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查知识

蜱虫叮咬

蜱虫叮咬

别名:蜱叮咬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微信扫码 随时提问

蜱虫叮咬相关科普内容

文章 头上长了个小刺,拔出来像虫子?

我从未想过,我的头上会长出一个小刺,像虫子一样。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健康无小事,任何不适都不能忽视。 那天,我在镜子前梳理头发时,突然发现头皮上有一个小硬块,摸起来比头发还硬。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皮肤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小硬块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我尝试用手拔掉它,但无论如何也拔不下来。最后,我只好求助于我的室友。 当室友帮我拔掉那个小硬块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看起来像一个虫子!我立即拍下了照片,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经过一番搜索,我发现这个可能是蜱虫叮咬引起的。虽然我经常使用除螨仪清洁床品,但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被蜱虫叮咬。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联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尹医生很快回复了我的咨询,告诉我这个可能是蜱虫叮咬引起的,并且已经拔出来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医生建议我涂一些碘伏消毒,然后涂上消炎药膏预防感染。听完医生的建议,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也了解到,蜱虫有很多种类,可能是因为我去过某些地方,或者是房间没有打扫干净导致的。这个经历让我更加重视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我想分享这个经历,提醒大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任何不适都不能忽视。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专业帮助,让我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欢迎分享!健康无小事,遇到问题及时就医哦!

健康解码专家

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蜱虫叮咬后皮肤发红肿痒,医生建议用什么药膏?

我还记得那个夏天,阳光灿烂,微风轻拂,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吹散了。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被乌云笼罩一般。因为在那天的郊游中,我被一只蜱虫叮咬了。 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觉得被咬的地方有些痒,红肿了一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皮肤不仅红肿,还开始发痒,甚至有时候会感到刺痛。这种感觉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不断地挠我的皮肤,令我难以忍受。 我开始四处寻找解决办法。网上有人说用苯海拉明软膏可以止痒消肿,于是我便去药店买了一支。然而,使用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反而,我的皮肤变得更加敏感,甚至出现了小水泡。我开始担心,会不会留下疤痕? 这时,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于是我打开手机,登录了京东健康APP,选择了在线问诊。很快,一位医生接待了我。我们通过文字聊天进行了交流。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症状,并询问了如何处理。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然后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蜱虫叮咬后需要及时清洁和消毒伤口。首先,用碘伏消毒一天两次,消毒干燥后再用红霉素软膏和尤卓尔软膏涂抹。医生还提醒我,如果情况恶化,应该立即就医。听完医生的建议,我感到一丝安慰。至少,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了处理。每天早晚都用碘伏消毒,然后涂抹药膏。虽然一开始还是有些痒和疼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减轻。最终,我的皮肤恢复了正常。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无小事。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蜱虫叮咬,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幸好,我及时寻求了专业的医疗帮助。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真的很方便,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避免了不必要的外出和接触。大家注意身体,遇到问题及时就医哦!

康复之路

27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被虫咬后小腿红肿一块,怎么办?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正是郊游的好日子。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山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谁知,乐极生悲,我的小腿被一只不知名的虫子咬了一口。起初,我并未在意,毕竟被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肿的范围越来越大,疼痛也日益加剧。我开始感到一丝恐慌,担心这次的虫咬会不会引发什么严重的后果。 回到家后,我立即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找到一些解决办法。然而,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让我更加迷茫。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决定在这里寻求专业的医生意见。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很快就与一位医生进行了视频咨询。医生问我多久了这种情况,我告诉他是三天前被咬的。医生建议我涂抹一些丹皮酚乳膏,并询问我是否被蜱虫叮咬。我心中一紧,赶忙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包括驱赶后有细微出血,中间的黑点是出血口等细节。医生听完后,安慰我说看着不像蜱虫叮咬,别太担心。 虽然医生的话让我稍微放心了一些,但我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焦虑。小腿的红肿和疼痛让我无法正常行走,甚至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是会想起那个可恶的虫子,想起它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治疗。每天早晚涂抹丹皮酚乳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抓挠。同时,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和休息,希望能够加速恢复。慢慢地,红肿和疼痛开始减轻,我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回想起这次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忽视小小的不适,直到它们变成大问题。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现在,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处理任何不适。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医疗数据守护者

3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暑期野外活动要警惕不起眼的威胁

  前日一篇生死急救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作者急救医生巍子写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以下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需要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非不放心,您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就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过敏可能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话还没说完,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我们俩差点一起摔倒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还是谢谢你自己吧,幸亏你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禁想起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父母带着她回农村姥姥家。被蜜蜂蜇到了手后涂了点牙膏蜇伤处,孩子不哭了,一家人就放心了,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才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这时候,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需要30分钟路程的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难受了好久,在这里也想把蜜蜂蛰后的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夏季户外游玩时,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 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 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过敏症状时,切记要立刻就近就医。 (以上摘自 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除了蜜蜂,每当这个时节,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虫,频频出现在急诊室抢救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女孩突然瘫痪原因成谜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一名5岁的小女孩突然无法站立、说话困难。小女孩的妈妈发推特说“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才发现有一只蜘蛛形的小虫扒在小女孩的头皮上,因为吸满了血肿了起来,确诊为蜱麻痹!” 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吸饱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可能在叮咬后5-7天才出现,一开始仅表现为疲劳、麻木,从腿部开始蔓延到上肢,逐渐感到难以动弹。接着宿主可能会出现舌头僵硬和面瘫。如果还不进行治疗,毒素最终可能麻痹宿主的呼吸系统,使宿主难呼吸衰竭。 蜱麻痹往往在动物身上出现。但是小孩由于体重较轻,也容易受毒素影响,尤其是长发的小女孩容易中招,因为蜱虫藏在长发中很难被发现。 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好转。 蜱麻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感染。如果蜱虫生活环境恶劣,它们吸血为生的特性,可能传播一些流行性病毒,或者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 所以对于预防蜱虫叮咬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蜱虫在4-11月间都比较活跃。 如果去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从野外回来,要检查孩子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 有宠物的朋友们要检查他们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避免从动物身上被传染。 如果最近去了野外,或经过了疫区,如出现发热或麻痹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因为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必须使用镊子完整夹住,垂直向上取出;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就医前应参考本文小女孩的妈妈,把蜱虫装起来带给医生做参考。 暑假期间户外活动要警惕小虫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京东互联网医院

2329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暑期野外活动要警惕不起眼的威胁

前日一篇生死急救的文章再次刷爆朋友圈,作者急救医生巍子写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做医生做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在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以下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这是我在急诊夜班时发生的事。医院的急诊无论何时都是人来人往,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需要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非不放心,您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就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过敏可能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话还没说完,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我们俩差点一起摔倒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还是谢谢你自己吧,幸亏你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我不禁想起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也是在夏天,父母带着她回农村姥姥家。被蜜蜂蜇到了手后涂了点牙膏蜇伤处,孩子不哭了,一家人就放心了,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才发现朵朵躺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这时候,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需要30分钟路程的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努力地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我难受了好久,在这里也想把蜜蜂蛰后的自救技能和常识转给所有人—— 夏季户外游玩时,当您或您身边的人被蜜蜂蜇伤后: 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 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过敏症状时,切记要立刻就近就医。 (以上摘自微信公号“医路向前巍子”) 除了蜜蜂,每当这个时节,还有一种不起眼的小虫,频频出现在急诊室抢救联系在一起,比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小女孩突然瘫痪原因成谜的消息也是刷爆了朋友圈。 据《华盛顿邮报》,美国一名5岁的小女孩突然无法站立、说话困难。小女孩的妈妈发推特说“经过了无数次的血液检查和头部CT检查,才发现有一只蜘蛛形的小虫扒在小女孩的头皮上,因为吸满了血肿了起来,确诊为蜱麻痹!” 雌蜱在即将产卵时,吸饱血之后会向宿主分泌一种神经毒素。症状可能在叮咬后5-7天才出现,一开始仅表现为疲劳、麻木,从腿部开始蔓延到上肢,逐渐感到难以动弹。接着宿主可能会出现舌头僵硬和面瘫。如果还不进行治疗,毒素最终可能麻痹宿主的呼吸系统,使宿主难呼吸衰竭。 蜱麻痹往往在动物身上出现。但是小孩由于体重较轻,也容易受毒素影响,尤其是长发的小女孩容易中招,因为蜱虫藏在长发中很难被发现。 只要除去蜱后,蜱麻痹可迅速好转。 蜱麻痹相对来说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感染。如果蜱虫生活环境恶劣,它们吸血为生的特性,可能传播一些流行性病毒,或者更严重更致命的疾病。 所以对于预防蜱虫叮咬我们还是要了解的: 蜱虫在4-11月间都比较活跃。 如果去森林、草丛茂盛、落叶堆积的灌木丛等野外,要穿长袖长裤,并且扎紧裤腿,佩戴帽子和其他护具,减少裸露部位;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避蚊胺(DEET)或百灭宁等驱虫剂。 从野外回来,要检查孩子身体,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比如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腘部、手腕、腹股沟等等。 有宠物的朋友们要检查他们皮肤表面是否有蜱虫,避免从动物身上被传染。 如果最近去了野外,或经过了疫区,如出现发热或麻痹症状,应到医院就诊。 发现蜱虫之后,无论是在人或动物体表,还是在衣物等物体表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因为蜱虫的「嘴」,结构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必须使用镊子完整夹住,垂直向上取出;如不小心接触到了蜱虫,尤其是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取出蜱虫后,要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做局部消毒处理,严重者可能需要应用抗生素;就医前应参考本文小女孩的妈妈,把蜱虫装起来带给医生做参考。 暑假期间户外活动要警惕小虫哦 小病慢病不出门,处方药品极速达 ↓ 点击下图,各科名医,低至0.1元↓

京东互联网医院

2323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蜱虫叮咬相关问题

蜱虫叮咬后有何症状及体征? 开始叮咬时不觉疼痛,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叮咬后 24~48 小时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轻者只出现局部红斑,中央有一虫咬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瘀点周围有明显的水肿性红斑、丘疹或水疱。局部可有软组织肿胀,创面附近区域的淋巴结肿大。时间稍久可出现坚硬的结节,抓破后形成溃疡。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一两年不愈,少数病例出现发热及全身红色斑丘疹等全身反应。 如何安全完整取下虫体? 一、首先要取下完整虫体,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或者口器折断在皮内引起继发性损害。 二、可烟熏蜱头部,或者外用乙醚、氯仿、松节油、煤油等涂到蜱头部,数分钟后蜱虫自行松口。或者用凡士林、液态石蜡、甘油等油膏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再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三、去除蜱后创面消毒处理。 如果出现全身反应,如何处理? 一、出现高热、泛发皮疹等全身中毒反应,应给予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口服。如果创面有继发感染者给予口服及外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二、如出现蜱麻痹或者蜱咬热要及时送入监护病房抢救。 如何诊断蜱叮咬传播的蜱媒疾病? 蜱媒疾病临床较少见,地域性强,其表现及病程各异,常见的起病方式为突发高热,可伴有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临床诊断需有疫区居留史和蜱虫叮咬史。如疑为某种蜱媒疾病,可行特异性血清抗体检查来确诊。

李晓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

1374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出生仅4天婴儿被蜱虫咬伤,千万要提防它!

江西南昌,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被家人送到了医院。 经家人描述,四天前就发现孩子头上有异物,但并没有注意,直到发现这异物居然会动才赶忙送往医院。 经医生诊断,确定婴儿头上的就是蜱(pí)虫。 蜱虫在婴儿头顶待了四天,喝饱了血,送到医院时虫体整个头部已经完全吸进去了。不过好在医生已经将蜱虫取出,孩子身体也无大碍。 但有些被蜱虫咬的人就并非这么幸运了,别看它小小一只,却会给人带来致命危险。关于蜱虫致死的事件也曾经发生过。 日常情况下,被蜱虫咬伤的概率较小,我们不必太过慌张,但蜱虫带来的危害也不可小觑。 今天就由Dr.京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吸血鬼”。 吸血后膨胀数倍的寄生虫 蜱虫又叫壁虱、扁虱、草爬子,虽然它名字里有虫,但它并不是昆虫。 根据背部有无盾板,蜱虫分为软蜱和硬蜱。它们活跃时期为每年的春夏,4月—10月,多集中在草丛处,形状为椭圆形,体型很小,成虫的大小仅有2—10mm。 吸血后,背部隆起,体型可膨大到30mm,什么概念?大概是一枚硬币的大小。 关于蜱虫,Dr.京用下面几个词概括: 饥不择食 不同于其他虫类,蜱虫对“食物”向来不挑。鸟类、爬行生物、两栖动物、人类以及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是它的目标。 它们一生都勤勤恳恳,蜱虫一生有四个阶段,其中有幼虫、若虫、成虫共三个阶段都在吸血。雄蜱一生交配多次,为创造更多的后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心机狡猾 蜱虫嗅觉灵敏,对汗臭以及二氧化碳比较敏感,在与目标相距十几米时就已经感知到,一旦目标接近就伺机攀附在其身上。 它们善于躲避,通常会选择皮肤较薄并且不容易被宿主抓到的身体部位。 在吸血时,它会释放让宿主麻醉的物质,此时宿主没有痛感,也就不容易觉察。 勇敢执着的钉子户 不同于苍蝇蚊子,你挥一挥手它就飞跑。蜱虫吸血时口器扎入皮肤,即使你晃动身体它也巍然不动。更不可强行拍死,否则,它的口器可能会断在皮肤里。 如果你没有发现它,它则会在皮肤上“定居”,吸血时间最长可达数天。 小小一只,却是病毒传播者 被蜱虫咬≠一定得病。 如果被没有携带病毒的蜱虫吸血,一般只是引起轻微的皮肤炎症。 如果它恰巧携带病原体,严重时则可能通过血液将病毒传播给宿主,使人患上森林脑炎、Q热、莱姆病、新疆出血热、红肉过敏症等疾病。 森林脑炎 多发于夏季,感染者主要为林业工作者,在我国集中在黑龙江与吉林省的林区。 莱姆病 第一次在我国发现是在1985年的黑龙江。由硬蜱传播,常发于春、夏季,分布地区较为广泛。 莱姆病早期常出现的一种红斑皮疹 新疆出血热 牧场的绵羊、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会被传染。在中国多发于新疆,主要感染牧民。 预防蜱虫很简单 日常生活中,我们多注意,基本可以远离蜱虫,主要从人类和宠物两个方面预防。 人类 避免在草较多的地方长时间坐卧,外出游玩时,穿着长袖长裤,并把裤脚扎进袜子; 两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以涂抹含有派卡瑞丁、驱蚊酯的驱蚊水。 回家时,抖一抖衣服,检查身上重点部位:头皮、耳后、腋下、四肢内侧、膝盖后等隐蔽位置。 宠物 在外遛狗时,狗狗在地上打滚很可能会被蜱虫盯上。如果毛发茂密,可能把蜱虫带回家好几天,也不会被主人发现。 家中如果有宠物外出,记得回家后检查宠物皮肤,重点检查耳后耳内部位,并做定期驱虫。 如果不慎被蜱虫咬伤,以下几点切记: 拍打、用烟头烫、用烟熏等刺激蜱虫的方法不要使用。它的口器固定在皮肤中,如果受到刺激很可能会将血吐出或口器断裂在皮肤中。 如果选择用镊子自行拔出,要夹住蜱虫头部,越靠近皮肤越好,然后用平稳、均匀的力垂直向上拔出。拔出后,用酒精彻底清洁手部和伤口处。 如果没有经验或者手抖,最好不要自己动手拔出,可以前往医院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如果被感染,发病前会有1至两周的潜伏期,被咬后的几天,如果出现发热、红斑等异常状况时,也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最后,Dr.京再提醒一句,蜱虫在夏季最为活跃,各位在出行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范哦~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夏季蚊虫防范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留心蚊虫,多加防范,安全出行游玩。 参考资料: [1] Benjamin William Phillips Taylor.Tick killing in situ before removal to prevent allergic and anaphylactic reactions in humans: a cross-sectional study.Asia Pac Allergy. 2019 Apr; 9(2): e15. [2] 李剑平主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3页

京东健康

1216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蜱虫咬伤!内附蜱虫图!

向蜱体表面滴碘酊,酒精或乙醇,用煤油、松节油、醋或旱烟油等涂于蜱虫的头部,使蜱虫自行形脱落;用凡士林、色拉油、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虫拉出;应用小镊子夹住近口部,尽量靠近皮肤,向上、向前轻轻提取,缓慢用力,避免将蜱虫拔断。蜱虫越早取出越好,所以就医不方便时,早期可自行依照上述方法取虫,但是如果以上方法均不能完整的将蜱虫取出,或取出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一定尽早就医,由专业的医生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取虫。 图片来自网络!如倾权,请联系删除!

吴启源

住院医师

宜都市人民医院

16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不痛不痒当心蜱虫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炎炎夏日,蚊虫日益增多,蜱虫也进入繁殖高峰期,人们参加户外活动时遭遇蜱虫叮咬的情况时有发生。近期全国各地出现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患者。关于蜱虫叮咬事件每年会有很多报道,“夺命蜱虫”不可小觑。专家提醒,在这个季节里,在外露营以及玩耍时,儿童身上若有突发的“小黑点”或者“肉痣”,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因为对于儿童这类免疫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群被蜱虫叮咬后极易引起严重症状甚至可能会发生死亡。 认识蜱虫蜱虫俗称草爬子、狗豆子,分为硬蜱和软蜱,通常喜欢蛰伏在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宠物、牲畜等动物皮毛间。每年的4月至9月是蜱虫活跃期。它们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蜱虫口器复杂,长着一些“倒刺”,可埋在人体皮肤中吸血,难以直接取下,吸血时间可以长达数天。不吸血时,蜱虫个头如芝麻粒大小,附着在人体或动物皮肤表面,宛如一个“小黑痣”。吸血后,虫体可增大数十倍甚至百倍。 蜱虫叮咬后的危害蜱虫叮咬的危害并非吸血这么简单,而在于其吸血过程中所传播的疾病。 在自然界中,蜱虫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其携带的病原体可以超过上百种,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向人及牛羊狗猫等畜类传播多种传染病每年4-10月是蜱媒疾病的高发期。我国近年来流行较为广泛的几种蜱媒传染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斑点热等。其中蜱虫病在我国最为常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发热伴”全年均可发病,但蜱虫在4-10月最为活跃,有该病流行,多见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地区。大部分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达38℃以上,少数可达40℃,并伴有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发病初期常常被误作“感冒”。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恶心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会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等,甚至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病死率可达10%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危及生命。 蜱虫叮咬应该如何预防呢?1.家长带儿童外出时避免在蜱虫栖息地停留、坐卧:如森林、草丛、灌木丛等;如去郊外草地、森林等地区,最好穿浅色的长裤和长袖,并把裤腿塞进袜口,佩戴帽子等,尽量减少裸露部位; 2.家长和儿童在暴露的皮肤上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驱虫喷雾剂。需要注意的是,2个月以下的新生儿不应使用任何驱蚊虫剂,可使用蚊帐物理遮挡;3.家长和儿童从郊外草地、森林等地区回来后,要注意检查衣服和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头发、耳后等部位,以及随行携带的物品,以确保没有蜱虫附着;4.有宠物的家庭,要注意宠物驱虫的管理,注意宠物是否被蜱虫叮咬。 蜱虫叮咬应蜱虫叮咬后应该怎么办呢?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前往村卫生室(诊所)或医院请医生将蜱取出或自行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碾碎或拔取,切勿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尖头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腔部,垂直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推荐项目 项目名称临床意义血常规通过检测血液细胞的计数及不同种类细胞、成分的分类来反映身体状况,如: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损伤等。生化常规/生化全套检查肝脏代谢功能,肾脏功能是否正常、血脂浓度及空腹血糖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曹忠凤

主治医师

肥东新安医院

221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耳背突然出现包,可能是蜱虫咬?

那天,我正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无聊地搓着耳背,突然发现耳后有个小包,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不会是蜱虫咬的吧? 我上网一查,发现蜱虫咬人还挺严重的,听说有的甚至能要了人的命。我越想越害怕,心里直打鼓。 我赶紧给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发消息,医生问我:“蜱虫有没有拽出来?”我摇摇头,告诉他:“我搓的时候不小心搓出血了,不确定是不是蜱虫。” 医生安慰我说:“你现在的情况没有办法直接判断是蜱虫,可以线下医院挂皮肤科进行面诊检查看是否属于蜱虫叮咬,并蜱虫存在体内。” 我听了医生的建议,赶紧去了医院。医生仔细检查了我的耳后,又问了我一些问题,然后说:“主要是我也长痘,头皮也长,前胸后背都长。” 我点点头,心里暗想:“这不会是过敏吧?”医生说:“去医院挂皮肤科。” 我挂了皮肤科,医生让我抽了血,说是做血常规检查。我心里有点紧张,但想到医生的专业,又觉得放心了一些。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你的耳后包是毛囊炎,不是蜱虫咬的。”我松了一口气,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运动与健康

19人阅读
查看详情
共61条记录共7页
...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