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眼睑内长小黄点,可能是由霰粒肿、睑腺炎、结膜结石等原因引起的,可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霰粒肿:霰粒肿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而形成的圆形肿块,多呈淡黄色或红色,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眼膏、氢化可的松滴眼液等进行治疗,若霰粒肿长期不能消退,且影响视力者,应当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2.睑腺炎:麦粒肿是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因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眼睑内出现黄色脂肪瘤状硬结或脓包,并伴有压痛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布洛芬等进行治疗,若出现难治性脓肿时,应考虑切开排脓。
3.结膜结石:结膜结石是指结膜表面出现小的坚硬、黄色点状突起物,多因脱落的上皮细胞以及变性的白细胞聚集凝固所致。可经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局部治疗,也可经局部表面麻醉下,用消毒针头或手术刀将结石剔除。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眼部护理,少化眼部浓妆,卸妆要彻底,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
#睑板腺囊肿 要及时治疗,预防#干眼 #医学科普 #眼科医生聂红平
#眼科医生聂红平 #医学科普 #眼科
霰粒肿也叫睑板腺囊肿。
小时候总被家长义正言辞地告诫:不要看“羞羞”的东西,小心眼睛里长 “针眼”!
若干年后,阅片无数的局长却依旧安然无恙,才恍然大悟,针眼其实叫 “麦粒肿”,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 “霰(xian)粒肿”。
它们任何一个现身,都会让人眼 又红又肿,陷入 “又丑又尬”的境地。
麦粒肿or霰粒肿
通俗来讲,麦粒肿和霰粒肿都是长在 眼皮上的痘痘。它们都有让人眼又红又肿又痛的本领。多寄居于 青少年和小孩眼皮上,时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麦粒肿:麦粒肿又名 针眼、眼睑炎是睫毛毛囊附近的 皮脂腺或 睑板腺的 急性化脓炎症。
简单讲,如果眼皮上的痘痘感染了,有 红肿热痛甚至是 化脓,那就是麦粒肿啦。
它一旦出现在两到三天之内,眼睑的上方或下方会出现一个 红肿的小疙瘩,手指按压会有疼痛感,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为 Zeis腺(蔡氏腺)的 急性化脓性炎症,初起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2~3天后形成 红肿小疙瘩,后期会在睫毛根部形成 黄色脓包。
外麦粒肿
内麦粒肿
内麦粒肿为睑板腺的 急性化脓性炎症,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只是疼痛较剧烈,不如外麦粒肿来得迅速。
霰粒肿又称为 睑板腺囊肿,其实就是长在眼皮上的一个小囊肿,由于睑板腺的出口被堵塞而形成的。
这个病虽然比较常见,但通常起病比较隐匿,不处于急性发作期,不疼也不痒只有翻开眼皮才会看到患处有充血发红的现象。
霰粒肿有 自愈功能,小而无症状的囊肿无需治疗,可待其自行吸收。
但是霰粒肿变大, 形成时间长的情况下, 还是及时就医的好。
其实 麦粒肿和霰粒肿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细菌感染的参与。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麦粒肿炎症消失了,可以变成霰粒肿。霰粒肿继发感染了,就会变成麦粒肿。
怎么得上麦粒肿的?
1.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引起麦粒肿最直接的原因,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经常用手揉眼睛,会导致葡萄球菌反复感染眼部。
另外身体免疫力下降、佩戴隐形眼镜的时间过长、用来不干净的毛巾……细菌都有可能趁机而入。
2. 用眼过度
熬夜看手机,电脑前一坐就一天…… 过度用眼、屈光不正,长期眼疲劳也容易招致麦粒肿。
3. 饮食不清淡
平时无辣不欢,火锅吃完上顿接下顿,油腻煎炸、烧烤等刺激性食物轮番上阵,再搭配点香烟美酒。那真的是绝了!
这种饮食习惯得上麦粒肿,大概是眼睛嫉妒胃了,看得见吃不着,急火攻“眼”。
长期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并且影响与眼部功能紧密相关的肝脏。当肝火过旺时,就有可能导致麦粒肿复发。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眼
如果一不小心,患上麦粒肿或者霰粒肿,在初期可采用 局部热敷, 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眼膏或滴眼液。
后期病情加重形成肉芽肿,还是要亲自面见医生大大,看看是否需要通过手术进行 切除治疗。
不管怎样,看好你的眼,千万不要盲目地用你的小爪子去肆意挤压脓包。
咱们的眼睑上,血管还是很丰富的,要是处理不当导致炎症扩散那就不好了。
轻者可能导致眼眶周围的 蜂窝组织炎,重者则可能引起 颅内感染。
收起你万恶之爪,给自己准备点清淡可口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它不香吗?
有且只有一双眼,省着点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在门诊又遇到一例霰粒肿的小朋友,而且是位于内侧,主要就是在下眼睑的内侧,形成一个这样的包块。在临床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主要的表现就是眼睑局部的一个包块,患儿的家属讲患儿基本上没有任何疼痛,主要就是在下眼睑触摸的一个包块,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常规的处理就是,比较小的,就是先热敷眼睑,热敷眼睑呢,有一些就能得到吸收,另外的话有一些地方说可以局部注射激素治疗,不过效果似乎不是特别好,容易反复。目前最好的办法是直接门诊手术刮除,在门诊是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术,通常局部打麻药之后,把这个霰粒肿里面的物质刮掉,然后把囊壁尽可能刮除,忽然就可以彻底恢复,可能患儿短时间有些疼痛,但是,家长下了这个决心一做的话很快就会恢复的,有的时候真是长痛不如短痛。
NATALEE研究和monarchE研究都是关于CDK4/6抑制剂在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重要临床研究,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NATALEE研究与monarchE研究的对比:
研究人群:
NATALEE研究:纳入了更广泛的复发风险人群,包括淋巴结阴性或阳性以及II期或III期疾病患者。它不仅包括了monarchE研究的人群,还纳入了monarchE研究以外的人群(包括N0和N1全人群)。
monarchE研究:聚焦于淋巴结阳性的HR+/HER2-早期乳腺癌高危人群,要求有1~3个淋巴结的患者具有额外高危特征,没有纳入N0的患者。
内分泌治疗的使用:
NATALEE研究:仅允许使用非甾体芳香化酶抑制剂(NSAI)。
monarchE研究:允许使用NSAI和他莫昔芬(约30%的患者接受他莫昔芬)。
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NATALEE研究:所有绝经前女性除接受NSAI外,均接受了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monarchE研究:仅48%的患者接受了卵巢功能抑制治疗。
疗效结果:
NATALEE研究:主要分析显示,瑞波西利+NSAI组的iDFS显著高于单独NSAI(90.4% vs 87.1%),绝对值差异为3.3%,患者复发风险降低25.2%。
monarchE研究:与单独内分泌治疗相比,联合阿贝西利治疗可显著改善入组患者的IDFS率和DRFS率,联合治疗组与ET组的4年IDFS率分别为85.8%、79.4%,绝对获益6.4%。
临床意义:
NATALEE研究:
为广泛的II-III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防御武器,极大程度引起临床重新审视那些相对中危人群(II期或N0伴高危因素)的治疗需求。
拓宽了复发风险人群,强化辅助疗效,为早期患者谋得更长的生存时间,实现治愈。
monarchE研究:
聚焦于淋巴结阳性的高危人群,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显著的无侵袭性疾病生存获益。
改写了国内外指南,也改变了临床实践,在治疗不断强化的背景下,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NATALEE研究和monarchE研究都为HR+/HER2-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它们针对的患者人群和治疗策略有所不同,共同推动了CDK4/6抑制剂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补肾的的几个年龄段你了解过吗?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