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
患者脚部反复出现水泡,从小就有红斑流脓情况。考虑可能是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的疱病。建议来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患者女性3岁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
医生建议
根据症状和病史,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建议前往附近的大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对于水泡的处理,如果较大或者长时间不愈合,建议去医院处理。同时,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感染。对于过敏问题,可以尝试换用过敏专用奶粉,但请先确认过敏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问答详情
问答交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
相关问诊
我有水泡型手足癣,症状已经好几年了,之前用过一些药物但效果不太好,想知道如何治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9
医生建议:根据你的描述,你可能患有手足癣,这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建议你使用联苯苄唑溶液和硝酸咪康唑乳膏进行局部治疗。同时,保持双脚清洁和干燥,避免穿不透气的鞋子,定期更换袜子和鞋子,以防止交叉感染。记住,手足癣需要长期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希望你能坚持治疗并注意日常护理。
查看详情
眼底红肿,有小水泡,7天,不痛不痒,疑似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需要由医生诊断后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请遵医嘱。生活中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感染。
查看详情
脚底痒并伴有水泡已一年,之前用药无效。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
医生建议:足癣可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注意脚部卫生,勤换鞋袜,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文章 老人全身起水泡,手红肿,怎么办?
病友互助家园
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疱性类天疱疮(二)
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表皮下水疱是本病的特征,水疱为单房性,疱顶多为正常皮肤,疱腔内有嗜酸性粒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取患者皮肤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90%以上可见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少见IgM和IgA沉积;盐裂皮肤可见lgG和C3沉积于盐裂皮肤的表皮侧;免疫电镜显示lgG和C3沉积于基底膜带半桥粒部位,位于透明板上部。患者血清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C在基底膜带线状沉积。 实验室检查 通过ELISA可检测到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BP180和BP230抗体,为IgG型或IgE型,后者与瘙痒、高嗜酸性粒细胞和高IgE血症相关。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特征可以诊断。 本病主要应与天疱疮、湿疹、痒疹、糖尿病性大疱、营养不良性大疱等进行鉴别。湿疹、痒疹与BP的鉴别可通过免疫学检查,BP血清中可检测到抗BP180和BP230抗体,基底膜带有IgG、C3沉积,组织病理也可鉴别;糖尿病性大疱有糖尿病史,营养不良性大疱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组织病理学虽然为表皮下水疱但无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学检查均阴性。 预防和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新皮损的发生和严重瘙痒等症状,防止过大的紧张性水疱和糜烂面造成的继发病变。治疗关键在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1 一般治疗 加强支持疗法,给予富于营养的易消化饮食;对水疱、大疱数量多者应适量补充血浆或白蛋白,预防和纠正低蛋白血症。 2 局部护理 对大疱可在疱底部用灭菌刀剪将疱划破或用针筒将疱液抽出,保留疱壁,如有糜烂面其处理可参考“天疱疮"的治疗。 3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BP的首选药物,分为系统和局部治疗。 1)系统药物治疗:剂量依据损害范围而定,可参考“天疱疮”。有学者对照观察了泼尼松0.75mg/(kg.d)和1.25mg/(kg.d)治疗BP的差别,结果在第21天和51天时的治愈率无差别,但前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由于BP患者多为高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和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常见不良反应。 2)外用药物治疗:由于BP多发生于老年人,死亡原因多为与激素相关的并发症和多脏器衰竭,因此可通过皮肤用药替代系统用药,其方法有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丙酸氯倍米松或卤米松冲击治疗,根据体重和新发水疱数决定用药剂量(最高剂量40g/d)和次数(每天1~2次至每周2次),均匀涂抹全身但头面部除外。外用药物治疗虽然减少了糖皮质激素对全身各系统的不良反应,,但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感染机会增加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 (2)其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等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用量,也可单独使用,应用方法可参考“天疱疮”。 4 其他治疗 对轻症患者可予米诺环素0.1g/d或红霉素1~2g/d,连续1~2个月,与大剂量烟酰胺1.5 -2.0g/d合用;氨苯砜( DDS)也可能有效。以上药物也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黄兰
126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大疱性类天疱疮(一)
大疱性类天疱疮( bullous pemphigoid, BP )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主要特征是疱壁厚、紧张不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显示基底膜带 IgG 和(或)C3 沉积,血清中存在针对基底膜带成分的自身抗体。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多数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基底膜带成分的自身抗体,免疫电镜显示这种抗体结合在基底膜带的透明层,因此本病也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现将 BP 循环抗体的靶抗原定位于半桥粒上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 1(BPAg1,又称 BP230 )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 2( BPAg2 ,又称 BP180 )。BP230 为胞质内蛋白,虽然有 80% ~ 90%患者的血清能与其发生反应,但其抗体的被动血清转移实验不能引起 BP。BP180 为跨膜蛋白,胞内部分(氨基端)位于半桥粒的斑块内,胞外部分(羧基端)位于基底膜带内,将抗 BP180 氨基端的抗体转移至鼠复制出类似于人 BP 的动物模型,因此抗 BP180 抗体是 BP 的致病性抗体。现已证实 BP 患者体内存在针对 BP180 的自身反应性 T 细胞,能自发识别 BP180。水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底膜带透明层部位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补体的参与下趋化白细胞并释放酶。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及手、足部。典型皮损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呈半球状,直径可从小于 1 厘米至数厘米,疱液清亮,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破溃后糜烂面常覆以痂或血痂,可自愈,成批出现或此起彼伏,尼氏征阴性。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口腔等黏膜损害,但较轻微。多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需要注意的是 BP 有时会出现非典型表现(如湿疹样或结节性痒疹样皮损)。本病进展缓慢,如不予治疗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也会自发性消退或加重,预后好于天疱疮。死亡原因多为长期患病引起的机体消耗性衰竭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黄兰
127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推荐医生
伍博
主治医师
小儿皮肤科
三甲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湿疹(16例)
皮肤病(7例)
专业擅长:👉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手足癣,尿布皮炎,痤疮(青春痘),脂溢性皮炎,白色糠疹,斑秃,寻常疣,血管瘤,咖啡牛奶斑,鲜红斑痣,太田痣
好评率:99%
接诊量:5589
肖春才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郑州市中心医院
痤疮(119例)
脱发(33例)
专业擅长:擅长皮炎湿疹,银屑病,痤疮,脱发等疾病的诊疗,及美容激光操作治疗。
好评率:99%
接诊量:86254
周梅华
副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丹阳市人民医院
湿疹(30例)
痤疮(15例)
专业擅长:擅长湿疹、特应性皮炎、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白癜风、雀斑、黄褐斑、皮肤真菌病、脱发、梅毒、尖锐湿疣等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诊治,尤其是激光美容和注射美容。
好评率:99%
接诊量: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