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点击查看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单纯的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级预防才是防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本文将结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的内容,为大家介绍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策略。一、了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主要包括:1. 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等。2. 潜在危险因素:肥胖、缺乏运动、高盐饮食、心理压力等。3. 社会经济或心理行为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等。二、评估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评估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1. 半定量分层方法:根据年龄、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评估。2. 连续变量评估模型:根据中国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采用连续变量得出的危险评估模型来估算心血管发病或死亡危险。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3.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5. 管理心理压力:学会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心态。四、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积极治疗慢性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我爷爷在县城医院接受治疗,医生也束手无策,只好让他今天出院。我爷爷感觉很疲惫,脚部肿胀。县城医生似乎已经放弃了,今天就让我们离院。情况看起来并不太乐观,但我们决定上大医院试试看。医生说如果不及时手术,情况可能随时恶化,甚至有生命危险。于是我们决定上大医院进行治疗,希望能够挽救爷爷的生命。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为了推动我国心血管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携手波士顿科学,隆重举行了创新学院第一期心友会开学典礼。本次开学典礼以‘以临床需求为核心、临床医生为主体、临床应用为导向’为宗旨,旨在搭建跨医疗、产业、法规、管理等多领域授课与交流的平台,帮助心血管临床医生及产业创新之士实现共同创新。开学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波士顿科学副总裁兼北亚区总经理王欣先生,创新俱乐部秘书长沈雳教授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讲话。他们强调了心血管领域创新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创新学院第一期培训班于开学典礼后正式开课。培训班邀请了来自美国、以色列和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创新创业成果卓著的医生、工程师、创业企业家和投资人,以及医疗器械法规认证、知识产权、法律和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为学员提供全面的知识传授和实战培训。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创新学院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心血管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青少年心脏病发病案例逐渐增多,令人担忧。近日,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6名学生在短短1小时内相继突发心脏病,其中一名女学生不幸去世。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关注青少年健康,尤其是心脏健康,刻不容缓。那么,什么是心脏病?心脏病是指心脏及其血管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青少年时期是心脏病的高发期,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心脏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心悸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目前,治疗心脏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药物、降血脂药物等。预防心脏病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自身有心脏病症状的青少年,应更加重视心脏健康的维护。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发生的心脏病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长时间严重的失眠,如连续三天三夜无法入睡,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患者精神状态和体力急剧下降,还可能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建议采取如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以减轻压力。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来改善睡眠。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失眠可能会加剧病情恶化,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果失眠症状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避免过度依赖镇静催眠药物,以免产生依赖性或不良反应。长期严重的失眠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因此,对于失眠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如调整作息时间、改善生活习惯、寻求专业帮助等。此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以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以下几种方法:1.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其他镇静催眠药物来改善睡眠。2.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改善睡眠习惯。3. 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等。4. 环境调整:如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和噪音等。总之,长时间严重的失眠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采取多种措施改善睡眠质量,以维护身心健康。
点击查看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而有些意外却令人匪夷所思。来自宁夏的龚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件神奇的事情:一根针意外刺入他的心口,却近3个月没有任何感觉。 2010年11月,龚先生在酒后不慎将一根针刺入自己的胸腔,但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疼痛。直到2011年1月,他回到老家过年时才向父亲提起这件事。老父亲得知后,赶紧带他去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发现,针已经插入了心脏室间隔,建议他们到北京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在北京安贞医院,医生为龚先生进行了手术。然而,令医生们惊讶的是,手术过程中发现心脏上的针已经不见了。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们终于发现,这根针已经沿着血管游走到大腿,并从血管里穿出,留在了肌肉里。 为了取出这根针,医生们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最终,他们成功地将这根长约5厘米的针从龚先生的体内取出。令人惊奇的是,整个过程中龚先生并没有出现大出血,也没有任何不适。 这起病例引起了医生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表示,虽然类似的情况曾经出现过,但如此神奇的经历却十分罕见。这也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意外发生。 以下是关于这起病例的几个科普知识: 心脏室间隔:心脏室间隔是心脏壁的一部分,将心脏分为左右两部分。心脏室间隔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血管游走:血管游走是指异物或病变沿着血管移动的现象。血管游走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心脏手术:心脏手术是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心脏手术的种类很多,包括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 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保证患者权益的重要方面。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意外伤害预防:意外伤害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之,这起病例提醒我们,意外伤害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失眠三天三夜未眠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还可能诱发心理疾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对于连续三天三夜无法入睡的患者,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若伴随失眠三天三夜的症状,可能表明病情加重。治疗长期失眠的关键在于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治疗方法:1. **调整作息时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2. **保持睡眠环境舒适**: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3. **放松身心**:睡前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冥想或温水泡澡,有助于入睡。4. **避免刺激性饮料和食物**:晚餐不宜过晚,避免咖啡、茶和酒精等刺激性饮料和食物,以免影响睡眠。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等来促进睡眠。6. **心理治疗**:若失眠伴随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可能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总之,对于严重失眠,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至关重要。
点击查看
触电事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儿童。由于儿童好奇心强,且对危险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在夏秋季节,由于天气炎热潮湿,雷雨较多,更应注意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 当儿童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如果无法立即切断电源,可以使用干燥的木棍或绝缘物品将电线挑开,或将儿童与电源隔离。在操作过程中,切记自身安全,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电线或儿童。 触电后,根据电流强度和触电时间,儿童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如果电流强度较小,触电时间较短,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心慌、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此时,应让儿童休息1-2小时,并密切观察其呼吸和心跳情况。同时,对皮肤灼伤处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如果电流强度较大,触电时间较长,或者电流路径涉及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儿童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发紫、昏迷、呼吸和心跳停止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位于胸骨中下部,按压深度约为3-5厘米,按压频率约为100-120次/分钟。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频率约为每分钟12-16次。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 为了避免儿童触电事故的发生,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雷雨天气或恶劣天气下,应尽量避免外出,确保儿童的安全。
点击查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遇到一些危险。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自己,本文将介绍一天中老年人需要特别提防的四个危险时段,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早晨6~10点:脑卒中高发时段 早晨6~10点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尤其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需要引起重视。在这个时间段,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这些变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为了预防脑卒中,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睡前服用长效药物,保证清晨时体内血药浓度。 早上醒来后,遵循“3个半分钟”原则,即醒了躺半分钟,活动胳膊腿;坐在床上等半分钟;在床沿坐半分钟。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2. 上午7~10点:受骗风险大 老年人是上当受骗的高危人群,上午7~10点更是风险较高的时段。这个时间段,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聊,更容易受到骗子的欺骗。 为了预防上当受骗,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与子女的密切联系,增强防范意识。 遇到推销时,不要轻易相信,可咨询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 不贪图小便宜,提高警惕。 3. 中午11~14点:内心最孤单 中午是老年人内心最孤单的时段,很多老年人会选择独自用餐,容易产生孤独感。 为了缓解孤独感,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与邻里保持良好关系,多参加社区活动。 子女可以定期陪伴老人用餐。 参加兴趣小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4. 傍晚18~20点:容易出意外 傍晚18~20点是老年人容易发生意外的时段,尤其是交通意外。 为了预防意外,老年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尽量避免在高峰时段外出。 穿着醒目的衣服,提高安全性。 量力而行,避免过度锻炼。 总之,老年人需要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注意防范危险时段,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点击查看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老年人运动时,一旦突然停止,即所谓的“急刹车”,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孙卫星指出,人在运动状态下,血液循环速度加快。如果突然停止,血管会迅速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血压升高、缺氧、心脏供血不足等后果。对于心肺功能逐渐减弱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反应更为剧烈,不仅会使脉搏和血压骤然上升,严重的还可能引发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停止。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节奏。运动结束后,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应该继续做一些整理运动,如深呼吸、抖动手脚等,直至恢复正常呼吸和心跳。 老年人运动时,还应降低自身要求,避免过度追求动作的完美,造成身体疲劳和损伤。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要适中,避免运动过量。研究发现,运动过量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比中等运动量者高2-4倍。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如60岁以上老年人,每分钟脉搏不超过110次,运动后最多10分钟脉搏应恢复正常。 除了运动,老年人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睡眠、合理膳食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如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家族史,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总之,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急刹车”,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