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治疗目标
通过药物治疗降低血压,维持血压稳定,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
药物治疗
1.氢氯噻嗪:利尿剂,抑制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能够降低体液容量和心输出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良反应有低钠血症、血糖升高、高尿酸。糖尿病、痛风、对噻嗪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螺内酯: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减少远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适用于醛固酮增多、难治性高血压导致的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有血钾升高、男性乳房发育。高钾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3.阿替洛尔、美托洛尔:β受体阻断剂,抑制交感神经β受体,降低心输出量。适用于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有乏力、血钾、血脂升高。哮喘发作、房室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患者禁用。
4.硝苯地平、维拉帕米:钙拮抗剂,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细胞,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适用于老年性、肥胖性高血压导致的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不良反应有头痛、面色潮红、心动过速。主动脉瓣狭窄、妊娠妇女、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禁用。
5.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激活,促进血管扩张。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有干咳、支气管痉挛、皮疹、血脂升高。肾功能不全、妊娠、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6.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血管的收缩作用,扩张血管。适用于血脂异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耐受的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良反应有高钾血症、皮疹。肾功能不全、妊娠、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过敏的患者禁用[1]。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1个月,症状缓解后需终生服药维持血压稳定。
治疗后效果如何?
视网膜血管发生硬化是不可逆转的,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压、缓解症状。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可能导致失明。
冯浩
副主任医师
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志宏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李帅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