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随着欧洲杯的火热进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球迷来说,如何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保证健康,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观看比赛时,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氛围中,尤其是在熬夜、吸烟、饮酒的情况下。这些行为都会对心血管造成极大的负担,增加猝死的风险。情绪激动是诱发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的大型赛事中,因情绪激动而突发猝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中年男性,在激动、兴奋的情绪下,更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观看比赛时,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激动。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虽然夏季血管扩张,但并不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仍需保持警惕,避免情绪激动、疲劳、生气等外部刺激。此外,由于欧洲杯比赛与中国存在时间差,观看比赛的时间可能会集中在凌晨到清晨,此时情绪激动、睡眠不足,更容易引发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疾病。对于年轻的白领一族而言,连续熬夜看球同样存在风险。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球迷,在激动、兴奋的情绪下,更容易诱发旧病复发。因此,建议备齐急救药品,避免熬夜看球。如出现胸闷、胸痛、心脏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观看,并寻求医疗帮助。总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观看欧洲杯比赛时,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激动;按时服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健康。
点击查看
触电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一旦发生触电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处理方式至关重要。首先,救援者需要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以确保自身安全。随后,对触电者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无脉搏,则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首先要将患者置于平躺位,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重复此循环。每5个循环后,检查患者的脉搏和呼吸,评估复苏效果。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医疗援助。触电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对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除了现场急救外,触电后的康复治疗也十分重要。触电者可能存在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后遗症,需要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为了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在潮湿环境中操作电器设备。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设备。不在电线下进行户外活动。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点击查看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老年人运动时,一旦突然停止,即所谓的“急刹车”,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孙卫星指出,人在运动状态下,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如果突然停止,血管会迅速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血压升高、缺氧、心脏供血不足等后果。对于心肺功能逐渐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反应更为剧烈,不仅会使脉搏和血压骤然上升,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节奏。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应该继续做一些整理运动,如深呼吸、抖动手脚等,直至恢复正常呼吸和心跳。 老年人运动时,还应降低自身要求,避免过度追求动作的完美,造成身体疲劳和损伤。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要适中,避免运动过量。研究发现,运动过量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比中等运动量者高2-4倍。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如60岁以上老年人,每分钟脉搏不超过110次,运动后最多10分钟脉搏应恢复正常。 除了运动,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合理膳食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如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家族史,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总之,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急刹车”,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点击查看
触电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了解触电的急救方法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触电急救措施:1. 立即断电:发现触电事故时,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确保安全。2. 分离电源:如果无法立即断电,应使用干燥的绝缘物品(如木棍、塑料棒等)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3. 评估伤情:检查触电者的意识、呼吸和心跳。如果伤者意识丧失或停止呼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4.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伤者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畅通。5.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伤者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6. 寻求专业医疗援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7. 注意伤者保暖: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注意为伤者保暖,避免体温过低。了解触电的急救方法,关键时刻可以挽救生命。
近年来,青少年心脏病发病案例逐渐增多,令人担忧。近日,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6名学生在短短1小时内相继突发心脏病,其中一名女学生不幸去世。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关注青少年健康,尤其是心脏健康,刻不容缓。那么,什么是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心脏及其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青少年时期是心脏病的高发期,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心脏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目前,治疗心脏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降血脂药物等。预防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自身有心脏病症状的青少年,应更加重视心脏健康的维护。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发生的心脏病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为了推动我国心血管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携手波士顿科学,隆重举行了创新学院第一期心友会开学典礼。本次开学典礼以‘以临床需求为核心、临床医生为主体、临床应用为导向’为宗旨,旨在搭建跨医疗、产业、法规、管理等多领域授课与交流的平台,帮助心血管临床医生及产业创新之士实现共同创新。开学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波士顿科学副总裁兼北亚区总经理王欣先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沈雳教授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讲话。他们强调了心血管领域创新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创新学院第一期培训班于开学典礼后正式开课。培训班邀请了来自美国、以色列和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创业成果卓著的医生、工程师、创业企业家和投资人,以及医疗器械法规认证、知识产权、法律和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为学员提供全面的知识传授和实战培训。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创新学院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心血管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
仰卧位性低血压是指当人从站立位突然转变为仰卧位时,会出现的一过性血压下降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与长时间站立后血管调节功能减弱有关。当人体快速躺下时,血液会更多地分布到下半身,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暂时性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表现。为了评估仰卧位低血压的情况,通常需要进行基础血压测量、倾斜试验以及直立试验。如果需要,还可能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查看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异常。治疗仰卧位性低血压的方法包括增加水分摄入、改变体位策略和药物干预。对于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个体,医生可能会推荐使用盐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氟氢可的松,来提高血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避免长时间站立,有助于预防仰卧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管理。
一位患者的心路历程:在线医疗的温暖陪伴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安静的客厅里。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家的宁静。电话那头是父亲的声音,语气中带着焦急和不安。‘***,你快回来,爷爷他……’ 我急忙赶到医院,看到父亲和母亲焦急的面容,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爷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眼神无神。医生告诉我们,爷爷从那天开始就不想吃饭,不喝水,而且病情一直在恶化。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爷爷多器官衰竭,情况十分严重。 医生建议我们尽快将爷爷转院到一家大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当地医院的治疗水平有限。听到这个消息,我和父母都感到十分无助。我们深知大医院的医疗水平更高,但我们又担心爷爷的身体能否承受得住转院的颠簸。 在犹豫不决之际,我们想到了在线医疗。通过互联网医院,我们联系到了一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专家在详细了解了爷爷的病情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他告诉我们,爷爷的病情确实很严重,但只要及时治疗,仍然有好转的可能性。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为爷爷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虽然治疗过程中充满了艰辛,但在医生的精心照料下,爷爷的病情逐渐稳定。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线医疗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生命。 如今,爷爷已经康复出院,我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回顾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分。感谢那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是他在线上为我爷爷提供了及时的救治,让我们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困境。
点击查看
2011年8月,北京急救中心在短短一周内就出动了5664次急救车辆,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5次,显示出急救需求的日益增长。在这5664次出勤中,外伤、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位列前三,成为主要的急救对象。外伤作为最常见的急救原因,其背后反映出社会安全问题的严峻。无论是交通意外、高空坠落还是家庭暴力,都提醒我们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心血管病的高发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对预防心血管病至关重要。脑血管病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其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情绪波动,都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除了上述疾病外,其他各类疾病也占据了急救车辆的出勤量。这反映出我国医疗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为此,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此外,急救中心在此次通告中还强调了急救知识的普及。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学习急救知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遇到一些危险。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自己,本文将介绍一天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提防的四个危险时段,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早晨6~10点:脑卒中高发时段 早晨6~10点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尤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需要引起重视。在这个时间段,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这些变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为了预防脑卒中,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睡前服用长效药物,保证清晨时体内血药浓度。 早上醒来后,遵循“3个半分钟”原则,即醒了躺半分钟,活动胳膊腿;坐在床上等半分钟;在床沿坐半分钟。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2. 上午7~10点:受骗风险大 老年人是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上午7~10点更是风险较高的时段。这个时间段,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聊,更容易受到骗子的欺骗。 为了预防上当受骗,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与子女的密切联系,增强防范意识。 遇到推销时,不要轻易相信,可咨询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 不贪图小便宜,提高警惕。 3. 中午11~14点:内心最孤单 中午是老年人内心最孤单的时段,很多老年人会选择独自用餐,容易产生孤独感。 为了缓解孤独感,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与邻里保持良好关系,多参加社区活动。 子女可以定期陪伴老人用餐。 参加兴趣小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4. 傍晚18~20点:容易出意外 傍晚18~20点是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的时段,尤其是交通意外。 为了预防意外,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尽量避免在高峰时段外出。 穿着醒目的衣服,提高安全性。 量力而行,避免过度锻炼。 总之,老年人需要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注意防范危险时段,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