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急性鱼胆中毒如何处理?
鱼胆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毒性反应,主要由误食或故意吞服鱼胆引起。鱼胆中含有大量的毒素,对人体多个器官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 病因与症状
鱼胆中毒的病因主要是误食或故意吞服鱼胆。鱼胆中含有一种名为胆汁酸的毒素,这种毒素可以引起肝脏、肾脏、心脏和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常见症状包括:
- 胃肠道症状: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 中毒性肝病:纳差、畏食、肝区疼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 中毒性肾病:下肢及全身浮肿、尿少或无尿、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和颗粒管型等。
- 中毒性神经症:唇、舌、四肢远端麻木、抽搐、昏迷等。
- 中毒性心肌病:心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
- 眼部症状:异物感、怕光、流泪、视力减退等。
### 诊断与治疗
鱼胆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包括:
- 尽早进行彻底的洗胃。
-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肾功能恢复。
- 抗肾衰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鱼胆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故为治疗的关键。
- 护肝治疗: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
-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 预防与注意事项
鱼胆中含有大量的毒素,不能食用。为了预防鱼胆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不要食用鱼胆,尤其是青鱼和草鱼的鱼胆。
- 不要将鱼胆用于治疗疾病。
- 一旦出现鱼胆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鱼胆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毒性反应,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科普小站
文章 当心吃错了鱼让你命丧黄泉
鱼,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些不健康的吃鱼方式,以免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生吃鱼片,小心肝吸虫病
生鱼片因其鲜嫩口感,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你知道吗?生吃鱼片很容易感染肝吸虫病。肝吸虫病是一种由肝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传播。肝吸虫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可导致肝硬变、腹水,甚至死亡。
二、鱼胆中毒,切勿轻信民间偏方
鱼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民间流传的“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并不可信。鱼胆中含有剧毒物质,无论是生吞还是煮熟,都可能导致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三、空腹吃鱼,小心痛风发作
鱼肉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空腹大量摄入鱼肉,可能导致血尿酸升高,引发痛风。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四、活杀现吃,残留毒素危害健康
许多人认为活杀现吃才能保证鱼的鲜美和营养。但实际上,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还是野生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活杀现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往往来不及完全排除,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健康,我们应该避免以下不健康的吃鱼方式:
- 生吃鱼片
- 擅吃鱼胆
- 空腹吃鱼
- 活杀现吃
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地享受鱼肉的美味吧!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生吃鱼片易得“肝吸虫病”
鱼肉因其美味和营养价值,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然而,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生吃鱼片等行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肝吸虫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传播。这种寄生虫寄生于人体肝脏和胆管,引发一系列症状,如疲乏、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肝区隐痛等。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
除了肝吸虫病,生吃鱼片的危害还包括鱼胆中毒。鱼胆中含有强烈的毒素,如鲤醇硫酸酯钠等,这些毒素耐热且不会被酒精破坏。生吞鱼胆或用酒送服鱼胆都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大、黄疸、肝区压痛等,严重者可出现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此外,空腹大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鱼肉,如鲈鱼、鳕鱼等,也容易引发痛风。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等。
因此,为了保障健康,建议大家在食用鱼类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新鲜、安全的鱼类,避免生吃或半生吃。
2. 避免食用鱼胆,尤其是活鱼胆。
3. 避免空腹大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鱼肉。
4. 饮食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医疗之窗
文章 6旬老伯生吞鱼胆为“下火”,哪知住进ICU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不科学的养生方法却让人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比如,有些人为了清热解毒,会选择生吞鱼胆这种极端的方式。然而,这种看似“神奇”的方法却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近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成功救治了一名因生吞鱼胆而出现严重中毒的患者。这位患者是一位年逾六旬的刘老伯,他因为感冒、头晕和皮疹等症状,听信了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的说法,便自行购买鱼胆生吞。结果,刘老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出现了腹痛、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了头晕、视力模糊、全身无力等症状,最终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经过检查,刘老伯被诊断为鱼胆中毒,并伴有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医生表示,鱼胆中含有一种叫做胆汁酸的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可以直接损害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鱼胆中毒的治疗需要及时进行,包括血液净化、肝肾功能支持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团队经过72小时的全力救治,最终成功挽救了刘老伯的生命。
医生提醒,鱼胆虽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食用。对于鱼胆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因此,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盲目尝试生吞鱼胆这种极端的养生方法。
除了鱼胆中毒,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养生误区,比如:盲目追求大补、过度节食、熬夜等等。这些误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大家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养生方法,避免陷入误区。
健康驿站
文章 毒瘾、药物中毒 急救与用药--鱼胆中毒
鱼胆中毒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疾病,主要由误食或生食鱼胆引起。民间传说鱼胆具有明目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导致一些人尝试生食或与酒同服鱼胆,从而引发中毒事件。
鱼胆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胆汁毒素、胆酸、鲤醇硫酸酯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极强的毒性,可导致多器官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据统计,鱼胆中毒的死亡率约为16%。
鱼胆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疸、肝区疼痛、肾功能衰竭等。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
一旦发生鱼胆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就医,进行彻底洗胃。
2. 补充液体,促进毒物排出。
3. 使用利尿剂,保护肾脏功能。
4. 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
5. 根据病情,进行透析治疗。
为了预防鱼胆中毒,建议不要生食或与酒同服鱼胆,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病友互助家园
蔡强
主治医师
肝胆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新宇
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丁光宇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