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1. 空腹吃药:相对而言,空腹一般是指餐前 1 小时和餐后 2 小时。一般来说,没有特殊规定的药物空腹吃好,因为可以延缓药物吸收,所以一般尽量空腹吃。

    完全空腹:是指清晨空腹将药服下,因为此时胃和小肠内的食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基本不存在了,又因空腹时,药物在胃内刺激胃液分泌,引起胃的蠕动,胃粘膜供血多,具备使药物充分吸收的条件,能快速发挥药效。

    2. 饭前服药:这并不意味着吃了药就可以吃饭,而是至少离进餐 15~30 分钟时间,因为如果离进餐时间太近,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会阻碍药物在体内流动和吸收,从而影响药效发挥。

    3. 饭中服药:避免药物和胃接触,减少胃肠道刺激和不良反应。有的药物与食物同服反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或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 饭后服药:饭后服用的药物利用食物的混合,能减少药物刺激。

    5. 早晨服药

    6. 睡前服药

    【常见口服药服用适宜时间如下:仅作参考】

    1. 空腹:驱虫药、鞣酸蛋白、降压药、甲状腺激素药(左甲状腺素钠等);预防骨质疏松药(阿仑膦酸钠等);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盐类导泄药(硫酸镁、蓖麻油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等);治疗乙型肝炎药(恩替卡韦等)

    2. 饭前: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等);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片、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瑞格列奈;抗酸药(碳酸氢钠、胃舒平等);部分抗菌药物(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头孢克洛、克拉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钙磷调节药;广谱抗线虫类。

    3. 饭中:助消化药(多酶片等);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肝胆辅助药(熊去氧胆酸);胰酶、丁胺乙醇、美洛昔康、奥利司他、曲美他嗪、卡马西平。

    4. 饭后:助消化药(碳酸镁等);维生素类(维生素 B12、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等);慢作用抗风湿药(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白芍总苷、硫酸氢氯奎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等);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呤、秋水仙碱等);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H2 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抗贫血药;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消炎痛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溴己新、草乌甲素、软骨保护剂、碳酸钙、骨化三醇、双氯芬酸钠、洋地黄、黄连素、硫酸亚铁、盐酸小檗碱。

    5. 晨起:激素(早上 7~8 点服用)、抗高血压(若为一日两次,宜早上 7 点,下午 4 点服药,不可临睡前服用,以免夜间血压下降,清晨日间血压波动现象)、抗抑郁药、利尿剂(氢氯噻嗪一般为早 7 点,速尿为早 10 点)、驱虫药、导泄药、治疗骨质疏松药。

    6. 睡前:催眠药(睡前半小时);血脂调节药;缓泻药(睡前半小时);平喘药(睡前半小时);抗肿瘤药;铁剂(硫酸亚铁等,晚 7 点服用较适宜);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唉托啡、美沙酮、曲马多);驱虫药;沙利度胺。

    临床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加强服药时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佳,毒副作用降至到最低。

  •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方法。

    通常在患者前臂、掌侧皮内注射结核菌素,72 小时后观察反应结果,以局部红肿、硬结直径大小作为判定基本的标准。

    局部红肿、硬结直径<5mm 就是阴性反应,常表示人体没有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如在 5-20mm,就是一般阳性反应。直径≥20mm 或<20mm,但局部有水泡或坏死,是强阳性反应。

    一般阳性反应说明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已经接种过卡介苗。如 3 岁以内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通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如出现强阳性反应,无论儿童或成人,都提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应及时查找原发病变部位并及时治疗。

  • 血精症多由疾病因素导致,创伤、感染、恶性肿瘤、精囊结石、下尿路、男性生殖系及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血精。

    疾病因素

    感染因素

    • 常见的病因有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睾丸附睾炎、前列腺精囊结石、尿道结石、膀胱或输尿管结石、前列腺精囊结核等。
    • 炎症反应可使精囊黏膜受到刺激,精囊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出血形成血精。

    管道梗阻及囊肿

    • 常见的病因有精囊扩张、射精管囊肿、精囊憩室、尿道狭窄、前列腺囊肿。
    • 血精可源自副性腺管腔及囊肿形成,其发病机制是因管腔扩张导致破裂出血。

    肿瘤及血管异常

    • 良性肿瘤有肉芽或乳头状腺瘤或腺瘤性息肉、精囊平滑肌瘤;
    • 恶性肿瘤有精囊癌、睾丸癌、前列腺癌;
    • 血管异常的有前列腺尿道异常静脉、尿道血管瘤、精囊-膀胱静脉瘘、动-静脉畸形等也可导致血精。

    相关疾病

    • 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睾丸附睾炎、前列腺精囊结石

    非疾病因素

    会阴部外伤、性腺外伤、骨盆骨折、不熟练的尿道内器械操作等非疾病因素,也可引起血精症。

  • 说到芡实我们会想到它是一种中药,但是提到大家经常作为零食吃的鸡头果,我们可能并不陌生。其实鸡头果就是芡实成熟的果仁。

    芡实可以作为药食同用,做中药时,我们可以把芡实和其他中药一起煎煮熬水喝,做食疗时,我们可以生吃鸡头果,也可以把鸡头果放入锅中加水,煮 15 分钟即可。既然鸡头果既可以做中药又可以食物,那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补肾固精,治疗男性肾虚所导致的遗精滑精。可以健脾止泻,治疗脾气虚弱所导致的长期腹泻。还可以除湿止带,湿气过重所造成的带下妇科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芡实还可以煮粥喝,搭配薏仁米,红豆等一起煮粥,坚持服用,能起到去除体内湿气的作用,安全健康。营养学上研究,芡实含有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并且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所以,作为保健食品,芡实是不错的选择。

  • 归脾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是一剂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药方。但是,最新的研究显示,归脾丸不仅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治疗很多疾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归脾丸的来源

    宝佑元年(1253 年),南宋的医家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集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而这本书里比较著名的一剂药方是:“济生肾气丸”也就是归脾丸的前生。

    但是严用和的方子还没有完整,到了明代的时候,明代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又给增加了两味药:当归和远志,这样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归脾丸了。

    归脾丸介绍

    名称:归脾丸

    • 处方:党参 80g 白术(炒)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 40g 茯苓 160g 远志(制)160g 酸枣仁(炒)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40g。

    功效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次 6g,小蜜丸一次 9g,大蜜丸一次 1 丸,一日 3 次。摘录:《中国药典》

  • 癌症是现代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恶性疾病,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各类癌症中位居第三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常见的消化道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率逐渐提高。

    消化道恶性肿瘤通过内镜等相关技术实现早期诊断后,患者的 5 年存活率可达到 90%以上,若一旦在中晚期发现,其治愈率仅为 10%。

    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全面推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对其进行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建议成年人在 40 岁以后每隔 5-10 年检查一次胃肠镜,特别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部隐痛、反酸嗳气、食欲下降、消瘦、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的患者,尽早发现早期的肿瘤,可以拯救一个家庭。

  • 脑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在增高,其治疗如下:

    1、针对病因治疗:

    • 多数感染性疾病,颅内感染疾病也会引起静脉血栓,这些患者早期要足量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 脱水要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 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要及时加用激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
    • 抗凝治疗是针对静脉窦血栓、静脉系统血栓较重要的一种治疗,常见的有低分子肝素,出院患者可以用华法林治疗,该治疗时间较长。

    2、对症治疗:

    • 颅内压高要及时降颅压,这种患者往往会出现癫痫,即老百姓常说的抽风,这些患者要加用抗癫痫药物。

    所以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 增生性(化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症状不明显者,无需特殊治疗。

    炎症性息肉:又称假息肉,炎性息肉。是肠粘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肠、克罗恩病(Crohn)及血吸虫病。炎症性息肉也是这些原发疾病的表现之一,炎症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病为主。

    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及混合性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直径大于 2cm 者,约半数癌变。管状腺瘤最常见,癌变率低;绒毛状腺瘤少见,但癌变率较高;混合性息肉癌变率介于两者之间。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从腺瘤到癌所需要的时间大约为 10-15 年。腺瘤性息肉需要治疗。有蒂息肉可用圈套器套住蒂部电灼切除。

    家族性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这种疾病与遗传有关,APC 基因突变。直肠、结肠布满息肉。癌变率极高,治疗上需要做全结肠切除、末端小肠与直肠吻合或全结肠直肠切除、末端小肠永久性造瘘。

  • 痘坑是如何形成的?

  • 尿路感染是指致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

    是否常见

    常见。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

    多发人群

    • 育龄期妇女
    • 老年人
    • 妊娠期女性
    • 女幼婴
    •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者

    疾病周期

    疾病周期较长,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疾病迁延,肾盂肾盏变形,进展为慢性肾盂肾炎。

    疾病类型

    根据感染部位分类:

    • 上尿路感染(常见)包括肾盂肾炎、输尿管炎
    • 下尿路感染(常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

    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分类:

    • 孤立(散发)感染(常见)
    • 反复发作性感染(常见)

    发病部位

    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传染性  无

    遗传性  无

    诊断

    结合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可确诊。

    怎么可治愈,需经专业医生进行诊治。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