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肌肉神经源性损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运动神经源损害、下运动神经源损害、肌萎缩侧索硬化、脊肌萎缩症和进行性延髓麻痹等。该病的发病率为1/10万,某些地区甚至高达40/10万。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前角细胞病变和延髓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进行性损害引起的上下运动元性麻痹。该病的病理表现包括脊髓和延髓的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受累、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退行性病变等。临床检查主要包括神经检查、肢体姿势检查、运动功能检查、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和营养改变检查等。电生理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等。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肌肉神经源性损害,但通过综合治疗和饮食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例如,泥鳅炖豆腐、猪肚升芪粥、枸杞羊肾粥和菟丝山药汤圆等食疗方案都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提高免疫力。总之,肌肉神经源性损害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点击查看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我手中的手机屏幕。我的心情却如同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刚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搜索了“肌肉侧索硬化症能不能吃益髓颗粒”,结果让我更加焦虑。这个病已经折磨我两年了,自从201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后,生活就像被打乱的棋盘,无法再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我决定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咨询医生,希望能找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打开应用程序,点击“图文问诊”,然后输入了我的问题:“肌肉侧索硬化症可以服用益髓颗粒嘛?”不一会儿,医生回复了:“这个药物是线下医院建议您服用的吗?”我回答说不是,解释道我在官网上看到此药物可以针对性治疗。医生告诉我,如果没有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正常,买这个药物是可以应用的。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一喜,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光芒。但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是第一次尝试这种药物。于是我问医生:“那么购买此药物需要服用过,但是本人并未服用过,应该怎么办?”医生很耐心地解释了购买流程,并且开具了处方。看到处方上的字眼“益髓颗粒,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2次”,我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在用药的过程中,我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每天早晚服用益髓颗粒,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虽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但我都及时停药,并且在线下医院就诊检查。幸好,我的病情并没有加重。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的经历真的很艰难。每天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但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尤其是那些也在与疾病抗争的人们。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可以互相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点击查看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神经细胞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全面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我们探讨了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特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与功能改变的关联。
点击查看
在医学界,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樊东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的副院长兼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MND)。他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治愈疾病,更是为了给患者带来希望和温暖。樊东升的工作态度和精神深受同行和患者的尊敬和赞誉。他被形容为一位“工作狂”,但却始终保持着平和谦逊的态度。他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神经病学领域的发展。樊东升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实验室和医院,他还积极参与公众教育和科普活动,向大众传播神经系统疾病的知识和防治方法。他的努力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疾病,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樊东升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的成就上,更重要的是他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他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医者仁心的真谛。
点击查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因患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76岁时逝世。ALS也被称为渐冻人或渐冻症,是一种影响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吞咽困难等症状。霍金的生命旅程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在面对这种疾病时的无助感。ALS是一种基因突变相关的疾病,多种基因突变与其发病有关。尽管传统观念认为ALS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持完好,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认知功能受损也是ALS的常见特征之一。目前,ALS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症状和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包括呼吸功能和营养支持治疗等。2014年,全球性的“冰桶挑战”活动引起了公众对ALS的广泛关注。随着遗传学检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ALS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新兴的基因治疗方法,如寡义核苷酸和外显子跳跃技术,已经在部分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给予了“渐冻人”新的希望。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成人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和神经功能障碍。该病通常在30岁以后出现,40-50岁之间多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3:2。中国90-95%的病例为散发,自然病程为1-数年。ALS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大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导致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受损,影响从颅神经活动到四肢活动的功能受限。颅神经的面神经及舌咽、舌下神经最易受累,四肢的骨骼肌也容易受累,造成肌肉萎缩、无力、肌张力增高,晚期呼吸肌麻痹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窒息。患者的活动逐渐受限,最后完全丧失劳动力,故被称为“渐冻人”。然而,该病对感觉神经几乎不影响,对智能影响也较少,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范畴。ALS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由肢体或颅神经异常首发。常见症状包括:面神经、舌咽、舌下神经受累引起的表情减少、说话无力、吞咽困难、进食及饮水发呛;肢体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肌肉无力、萎缩和肌肉颤动,可能发生于任意一块或一组肌肉;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肢体活动僵硬、行走不稳、肌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虽然感觉神经不受影响,但可能出现轻微的麻、刺、发凉等主观感觉不适。在辅助检查方面,早期的CT、MRI检查很难发现异常,脑电图和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通常正常。肌电图是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常表现为纤颤电位和巨大运动单位电位,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能减慢,但感觉神经不受影响。ALS的诊断标准由1990年世界神经病学联盟提出,主要依据下运动神经元征象、上运动神经元征象和病程进行性加重的三项必需条件。确诊分类根据不同部位的上运动神经和下运动神经损害情况进行评估。目前,ALS的治疗主要包括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E、C、A、B)、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力鲁唑等,以及神经生长因子。这些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病情发展,因此ALS目前无法根治。
点击查看
我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年轻人,直到那天我被诊断出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就是所谓的“渐冻人”。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我年轻,身体强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吞咽困难、无力咳痰,甚至需要气管切开。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更糟糕的是,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无法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我开始四处寻找帮助,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医生告诉我,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对症支持治疗,暂无有效逆转方法。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问诊,我得以与专业的医生进行交流,了解到更多关于ALS的信息,并且得到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虽然这并不能治愈我的病,但至少让我感到不那么孤单和无助。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像我一样面临类似困境的人。不要放弃希望,总会有办法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记住,你并不孤单。
我是一名曾经被误诊为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的患者。18年前,我在无锡工作时开始出现不自主抖动的症状,四肢查体阳性,肌电图正常。医生们给我下了这个诊断,并开了一系列营养神经药物。然而,18年过去了,我的症状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恶化,反而相对稳定。今年五月份,我住进了甘肃省中医院神经病内科,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包括肌电图、肺功能和脑核磁共振。结果显示,除了四肢查体阳性和脑核磁共振有问题外,其他都正常。医生们给了我依达拉奉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现在,我的主要问题是走路吃力,无法长时间行走,感觉非常疲惫。在这次住院期间,医生们建议我做基因检测,但我没有做。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我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对于我的症状,医生们的解释是,我的问题可能不是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而是某种神经系统病变。他们建议我继续对症治疗,解决当前的问题,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深入探究病因。通过这次的线上问诊,我意识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重要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获取专业的医疗建议,避免因地域限制而错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医生们的专业精神和耐心解答,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指导。
早发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2A2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2A, CMT2A)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轴索性神经病,主要由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 MFN2)基因突变引起。该疾病分为儿童期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种类型,通常在10岁前后发病。我们报道了一个早发型CMT2A2家系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该家系共有5例患者,表现为四肢远端肌肉无力、萎缩,伴随四肢远端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及关节挛缩。电生理检查显示,先证者和其6岁的儿子的上肢感觉神经、下肢的感觉和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波幅不能引出。病理检查可见有髓纤维数目重度减少,以大有髓神经纤维减少为主,伴随个别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结构以及不典型的洋葱球结构。电镜下可见轴索中线粒体聚集,但未发现线粒体结构异常。所有5例患者都存在MFN2基因R94W突变,而无症状家系成员则无此突变。本研究结果表明,早发型CMT2A2家系在我国存在,周围神经缺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改变提示MFN2基因突变对神经元的损害更大。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以蛋白质异常聚集和神经元结构或功能丧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病、额颞叶痴呆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衰老是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上升。MRI技术,尤其是结构MRI、广义的功能MRI、神经黑色素MR铁代谢成像、CEST和MRS等,已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些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评估,例如脑组织萎缩、脑血流量变化、白质微结构损伤、神经元功能异常、铁沉积和脑代谢产物的异常改变等。结构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解剖细节,特别是皮层和海马萎缩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结构MRI对轻度认知障碍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存在局限性。广义的功能MRI,包括扩散张量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定量磁敏感图、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可以先于结构改变反映出疾病亚临床阶段的功能改变,帮助研究者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神经黑色素MR铁代谢成像可以无创地检测神经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成为帕金森病和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的重要成像标志物。CEST和MRS则可以无创地探测组织中的小分子蛋白和多肽,以及含有同一原子核的不同物质的异常改变,显示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力。虽然MRI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图像后处理复杂、缺乏标准化的采集协议和合适的诊断阈值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多模态成像的联合应用,推进快速序列的研发,以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