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皮肤颌口虫病

皮肤颌口虫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皮肤颌口虫病介绍
  • 由棘颚口线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引起
  • 表现为移行肿块、瘙痒、疼痛等
  • 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简介

皮肤颌口虫病是由棘颚口线虫或刚棘颚口线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棘颚口线虫或刚棘颚口线虫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包括移行肿块、瘙痒和疼痛,治疗上选择药物治疗,预后良好。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是移行肿块、瘙痒和疼痛。

诊断依据:

依据典型的移行肿块、瘙痒和疼痛等表现,结合血常规检查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常明显增高,结合组织活检表现为通过皮下组织活检发现虫体,可明确诊断。

是否具有传染性?

是,通过口、皮肤、胎盘传播,通过不食用生鱼片或者是不进入疫水区等来防止传染。

是否常见?

本病为罕见病,目前尚无流行病学参考,从事农林牧渔工作的人群好发[1]

是否可以治愈?

可以治愈,大多数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治疗后,当肿块消失瘙痒、疼痛的症状有所缓解时,患者可治愈。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脓肿等严重情况。

是否遗传?

是否医保范围?

皮肤颌口虫病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引起皮肤颌口虫病的原因是什么

皮肤颌口虫病是由颌口线虫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主要侵犯人类皮肤和皮下组织。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引起皮肤颌口虫病的原因。 一、病原体 皮肤颌口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两种,即有棘颌口虫和猪颌口虫,其中以有棘颌口虫最为常见。有棘颌口虫的成虫呈鲜红色,略透明,具有光泽,雄虫长度为11~25mm,雌虫较长,为25~54mm,呈圆线状。头部呈半球形,表面有4~8圈小钩,颈部狭窄,体前半部和近尾端有许多小皮棘。 二、感染途径 皮肤颌口虫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进食未烧熟含感染性第三期幼虫的淡水鱼、蛙、蛇、鸡等肉类而获得感染;二是通过接触以上肉类等可能被感染。感染后的幼虫会侵入人体,在皮肤或皮下组织形成皮肤颚口线虫病。 三、流行病学特点 皮肤颌口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流行于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亦有本病。有喜欢吃生或未煮熟鱼虾、肉类习惯地区的居民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国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区流行的生食,其发病率亦随之增加。 四、发病机制 感染后的幼虫侵入人体后,无法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只能在人体内长期移行而造成组织损害和病变。感染的幼虫多为一条,但亦有数条者。由皮肤侵入的幼虫,多数情况下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发生皮肤肿块。由于幼虫的游走性,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间或皮下组织形成隧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此虫可在各脏器内寄居,虫体在人体内可以存活数年乃至十几年。 五、病理变化 皮肤颌口虫病的病理变化为寄生虫性肉芽肿,由嗜酸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与巨噬细胞组成。幼虫在组织中移行时,除产生机械性损伤外,还能分泌、排泄一些对人体有毒性作用的物质,诱发机体产生中毒与过敏反应,从而加重病理损害。可引起炎症、水肿、贫血、坏死,慢性皮损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此虫可到达体内任何部位。

生命守护者联盟

1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推荐医生
王磊

主治医师

中医皮肤科

三甲
中日友好医院
脂溢性脱发(7例) 脂溢性皮炎(3例)
专业擅长:1.毛发疾病:如雄秃(脱发、掉发)、斑秃(儿童斑秃、全秃、鬼剃头)、休止期脱发(产后脱发、减肥脱发)、脂溢性皮炎(头油、头皮屑)等; 2.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牛皮癣)、神经性皮炎、湿疹(汗疱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缠腰龙)、痤疮(青春痘)、白癜风等; 3.皮肤外科:常见皮肤肿物的手术切除。
好评率:99% 接诊量:2307
陈念

主任医师

感染内科

三甲
江苏省人民医院
慢性肝炎(5例) 胆汁性肝硬化(2例)
专业擅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肝衰竭、重型肝炎、自免肝等疑难肝病,中枢神经感染,发热待查,黄疸待查及肠道传染病的诊治
好评率:100% 接诊量:1545
冯爱平

主任医师

皮肤科

三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慢性皮炎(1例)
专业擅长:过敏性皮肤病(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化妆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药疹等)、感染性皮肤病(毛囊炎,疣,皮肤癣症,念珠菌病等),白癜风及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白斑及硬化萎缩性苔癣),银屑病,痤疮,玫瑰痤疮,皮肤淀粉样变性,面部美容(老年斑,色斑和汗管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皮肌炎,白塞病等)等疑难重症皮肤病等。
好评率:99% 接诊量:932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