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吃药时辰的选择

吃药时辰的选择
发表人:住院医师张天赐

1. 空腹吃药:相对而言,空腹一般是指餐前 1 小时和餐后 2 小时。一般来说,没有特殊规定的药物空腹吃好,因为可以延缓药物吸收,所以一般尽量空腹吃。

完全空腹:是指清晨空腹将药服下,因为此时胃和小肠内的食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基本不存在了,又因空腹时,药物在胃内刺激胃液分泌,引起胃的蠕动,胃粘膜供血多,具备使药物充分吸收的条件,能快速发挥药效。

2. 饭前服药:这并不意味着吃了药就可以吃饭,而是至少离进餐 15~30 分钟时间,因为如果离进餐时间太近,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会阻碍药物在体内流动和吸收,从而影响药效发挥。

3. 饭中服药:避免药物和胃接触,减少胃肠道刺激和不良反应。有的药物与食物同服反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或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 饭后服药:饭后服用的药物利用食物的混合,能减少药物刺激。

5. 早晨服药

6. 睡前服药

【常见口服药服用适宜时间如下:仅作参考】

1. 空腹:驱虫药、鞣酸蛋白、降压药、甲状腺激素药(左甲状腺素钠等);预防骨质疏松药(阿仑膦酸钠等);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等);盐类导泄药(硫酸镁、蓖麻油等);利尿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等);治疗乙型肝炎药(恩替卡韦等)

2. 饭前: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等);促胃肠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片、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瑞格列奈;抗酸药(碳酸氢钠、胃舒平等);部分抗菌药物(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头孢克洛、克拉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钙磷调节药;广谱抗线虫类。

3. 饭中:助消化药(多酶片等);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肝胆辅助药(熊去氧胆酸);胰酶、丁胺乙醇、美洛昔康、奥利司他、曲美他嗪、卡马西平。

4. 饭后:助消化药(碳酸镁等);维生素类(维生素 B12、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等);慢作用抗风湿药(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白芍总苷、硫酸氢氯奎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等);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呤、秋水仙碱等);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H2 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抗贫血药;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消炎痛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溴己新、草乌甲素、软骨保护剂、碳酸钙、骨化三醇、双氯芬酸钠、洋地黄、黄连素、硫酸亚铁、盐酸小檗碱。

5. 晨起:激素(早上 7~8 点服用)、抗高血压(若为一日两次,宜早上 7 点,下午 4 点服药,不可临睡前服用,以免夜间血压下降,清晨日间血压波动现象)、抗抑郁药、利尿剂(氢氯噻嗪一般为早 7 点,速尿为早 10 点)、驱虫药、导泄药、治疗骨质疏松药。

6. 睡前:催眠药(睡前半小时);血脂调节药;缓泻药(睡前半小时);平喘药(睡前半小时);抗肿瘤药;铁剂(硫酸亚铁等,晚 7 点服用较适宜);阿片类镇痛药(二氢唉托啡、美沙酮、曲马多);驱虫药;沙利度胺。

临床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加强服药时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佳,毒副作用降至到最低。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激素种类很多,比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但当提到激素类药物时,一般情况就是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名称上大多含“松”字或以其结尾,比如泼尼松、氢化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这一类激素类药物应用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尤其是在紧急或危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往往为首选,可阻止过度性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几乎对任何类型的过度免疫反应疾病都有效。

     

     

    但是,糖皮质激素人体本身也会分泌,用于调节糖和蛋白质的代谢,是每天都在持续发生的过程,所以在生理剂量的时候,是无法表现出抗炎作用的,只有大于这个剂量时,才会逐渐表现出抗炎作用。本文重点说一说这类激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这类激素药物之所以能抗炎,是因为它不但能抑制炎症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产生,而且抑制甚至消灭了炎症细胞,炎症发生的部位就不会产生过多的炎症细胞因子。此外,应用这类药物时,人的免疫功能也同时会受到抑制,利用这几点,使人体被一些外原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时,不至于因为细胞因子风暴等问题,造成身体的过度损伤,危及生命。

     

    所以,这类药物通常被用在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伴有水肿、肾盂肾炎、眼炎以及一些神经性病变等。

     

    在2003年SARS的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应用此类药物不当,也会造成副作用,甚至留下永久性的后遗症。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目前无可替代,当遇到一些急性炎症的时候,危及生命的时候,作为救命药,考虑风险与获益,该使用还是必须使用,至于副作用,尽量的减到最低。应用糖皮质激素,有3个需注意的副作用,应该要做到及时的补救:

     

     

    1、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应用这类激素药物时,影响了钙的吸收,而且增加了钙的排出,身体内的钙流失会比较严重,如果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又不注重补钙的话,大大增加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只需记住一点,只要是用了糖皮质激素药物,同时就应该吃钙片了,最好吃那种钙剂和维生素D复合的制剂,这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首选措施。

     

    短期的大剂量的使用,或者长期使用还可能造成股骨头坏死,一旦股骨头坏死通常是不可逆的,这通常发生在临床治疗中,比如当年的SARS患者,有一部分患者短期应用了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命是保住了,但是股骨头坏死了,这是相对比较严重的副作用了。

     

    不过日常使用地塞米松等涂剂,倒也不必过于担心,这种局部的、小剂量的、短期的使用,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2、向心性肥胖,可以理解为“激素催肥”,其实不是全身肥胖,而是脸部、后背等部位脂肪堆积,四肢等部位的脂肪反而是减少的,所以人体总脂肪可能并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称之为向心性肥胖。

     

    这种因为激素导致的肥胖通常是可逆的,所以也不必过于担心,只是暂时的影响美观而已,等治好了疾病,停用了激素类药物,身体会自然恢复。

     

    3、容易感染: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人的免疫被抑制了,这也给了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会。因为抑制了感染后的一些症状,所以容易发觉不到而造成处理不及时,造成严重的棘手的后果。所以在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之后的1~2周,应该密切的关注是否有感染的情况。

     

    以上三种是临床上治疗危重病人时,需要注意的3个副作用。

  • 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合并糖尿病,据统计,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诊断,这其实不难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都与生活方式有关,当一个人缺乏锻炼、抽烟喝酒时往往都是容易发生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值得关注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对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往往都有损伤作用,这样就导致患者双重打击,往往会导致严重心脏病或脑中风等疾病。

     

    因而同时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时,选择合适降压药物让血压保持达标状态非常重要:建议目标为130/80mmHg,老年或有严重冠心病者目标140/90mmHg。对于收缩压(高压)在130-139mmHg或舒张压(低压)80-89mmHg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1)低钠饮食2)均衡膳食3)控制体重4)戒烟限酒5)增加运动6)减轻精神压力。经过非药物治疗3个月,血压仍未达标的,应选用药物治疗,那么到底哪些药物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呢?

     

     

     

    1.普利类药物

     

    普利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英文简称ACEI,因此又称A类药物,它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阻断了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从而升高血压。常见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

     

    为什么此类药物首选用于糖尿病患者呢?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够能够延缓糖尿病性肾小球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能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度,对于血糖控制具有协同作用。如果已经有糖尿病肾病了,此类药物也非常适合。

     

    此类药物使用时注意2点,第一,注意可能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用药初期最常见的是持续性干咳,发生率高达20%,呼吸道症状(如:鼻炎)、支气管痉挛、味觉障碍、呼吸困难等。第二,以下几种属于普利类药物的禁忌症: 1)对普利类药物过敏者。 2)妊娠哺乳期妇女。 3)双侧肾动脉狭窄、无尿性肾功能衰竭者。 4)高血钾及低血压者。 5)限制性心肌病。

      


    2.沙坦类药物

     

    沙坦类药物和普利类药物机制上有类似之处,也是阻断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但沙坦类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从这条通路发挥降压效应。常见药物有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钾、坎地沙坦酯、替米沙坦、奥美沙坦酯等。由于沙坦类药在降压的同时可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的恶化,因此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同样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选用此类降压药也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

     

    沙坦类药物使用期间注意可能可起血肌酐的升高、血钾的升高、肝功能的减退、血管神经性的水肿以及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另外,沙坦类药物可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和横纹肌溶解风险,如果服用药物期间检查血常规发现问题时,或出现肌肉酸痛一定要及时就诊。

     

    3.联合用药

     

    对于单个降压药物效果不好的,需联合用药,可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其中之一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或地平类(二氢吡啶类CCB),如果合并心绞痛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而如果糖尿病同时有高尿酸血症,尽量避免使用利尿剂。再者,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以免掩盖低血糖症状。

     

     

    最后,提醒所有高血压患者朋友,即使服用了降压药,也不能忽略非药物治疗,就是同时切记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低钠饮食,每天吃盐不超过一啤酒瓶盖。2)均衡膳食,少荤多素。3)控制体重,减肥走起来。4)戒烟限酒,这个老生常谈了,但很重要。5)增加运动,尽量步行每天超过1万步。6)减轻精神压力,以一颗平常心看淡名利,保持乐观!

  • 头孢曲松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治疗腹腔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同时尚可用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无效。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中头孢曲松一般用于脑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中该药不作为脑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只保留了一、二代头孢或MRSA感染高发的患者可用(去甲)万古霉素)、下消化道手术及结肠、直肠、阑尾手术。

     

    头孢曲松属于三代头孢,针对革兰阳性菌不如一代头孢,与头孢噻肟的抗菌谱相似,但头孢曲松的抗菌谱更偏革兰阳性菌,可以说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对球菌覆盖率最大。头孢菌素便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因此绝大多数头孢菌素都需要一日2-3(甚至更多)次给药。那为什么头孢曲松是一日一次给药呢?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取决于:①药物的半衰期②有无抗菌后效应及其时间长短③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是属于时间依赖型还是浓度依赖型。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给药次数密切相关,即每日总剂量不变,多次给药的疗效要优于单次给药。而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药物浓度越高,药效越好。原则上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应将其1日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性、无P或很短),代表药物有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投药方法应缩短给药间隔,最好每6~8h给药1次,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杀菌作用有浓度依赖性,有较好的抗菌后效应),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投药方法应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介于浓度、时间依赖之间的药物((杀菌作用非浓度依赖有一定的抗菌后效应),代表药物有碳青酶烯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万古霉素类等,投药方法介于上二者之间。

     

    药物的毒副作用。除药敏学以外,投药间隔时间还要考虑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氨基糖苷类杀菌作用属于浓度依赖性,但其毒性却与血药浓度不直接相关,无论其半衰期长短,对肾功能正常者,将每日剂量1次应用与分成多次应用相比,单次应用其疗效不变或更好,而对肾、耳的毒性反而降低;对肾功能减退者,氨基糖苷类应首次给予1天的半量,以保持体液中的血药浓度,继则肌酐清除率计算每日用量,分2次给药。同样属浓度依赖性的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建议每日剂量1次应用,且最好的白天使用,因为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兴奋脑神经作用,特别是老年患者,使用后非常容易出现失眠症状。

     

     

    为什么头孢曲松一日一次给药?

     

    头孢类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大多比较短,通常为1-2小时。像头孢一代中的头孢唑林正常成人的血消除半衰期为1.5-2小时,头孢呋辛的半衰期是1.2-1.6小时,都算是头孢菌素中比较长的,因此在I类切口预防用药会选择这两种药,与它们半衰期长,可以有效覆盖大部分手术过程无不相关。而头孢曲松是头孢菌素中半衰期最长的抗生素,长达8小时。单剂用药1-2g后,药物浓度保持高于感染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达24小时以上。因此,对于轻中度感染,一日一次给药足以。而针对颅内感染(有血脑屏障),为了保证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12小时给药一次,一次2g给药。

     

    简而言之,头孢曲松在体内代谢慢,半衰期长,所以一日给药一次就够了,而其他很多的头孢类及青霉素类半衰期太短,一日一次用药的话无法保证24小时内足够的血药浓度,次数太少达不到杀菌抑菌的目地,反而容易引起抗生素耐药。

     

    头孢曲松应用时还需注意用药期间或停药7天内,应避免饮酒和服含酒精的药物,易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另外,头孢曲松和钙剂容易产生头孢曲松-钙沉淀物。故本药不应与葡萄糖酸钙、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乳酸钠林格液(哈特曼注射液)、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等含钙静脉输液同时输注。

  •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药物的服用时间并没有严格限制,饭前饭后都可以吃,所以不存在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合适的说法。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属于复方剂,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酸、氯苯那敏等,可以缓解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头痛、打喷嚏、流鼻涕等。

    相关研究和临床没有发现服用时间不同,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所以没有对药物的服用时间作出限制。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不可以私自用药,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头晕、恶心、身体乏力等。禁忌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运动员慎用等。

  • 吡贝地尔 是什么?

    吡贝地尔是一种多巴胺能激动剂 可以刺激大脑黑质纹状体突触后的D2受体及中脑皮质、中脑边缘叶通路的D2和D3受体,提供有效的多巴胺效应。这种药物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可以单一用药,也可以与左旋多巴联合使用。

    吡贝地尔用法及用量

    在初始服用时,建议在就诊时由医生指导患者开始服用吡贝地尔,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服用剂量。随着病情的发展,剂量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治疗帕金森病时,吡贝地尔可以作为单一用药,每日150-250毫克,分3-5次服用;也可以作为左旋多巴治疗的补充,每日50-150毫克,分1-3次服用(每250毫克左旋多巴约需50毫克吡贝地尔)。剂量应逐渐增加,每三天增加50毫克,或遵医嘱。

    对于除帕金森病之外的所有适应 ,每日剂量为50毫克,每日一次;对于病情较严重者每日100毫克,每日两次。如果剂量已经足够,但是患者有明显的身体不适,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每日所需的剂量减掉,但不建议患者擅自把剂量减掉,因为减量过快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总之,吡贝地尔的剂量调整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吡贝地尔的 服用 注意 事项

    1、 遵循逐步调整的原则,不要随意改变用药习惯,如有特别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2 吡贝地尔最好在饭后服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并减少胃肠道反应。

    3 吡贝地尔也可以在临睡前服用,有助于改善夜间肢体僵硬,增加睡眠质量。

    4 吡贝地尔可以和很多抗帕金森病的药物一起服用,但极少会影响到其他药物的作用。

    5 服用吡贝地尔时,不要与安定类精神安定药(不包括氯氮平)一起服用,因为多巴胺能激动剂和精神安定类药品之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多巴胺能激动剂可以导致或者加重精神紊乱。

    6 在服用吡贝地尔期间,应该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增加本品的镇静作用。

    7 吡贝地尔可能会影响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因此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应告知医生、药师及护士正在服用此药。

    8、 服用吡贝地尔可能会出现疲乏、嗜睡、眩晕等症状,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避免开车、游泳或操作机械等需要警觉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 吡贝地尔缓释片说明书,2 018 年版,法国施维雅药厂
    2 .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1):18-26.
    3 . MentenopoulosG,KatsarouZ,BostantjopoulouS,etal:PiribediltherapyinParkinson'sdisease.Useofthedrugintheretardform.ClinNeuropharmacol1989;12:23-28.
  •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专用药不足,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

     

    但是部分成人药品说明中对儿童用药量的描述含糊不清,常以“小儿酌减”、“遵医嘱“等字样一带而过。但是,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服用成人药,存在着巨大的用药安全风险。

     

    那么,药品说明书中的“小儿酌减”到底应该怎么减?

     

     

    儿童、婴幼儿用药剂量主要参考孩子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及药品说明书。

     

    当说明书对儿童用量有准确描述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当未提及儿童剂量或以“小儿酌减”等带过时,可以用下面三个方法来计算。

     

    1、按年龄计算法

     

    婴儿药物剂量=(月龄×成人量)÷150

     

    小儿药物剂量=(年龄×成人量)÷(年龄+12)

     

    如牛黄蛇胆川贝液,成人说明书剂量一次10ml,一日3次。一位7岁儿童,体重为23kg,使用剂量为≈4ml,一日3次。

     

    2、按体重来计算剂量

     

    小儿剂量=成人量×儿童体重(kg)÷50

     

    如牛黄蛇胆川贝液,成人说明书剂量一次10ml,一日3次。一位7岁儿童,体重为23kg,使用剂量为≈5ml,一日3次。

     

    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微调。这种方法对幼儿剂量可能偏小,对大龄儿童,特别是体重过重的儿童剂量可能会偏大,因此使用时应注意是否适宜。

     

    3、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

     

    儿童体重小于30kg,体表面积(m²)=儿童体重(kg)×0.035+0.1;

     

    儿童体重大于30kg,体表面积(m²)=[儿童体重(kg)-30]×0.02+0.15

     

    如牛黄蛇胆川贝液,成人说明书剂量一次10ml,一日3次。一位7岁儿童,体重为23kg,体表面积计算为0.91m² ,则它的用药剂量为≈5ml

     

    这个方法比较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为它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关系更为密切,但是这种计算方法较为繁琐。

     

    综合以上内容,家长自行给孩子用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来计算用药剂量。

     

     

     

    京东大药房药师提示:儿童特殊的体质与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用药还需“量身定做”,因此家长为孩子挑选药品时,最好选带有儿童,小儿等字样的儿童专属药,这类药物不仅对儿童用药的剂量有较为精确的说明,其成分、剂型等也更适宜儿童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1929年青霉素横空出世,至今已有90年,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纪经典药物,不知挽救了多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生命。在青霉素临床使用过程中,科学家研发出了头孢类抗生素,和青霉素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问世后给人一种逐渐取代青霉素的感觉,因为在临床感染的药物治疗上,头孢菌素的用量的确比青霉素类大很多,在药物使用排名上,头孢菌素类更是远超青霉素类。

     

     

    为什么临床医师喜欢选用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呢?

     

    1.青霉素缺点

     

    青霉素容易过敏,每一种青霉素使用前均需要皮试;使用不方便,口服品种少,市面上常见也就是阿莫西林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即使口服药物使用前也最好皮试,其他大多需要注射给药。半衰期非常短,且需要皮试,不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2.头孢菌素类优点:

     

    1)相对青霉素不易过敏,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无过敏史者用药前无需进行皮试。但对青霉素类抗菌药有过敏既往使者慎用,必要时用所选头孢菌素原液做皮试,但头孢菌素皮试试验临床参考意义不大,皮试结果无论阳性还是阴性,一旦用药时,仍需密切观察,同时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2)使用方便,可供选择的口服品种多,重症时静脉给药,一旦病情减轻,可以改口服进行序贯治疗;或者病情轻,可以口服的患者可以直接选择头孢口服剂型。

     

    3)作为杀菌剂,且半衰期相对青毒素长,可作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根据指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中,像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头孢唑啉半衰期是1.5-2小时,头孢呋辛半衰期是1.2-1.6小时,头孢曲松半衰期更长达8小时,如无特殊情况(比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等),这些头孢类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可覆盖整个手术过程。

     

    从安全、经济、方便的给药途径来看,临床医师和患者当然更多的会选择头孢类抗菌药物而非青霉素,从而导致药物使用排名上,头孢菌素类更是远超青霉素类。

     

     

    青霉素有独特优势,有头孢类药物不能替代的功效

     

    青霉素独特优势有:

     

    1)对肠球菌、李斯特菌有效,头孢菌素对肠球菌、李斯特菌天然耐药。

     

    2)对不耐药的链球菌非常敏感,即使对链球菌中介,加大剂量仍敏感,但头孢菌素如对链球菌不敏感,加大剂量也于事无补。

     

    3)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且效果好,作为梅毒首选治疗。

     

    综上所述,从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至今,青霉素仍造福于人类。不同感染,不同的病原体,不同的感染部位,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抗生素,而不是以偏概全的说头孢菌素可以取代青霉素。但青霉素的皮试试验,尤其是其耐药性的问题恐怕才是它应用面变窄的真正原因。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仍是目前全球亟待解决的难题。

  • 骨质增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腰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中造成严重的影响,很多严重者甚至得需要卧床静养,这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几种措施来预防骨质增生的发生呢?

     


    1.避免长期剧烈运动


    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活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软骨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因此骨质增生康复的方法在于运动,意义在于消除或减轻增生部位的疼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劳动能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及时治疗关节的损伤


    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关节的骨质增生经常与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作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


    4.减轻体重


    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和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造成骨质增生。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


    以上这四种措施对于预防骨质增生都比较的有效,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不要怕麻烦,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预防骨质增生的发生,一旦自己患上骨质增生,就没有那么容易治疗了。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远离骨质增生的影响。

  •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高血压人群才会患脑溢血,或者更容易患脑出血,其实这只猜对了一部分。现实生活中,导致脑出血的原因可不止这一种,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血压不稳,更可以造成脑出血,只不过这两种结局都跟血管异常有关,所以人们才会将高血压和脑出血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没有高血压的人群,也会有患脑溢血的机率呢?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一起谈谈其中的奥妙,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血压增高和脑部出血之间的关系。

      


    其实,脑部的出血主要是由局部血管病变引起的。人体血管几乎遍布全身各处,有些地方的血管口径较大,有些地方的血管口径较窄,有些地方的血管弹性很好,有些地方的血管脆性很高,真是因为血管性能参差不齐,才会造成不同的血管疾病。那么,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其中的血管也是十分丰富的,人的脑部不仅有丰富的大血管,还有分布于脑组织各处的小血管,这些血管在脑组织里面弯曲的走向、曲折的排列,因而更容易发生病变。随着机体的衰老,人体的血管也会遭受氧化应激的损害,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因此导致了血压不断升高。

      


    高血压是人体血管变差的一个重要信号,它不仅说明血管的弹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柔韧,而且也表明血管的承压能力也在不断下降。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人体的血液容量是不会变的,但是官腔会变狭窄、血管的收缩能力会变差,这就相当于给脆弱的血管施加更多的压力,所以才会导致血管破裂。不仅如此,脑部的血管比较细小,因而在同等条件下也更容易发生破裂,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血压不高的情况下,脑部也会有血管破裂出血的症状出现。

     

    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脑部血管的破裂呢?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血管发生病变,除了年龄增加,血管老化之外,还有很多的因素额可以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比如,经常性的熬夜使得机体内分泌容易出问题,造成激素的水平波动不一,最后直接影响血压的调节,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情绪的波动加剧血液流速加快,使得机体的血压出现一过性的增高,造成血管被骤增的压力影响,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血管的管腔有大量的脂质堆积,造成管道越来越狭窄,这会使血液通过的时候更加困难,这也会造成局部的血压骤增,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血管有畸形的人群,因为血管有先天性的狭窄或走向不好,因而更容易伴随着衰老问题出现,比如畸形的血管造成血压增高,最后造成脑部血管破裂出血。

     

     

    总而言之,大家不要以为引起脑部出血的原因就只有高血压这一种,平时多注意加强身体的锻炼,合理控制自己的饮食,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血管破裂等疾病的高发,从而减少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机率。

  • 很多人对癌症病人的饮食有误解,认为肿瘤病人吃得越有营养,肿瘤长得越快。实际上并不是!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需要营养,但是正常细胞对营养需求稳定,而癌细胞不是,癌细胞处于失控状态,有自己的生存套路,营养不够就会“抢”正常细胞的,所以只有给正常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才不怕癌细胞的“掠夺”。如果癌症没有治疗没有控制的话,病人会越来越瘦。千万不要想饿死癌细胞,结果很可能是人先饿死。

    那么癌症患者应该吃什么好呢?其实癌症患者的饮食应遵循多样化、均衡饮食的原则,谷类、蔬菜、水果、大豆制品、奶类、蛋类、肉类、鱼虾等都应纳入食谱当中,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就对了。

     

    谷类为主,推荐全谷类

    主食方面,推荐全麦、燕麦、绿豆、红小豆、糙米、玉米、小米、黑米等全谷杂豆占主食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非常有利于体内激素特别是胰岛素的稳定。要尽量避免或少吃精细加工和过度加工的白米、白面、白面条、白面包等精制谷物。

     

    蔬菜每天500克,水果200~350克

    蔬菜一定要选择新鲜的,多选择颜色深的,深绿色的、红色的、橙色的、紫色的蔬菜。水果,选择颜色深的,完整的水果,喝果汁不等于吃水果。

    蔬菜主推深色菜及十字花科蔬菜,深色菜包括深绿色、深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菜、萝卜、西兰花、菜花、卷心菜、紫甘蓝、芥菜、红菜薹等,另外菌菇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香菇、蘑菇等。水果推荐猕猴桃、橙子、苹果、梨及浆果类(草莓、蓝莓等),它们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能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稳定机体的激素水平。

    限制红肉的摄入,鱼类以深海鱼为主

    红肉每周不超过3~4次,避免腌制、油炸、烟熏、盐泡的食物。推荐每周三顿鱼,以深海鱼为主,如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采用清炖、清蒸或煮汤的方法。

    植物油30克甚至更多,品种多样化

    推荐用橄榄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它们富含抗氧化物质,对维持正常的细胞膜功能、维持炎症平衡、促进健康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天一个鸡蛋,300毫升牛奶或奶制品

    大豆及其制品、坚果每天20~30克,大豆及其制品、坚果等都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对肿瘤病人的健康很重要。

     

    饮食禁忌: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和肉或腌肉,熏肉等。限制精制糖(白糖、红糖、冰糖、蜂蜜等)的摄入,女性不超过25克/天,男性不超过38克/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