生建议
根据症状和照片初步判断为过敏性结膜炎。如果普拉洛芬无效,可以尝试使用氟米龙滴眼液或典必殊滴眼液,但请注意不能长期使用。同时,建议您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登录查看问答详情的完整内容 >
扫码登录
微信扫码,随时提问
患者
您好,我最近两天眼睛痒和疼,前几天看手机时间较长。
医生
您好,症状出现多久了?
相关问诊

我单眼不自主抽动已有几个月,吃甲钴胺一阵子后效果不佳,且有失眠问题,想知道如何治疗?患者男性52岁

就诊科室:眼科

总交流次数:18

医生建议:这位患者的症状可能与睡眠质量有关,建议调整生活作息,必要时服用安神助眠的药物。对于眼科症状,如果持续存在,可以考虑局部肉毒素注射。此外,应该从根源上缓解问题,避免长期依赖药物。请注意,眼皮抽动虽然表现在眼部,但实际上是全身问题。

黄山川

主治医师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有生理性飞蚊症两年多,症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影子,曾经患有轻度干眼症,基本已经恢复,想知道是否需要特殊处理。患者女性35岁

就诊科室:眼科

总交流次数:14

医生建议:对于生理性飞蚊症,如果没有突然增多、形状变大或合并闪光感等情况,可以观察。建议注意休息、均衡营养、避免强光和紫外线等刺激。目前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即可。

黄山川

主治医师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查看详情

角膜炎患者做了羊膜覆盖手术,但20多天后仍未掉落,担心是否正常,希望了解原因和处理方法。患者女性74岁

就诊科室:眼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对于角膜炎患者,羊膜覆盖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羊膜覆盖会在一周左右被吸收或掉落,但也有可能延迟。戴绷带镜可能会使吸收速度变慢,但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要定期复查,注意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避免揉眼和接触污染物。

黄山川

主治医师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近视了却不戴眼镜,度数会长的更快吗?

近视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其中遗传是既定因素,我们能够去影响和改变的主要是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中对近视的形成和进展影响较大的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疲劳用眼和不适宜的环境光线等,是否戴眼镜对近视发展的影响较小。

关于近视形成及加深的深层原因目前还未完全厘清,各种学说百家争鸣,各有道理,此处不作赘述。目前研究最热,被广泛认为较接近近视本质的学说是光学离焦学说,其基本理论认为眼轴增长的动力是视网膜周边后离焦(即远视性离焦),引导视网膜向着光学离焦的方向生长。

近视眼看远处时,物象落在视网膜前,导致视物模糊,凹透镜(近视眼镜)将光线发散后使物象正好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让我们能看到清晰的物象,但此时周边物象却位于视网膜后,形成周边远视性离焦,诱导视网膜向后生长,导致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加深。目前主流防控近视的光学产品如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镜、“新乐学”、“星趣控”等框架眼镜均基于周边离焦理论设计和制造,利用光学特性将周边远视性离焦变为近视性离焦,从而延缓近视度数增长。

 

按此理论,近视而不戴眼镜,非但不会加速近视发展,还会因其视网膜前离焦(近视性离焦)而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但医生并不建议这么做,因为真性近视目前不可逆转,而不戴眼镜矫正,会导致孩子看不清黑板,影响学习和专注力,孩子代偿性眯眼、歪头视物,会养成不良用眼习惯,加重视疲劳,还可能因调节集合紊乱而诱发或加重外(隐)斜视,可以说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近视了却不戴眼镜,或者配了眼镜却不常戴,并不会直接导致度数长的更快,2019 年温州医科大学一篇名为《初发近视儿童屈光矫正状态对近视进展的影响》的学位论文也印证了这个观点。但戴镜能获得更清晰的视觉体验,且有利于调节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所以对于裸眼视力低于 0.6,或合并外(隐)斜视的青少年真性近视者,仍建议规范配戴眼镜。

主治医师黄山川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麦粒肿与霰粒肿

原文发在笔者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并附有详细图片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微信公众号搜索“眼里山川”查询阅读。

麦粒肿民间俗称“针眼”,现代医学名为“睑腺炎”,所谓“麦粒肿”是形象地特指病变发展成熟过程中形成的黄白色脓点,形似麦粒。其病理学本质是急性化脓性炎,有急性炎症特有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发病直接原因是细菌感染,儿童及青少年常见,成人麦粒肿往往有脏手揉眼或熬夜等诱发因素。治疗上主要是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或眼膏,严重病例可结合全身抗菌药物(口服或输液),适当热敷促进化脓成熟或炎症吸收,成熟后可切开引流,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霰(xian,四声)粒肿现代医学名为“睑板腺囊肿”,“霰粒”是指类圆形的小雪团,形象地指睑板腺囊肿可扪及小包块,其病理学本质是慢性肉芽肿性炎,临床表现为睑板区无痛性硬结(没有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发病原因是睑板腺管堵塞,分泌物潴留,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腺管扩张,囊肿形成,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高糖高脂饮食是重要诱发因素。治疗上主要是局部热敷,较小的囊肿可逐渐吸收消散,但大的囊肿常不易消散,需手术刮除。

麦粒肿和霰粒肿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部分麦粒肿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消退后可遗留机化硬结并长期存在,就变成了霰粒肿;而相对稳定霰粒肿在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刺激(如熬夜,进食辛辣食物)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变成麦粒肿。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40 岁以上人群,同一位置反复发作的“麦粒肿”或“霰粒肿”,需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应在专业医疗机构手术并采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主治医师黄山川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小孩频繁眨眼揉眼原因分析

原文发在笔者微信公众号“眼里山川”,并附有详细图片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至微信公众号搜索“眼里山川”查询阅读。

一、倒睫

面部发育是一个轮廓逐渐立体,逐渐“长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小孩,尤其是睑裂较小、单睑、面颊脂肪较多(肉嘟嘟型)、合并明显内眦赘皮者容易发生眼睑向内卷曲,将睫毛压向眼球,扫刺角膜结膜,临床上称为眼睑内翻倒睫,以下睑内翻倒睫更常见。睫毛内倒,刺激角膜结膜,引起各种损伤、炎症和刺激症状,孩子因自觉不适而不自主地频繁眨眼或揉眼。睑内翻倒睫大多体征明显,大部分病例肉眼即可判断,从侧面能更直观地观察到睫毛与眼球的空间关系。

根据倒睫的部位、程度、患者年龄,结合角膜损伤情况和伴随症状的轻重,综合制定治疗方案(随访观察、使用眼贴或胶布暂时矫正眼睑内翻状态、拔除倒睫、电解倒睫、手术矫正等)。

二、结膜炎

最常见为慢性过敏性结膜炎,食物或周围环境中的过敏源刺激结膜角膜,导致相应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往往表现为慢性病程,但会在过敏源浓度升高或机体免疫紊乱时阶段性加重,出现红、痒、粘丝状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结膜可见滤泡或乳头增生。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患儿可无明显自觉症状,仅表现为不自觉地频繁眨眼或下意识地揉眼。

因结膜与鼻腔通过泪道相连通,致敏因子常同源,组织学上又同为粘膜,因此过敏性结膜炎与鼻炎有一定共通性,常同时发作或互为因果,临床上经常见到鼻炎发作后诱发结膜炎从而出现眨眼揉眼等眼部症状的病例。近年来过敏源检测逐渐在临床推广,对部分病例有一定意义,明晰过敏源后可通过减少接触或脱敏治疗以缓解症状。过敏性结膜炎易反复发作,发作期可采用冷敷,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过敏药物以减轻症状,症状严重或普通药物效果不佳时可短期应用含激素的滴眼液,另外,他克莫司滴眼液和目前用于治疗干眼症的低浓度环孢素滴眼液也表现出确切的抗炎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可酌情使用。

三、干眼症

随着视频终端在生活中的普及、过度用眼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干眼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逐渐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不稳定导致眼睛滋润度下降,不得不通过更频繁更用力地眨眼来增加睑脂排出,重新涂布以修复不稳定易破裂的泪膜。

四、视觉功能异常

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人眼屈光发育的一般趋势是从远视到正视,当近距离用眼过多或受近视基因影响时则过度发育形成近视。大多数人的角膜并不是绝对规则的曲面,每个子午线上的曲率不同就形成散光(此指角膜散光,总散光亦同理)。当有远视或散光,或正视眼看近处时,都需要使用调节以使物像更加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过度或持续过久的调节可造成视疲劳。双眼视功能异常也会造成或加重视疲劳。而未戴镜矫正的近视或散光眼,常会眯缝着眼看东西,利用小孔增视的原理增加景深,减小模糊斑,以改善物像清晰度。这些不良用眼习惯可扰乱正常的瞬目频率,出现频繁眨眼、揉眼等症状。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正确合理的屈光矫正,必要时结合视功能训练)可缓解症状,避免或减轻其对眼健康的危害。

五、抽动症

因为这不属于眼科范畴,我专门查阅了相关文献和专家共识,总结如下: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是一类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太明晰的症候,一般起病于儿童时期,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化,多伴随不自主异常发声(发声性抽动)及其他异常,部分病例可仅有不自主地频繁眨眼等眼部表现或以此为首发症状。因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抽动症的诊断往往是一个排他性过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2017》诊断标准第四条为:排除某些药物或内科疾病所致;而在《中国抽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基于 2020 年英文版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第四条为:抽动症状不由某些药物或物质或其他医疗事件引起。所以,当有且仅有频繁眨眼、揉眼等眼部症状时,应首先考虑更常见、更多发的眼局部原因而非抽动症。

总体来说,结膜炎和倒睫是小孩频繁眨眼揉眼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干眼症和视觉功能异常引起者渐呈上升趋势。在眼局部因素得到有效干预和治疗后,如症状仍未减轻,或出现符合抽动症诊断的其他症状或共患病时,才考虑抽动症的可能。

主治医师黄山川

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