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胰腺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肿瘤

别名:胰腺囊腺癌

就诊科室:

肿瘤科 消化内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胰腺囊性肿瘤介绍
  • 一种胰腺外分泌肿瘤性疾病
  • 表现为上腹胀痛或隐痛、上腹部肿块
  • 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

简介

胰腺囊性肿瘤包括胰腺囊腺瘤和胰腺囊腺癌,该疾病是属于一种胰腺外分泌肿瘤。其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发病的时间较长, 若是不及时规范处理,将会转变成恶性肿瘤。本病病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证实,但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痛或隐痛、上腹部肿块。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经过积极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上腹胀痛或隐痛、上腹部肿块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上腹胀痛或隐痛、上腹部肿块、体重减轻表现,结合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表现为胰腺肿瘤,可明确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有哪些类型?

根据疾病进展程度,该病可分为:

  • 早期胰腺囊性肿瘤
  • 进展期胰腺囊性肿瘤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否常见?

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囊腺瘤约占胰腺良性囊性病变的10%,胰腺囊腺癌约占胰腺恶性肿瘤的1%。

是否可以治愈?

经过积极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长期生存。囊腺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转移较晚,手术效果优于胰腺导管腺癌;若不接受积极正规治疗,本病可继续发展为恶性肿瘤,并且发生远处转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是否遗传?

有一定的遗传性。

是否医保范围?

胰腺囊性肿瘤相关问诊记录

74岁的家人患有胰腺癌,已经是晚期,医院放弃治疗,想知道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延长生命?

就诊科室:中西医结合科

总交流次数:30

医生建议:对于胰腺癌晚期,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虽然青梅精有一些潜在的健康益处,但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它可以抗癌。建议继续接受规范的医疗治疗,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家属可以给予情感支持和照顾日常生活,协助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同时,合理的饮食也非常重要。

查看详情

84岁老年人胰腺癌术后第七天,想知道是否可以用替吉奥胶囊进行化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44

医生建议: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特殊病史的,使用化疗药物需要谨慎。建议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用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诊。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治疗效果。

查看详情

85岁男性胰腺癌患者想知道是否可以服用辅酶Q10来营养心肌?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5

医生建议:对于胰腺癌患者,辅酶Q10不能直接治疗该疾病,但可以起到营养心肌等作用。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过敏及用药禁忌,遵循说明书的用药指南。除此之外,保持合理作息,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胰腺囊性肿瘤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什么样的胰腺囊性肿瘤需要手术?

1. 通常所说的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和实性价乳头状瘤四种,临床特点如下表: 1. IPMN手术指征比较复杂且专业性强,建议找专业的胰腺外科专家详细评估。 2. 胰腺肿瘤的诊断专业性极强,各种肿瘤之间误诊率高,因此往往需要综合超声、CT、磁共振、超声内镜、PET-CT等多种检查综合判断。 3. 胰腺手术风险高,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即使顺利恢复,也对消化功能造成终生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手术指征,既避免延误治疗,也要避免盲目的手术。

孟凡斌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否为癌症?何时需要手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囊性肿瘤,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引起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虽然IPMN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它有可能恶变,发展为胰腺导管腺癌。这种疾病多见于60-70岁的老年人,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男女比例约为2:1。 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导管扩张的程度和产生黏液的量。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乏力、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梗阻性黄疸等症状。根据肿瘤的位置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胰尾切除、胰体中段切除等。微创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因为它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加快术后恢复。 IPMN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包括MRCP。根据起源不同,IPMN可以分为主胰管型、分支型和混合型。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胰腺囊性病变进行区分。对于单发于胰腺钩突的分支型IPMN,且肿瘤直径小于2.5cm时,可以随访观察;但对于肿瘤直径大于3.0cm或其他类型的IPMN,应积极手术切除,因为它们具有潜在恶性的特征。手术后,患者的预后通常比胰头癌和壶腹癌患者好。

疾病解码者

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IPM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这种肿瘤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过多的黏液,导致主胰管和(或)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IPMN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60~70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 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导管扩张的程度和产生黏液的量。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乏力等症状,也可能因胰液流出受阻而引发慢性胰腺炎甚至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IPMN根据其起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主胰管型、分枝胰管型和混合型。主胰管型相对较少见,分为节段型和弥漫型两个亚型。位于胰头的IPMN多为弥漫型,而位于胰体和胰尾的IPMN多为节段型。这种类型的肿瘤癌变概率从33%-96%不等。分支胰管型主要出现在胰腺钩突和体尾部,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由较小囊性病变聚合而成,且有交通,也可融合而呈单一大囊样肿块。该类型的癌变概率一般低于30%。混合型IPMN则同时具备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的特征,其癌变概率介于两者之间。 如果肿瘤内出现大于10mm的实性结节、主胰管扩张大于10mm、弥漫性或多中心起源、壁内钙化以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应高度警惕,可能提示为恶性IPMN。对于单发于胰腺钩突的分支型IPMN,且肿瘤直径小于2.5cm,临床可密切观察;而对于其他类型的IPMN,由于其具有潜在恶性的特征,应积极手术切除。相比于胰头癌和壶腹癌,IPMN的疗效较好。

生命之光传递者

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