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包涵体肌炎

包涵体肌炎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风湿免疫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包涵体肌炎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需要与什么疾病相鉴别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包涵体肌炎: 无力非对称性、远端肌肉受累、CK 正常或稍高。病理可见镶边空泡、嗜酸性包涵体。激素治疗无效。 2.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两者症状类似,但该病病可见肌纤维肥大、萎缩,脂肪、结缔组织增多、偶见炎症细胞。 3.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常伴有胸腺增生,眼肌型最常见,波动性无力,晨轻暮重。新斯的明试验、疲劳试验阳性。AchR 抗体阳性。

许多

主治医师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46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包涵体肌炎

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 ) 是一组慢性炎症性骨骼肌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进行性的四肢无力为临床特点,以屈指、屈腕及伸膝力弱最为显著。有以下特点: 1、发病年龄多大于 50 岁,男性更常见,男:女为 3: 1。 2、病理特点为骨骼肌内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肌纤维内出现空泡肌纤维和类淀粉物质沉积, 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镶边空泡为 IBM 的特征病理学表现。 3、血清肌酶升高不超过正常的 10~12 倍。 4、诊断依靠肌肉活检发现包涵体肌炎的病理特点。 5、对免疫治疗不敏感。

许多

主治医师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1468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运动神经元病鉴别诊断:深入探讨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和原发性侧索硬化症(PLS)等。鉴别诊断是确诊MND的重要步骤,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MND的鉴别诊断过程。 首先,需要了解MND的临床表现。MND的主要特征是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肌肉无力、萎缩和痉挛。然而,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因此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MND的鉴别诊断可以分为三类: 同时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患者需要与颈椎病、副肿瘤综合征和乳糜病等疾病鉴别; 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要和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亚急性联合变性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疾病鉴别; 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需要和平山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延髓肌萎缩症或肯尼迪病、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多灶性运动神经病、Lewis-Summer综合征、己糖胺酶A缺乏症、包涵体肌炎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等疾病鉴别。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来判断最可能的诊断。例如,颈椎病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手部的下运动神经元体征或广泛性肌束颤动,而这些症状在MND患者中较为常见。同样,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维生素B12水平可能会降低,而这在MND患者中不太可能发生。 总之,MND的鉴别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MND并与其他可能的疾病进行鉴别。

医疗数据守护者

6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包涵体肌炎:慢性炎症性肌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机制

包涵体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症性肌病,主要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出现管状细丝包涵体。这种疾病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男女比例约为3:1。患者通常在50岁以后开始出现下肢无痛性肌无力和肌萎缩,随后上肢也会受到影响。远端肌无力长不如近端严重,通常双侧不对称,且可选择性累及部分肌肉。数月或数年后,病情会发展到其他肌群,拇长伸肌损害是其特征性改变。疾病呈进行性,早期伴有膝腱反射减低。吞咽困难较常见,少数病例可见某种类型心血管异常。 包涵体肌炎的病因学不清,但有证据表明T细胞介导的肌细胞毒性和多因素遗传易感性参与了发病机制。该病可通过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方式传播,绝大多数为散发病例。然而,许多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族性包涵体肌病是由于染色体9p1-q1缺失所致,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如此。

运动与健康

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诺华sIBM治疗药BYM338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证

近日,诺华公司传来喜讯,其研发的治疗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的药物BYM338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突破性疗法认证。这一消息为sIB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我国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散发性包涵体肌炎(sIBM)是一种罕见的肌肉疾病,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sIB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面临着巨大的痛苦。 BYM338是一种针对sIBM的新型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延缓疾病进展。一项II期概念验证研究表明,BYM338与安慰剂相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诺华公司全球开发总裁Timothy Wright博士表示,BYM338是诺华公司今年为患者带来的第三个突破性治疗药物,这也体现了诺华公司致力于开发创新药物,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的承诺。 除了BYM338,目前还有一些其他治疗方法可以帮助sIBM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sIBM患者还需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当的运动,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 我国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疾病需要更多关注和研究。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像BYM338这样的创新药物问世,为罕见病患者带来福音。

健康百科

170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疾病病因

包涵体肌炎与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病因与病理特征 一、病因揭秘 包涵体肌炎(s-IBM)和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这两种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肌核改变等因素有关。 研究表明,s-IBM患者中存在多种病毒抗体,但与病毒感染的确切关系尚无定论。此外,s-IBM患者肌肉组织中存在大量单核细胞浸润,提示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二、病理特征 包涵体肌炎和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肌肉组织中出现大量包涵体。这些包涵体通常位于肌肉纤维内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直径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 包涵体的成分复杂,包括淀粉样物质、蛋白质纤维、细胞碎片等。这些包涵体的存在导致肌肉纤维功能障碍,最终引起肌肉萎缩、无力等症状。 三、诊断与治疗 包涵体肌炎和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肌肉活检。通过观察肌肉组织中的包涵体和其他病理改变,可以确诊这两种疾病。 目前,这两种疾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康复训练等。对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肌肉功能。 四、预防与日常生活 包涵体肌炎和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康复训练,以延缓病情进展。 五、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包涵体肌炎和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认识将越来越全面。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癌症防治先锋

19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诺华突破性药物bimagrumab临床后期研究遭遇滑铁卢

近年来,肌生成抑制蛋白药物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诺华公司开发的用于治疗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的新药bimagrumab(BYM338)在最新的临床IIb/III期研究中未能达到首要终点,宣告失败。这一结果令业界震惊,也引发了人们对肌生成抑制蛋白药物研究的重新思考。 BYM338是一种靶向肌生成抑制蛋白的抗体药物,曾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药物认证。诺华公司原本寄希望于将该药物拓展到包括COPD在内的多种疾病治疗中去。然而,此次临床研究的失败无疑给该药物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事实上,肌生成抑制蛋白药物的研究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1年,Shire公司和Acceleron就曾尝试开发同类药物,但最终放弃。Atara公司也曾在临床II期研究止步。这些案例表明,开发肌生成抑制蛋白抑制剂类药物的风险之大。 肌生成抑制蛋白是一种调节肌肉生长和修复的重要蛋白。然而,过度抑制该蛋白的表达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风险,如心脏肌肉增厚、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等。 对于肌生成抑制蛋白药物的研究,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 此外,对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等疾病的治疗,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多新的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有望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总之,肌生成抑制蛋白药物的研究任重道远。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福音。

病友互助家园

18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7条记录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