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顺应节气科学养胃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消化道溃疡患者当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注意气候多变,加强饮食调理,做到以下几点:

    • 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一般来说,高蛋白营养品和面食有利于患者消化道溃疡面的修复和愈合。少量出血时,宜适当用些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流汁饮食,但不宜多加糖,以免引起胃酸过多,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逐渐改用面糊、稀粥、蛋羹等食物。若并发大量出血、幽门梗阻、急性穿孔,应停止一切饮食,及时就医。
    •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过强的食物。不宜多吃促进胃酸分泌的浓缩肉汁、香料、浓茶、咖啡、酒及过甜、过酸、过辣、过硬的食物;含纤维素过多及易产气的食物不宜吃,如大豆、芹菜、竹笋等。烹调应以蒸、烧、煮、烩、炖为主,少吃煎炸、烟熏、腌制等食物。
    • 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这样既可减少胃的负担,又可使胃中常有适量食物以中和胃酸,减少对病灶的不良刺激。膳食应适口、易消化、多样化,以提高食欲。

    食疗调养预防复发 药补不如食补。春季溃疡病患者如能配合药膳食疗,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推荐以下几个方法供参考:

    • 三花茶
      功能:疏肝理气。
      饮法:绿梅花 3 克,合欢花 3 克,佛手花 3 克,将绿梅花、合欢花、佛手花同入有盖杯中,用热水冲泡,加盖焖三分钟即成,每日一剂当茶服用,一般冲泡 3~5 次。
    • 牛奶蜂蜜饮
      功能:补虚和中,益气养胃。
      饮法:鲜牛奶 250 毫升,蜂蜜 50 克,白芨 5 克,可随早餐饮用。对牛奶蜂蜜敏感、易致腹泻者慎食。
    • 猪肚汤
      功能:温胃散寒,养胃补虚。
      饮法:猪肚 1 只,生姜 250 克,猪肚洗净,塞入切碎的生姜,结扎好后放入瓦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至熟烂为度,使姜汁渗透进猪肚内即成。热证及感染性疾病勿服。

  • 1、安放电极片的位置主要在头部,患者需要保持全身放松状态;

    2、进行睁闭眼诱发试验时,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指导睁眼或闭眼;

    3、过度换气试验时,患者需要调整呼吸频率,一般为 20-25 次/分,持续时间通常为 3 分钟;

    4、闪光刺激试验时,患者需要接受不同频率的间断光源刺激,每种频率刺激 10 秒,间歇 10-15 秒后更换刺激频率;

    5、睡眠诱发试验时,患者需要通过自然或药物进入睡眠状态;

    6、患者保持安静、闭目、觉醒或睡眠状态,便于进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

  • 心绞痛是由于心脏缺血缺氧所产生的一组症状,若不能及时得到识别并处理,可能会导致心梗。所以,了解心绞痛的特点,正确识别心绞痛,是很重要的健康常识。

    一般而言,心绞痛主要表现为胸前部阵发性、压榨性疼痛,也可为闷痛或胸部紧缩感,一些人可伴有大汗,有人还会有濒死感。疼痛常位于胸骨后部,可以放射至心前区与左臂或左肩。少数人可以表现为后背疼痛,甚至上腹痛、牙痛、喉咙痛等。心绞痛发作时胸痛范围往往较大,患者常叙述为“这一块儿”或“这一片”疼痛。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常常症状不典型,仅仅表现为胸闷或轻度不适。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也可发生在饱食、受寒、冷风吹、等情况下。每次发作持续 3~5 分钟,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如果因为心肌缺血所致的胸痛超过 15 分钟,提示有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发作频度因病情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人一天发作数次,也有人数月发作一次。症状发作时经过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后常能缓解。

    心绞痛最常见于 40 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以后女性,特别是常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者,父母在较年轻时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者也更容易发生。

    一些年轻女性出现的胸闷、出长气、甚至胸部疼痛,一般不是心绞痛。有些人胸部疼痛的范围很小且局限,用一个手指就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这也不是心绞痛的表现。有些人胸闷、胸痛持续几个月,一般不是心绞痛,需要查找其他原因。如果胸部疼痛与呼吸或者体位有关,不是心绞痛的特征。胸痛时如果疼痛部位有触摸痛,一般不是心绞痛。胸闷不适,长出气或者活动后减轻,不符合心绞痛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下壁缺血时可以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所以腹痛不要轻易忽视,若存在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出现上腹痛,要及时检查心电图。

    胸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也是一种最不能忽视的症状。很多时候,胸疼常常意味着很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一旦发生胸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由医生判定导致胸痛的原因,以免遗漏诊断,延误病情。

    典型的心绞痛应该是这样的:

    • 部位:常发生于中上胸部(胸骨的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左前胸)
    • 疼痛性质:常呈现为突然发生的压榨性疼痛,也可表现为闷痛,可有窒息感或濒死感,有时候疼痛可以放射至左肩部或者左上肢
    • 持续时间: 3-5 分钟,一般不会超过 15 分钟
    • 诱因:体力活动、劳累、情绪激动、惊吓、吹冷风、饱餐、排大便等
    • 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于 1-2 分钟内缓解

    以上只是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临床上很多患者表现不典型,例如疼痛部位可以在上腹部、咽喉部,甚至表现为牙痛。这些情况下需由医生来判定。

    对于以前有冠心病史(特别是曾发生心梗)的人,或者没有冠心病史、但多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严重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症状,要充分重视,可以尝试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突发胸痛的原因很多,并且常常是很严重的疾病。除了心绞痛外,主动脉夹层、食道破裂、自发性气胸、肺梗死、甚至胃病等均可表现为突发胸痛,非医务人员很难准确判断,所以一定要牢记:胸痛必须去医院。

    最后提醒大家一下:很多家庭备有硝酸甘油,但是硝酸甘油是有有效期的,药物过期后其疗效会显著降低,因此要经常检查硝酸甘油是否在有效期内,过期药品要及时更换,以免延误病情。

  • 霉菌性阴道炎一般 7-10 天症状就会明显好转,但是霉菌阴道炎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要积极的查找感染源。

    如果对方有霉菌,要及时夫妻同治,停用一些广谱的抗生素、雌激素等,查血糖,有无血糖的增高,用过的器具,一些生活用品、内裤,要用开水烫洗,太阳下暴晒,注意做好消毒卫生。

    如果出现反复感染,可以做真菌的培养,同时行药敏试验,巩固强化治疗。积极的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一般情况下 1-2 个疗程,可以彻底治愈。

    规范治疗 2 个疗程,坚持用药,2 个疗程后复查白带常规看看,如果白带常规正常就看看报告单中阴道内优势菌少不少,少了就用乳酸杆菌调节菌群微生态。如果这样处理还复发,那就做个真菌培养。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患,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疼,且多发于偏侧头部。可伴随有呕吐、怕光、怕声、腹泻等症状。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多于青春期发病,少部分儿童期起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

    急性发作期可适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麦角类药物缓解疼痛,但不推荐长期大量服用,养成写头痛日记的习惯,记录发作规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而且平时生活中注意一些可诱发偏头痛的因素并尽量避免,如进食巧克力、口服避孕药、情绪紧张及激动、劳累、冷风刺激等。

     

  •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夹腿、坐不安稳、烦躁,且不断用手抓挠下体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外阴炎。

    外阴炎的原因:

    • 生理因素:小孩子的外阴尚未发育,阴唇小且薄,不能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容易病原体入侵,造成感染。 而且小孩子的隐私部位,因为雌激素水平较低、PH 值较高等原因,抵抗力比较差。这就导致小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被致病菌感染。
    • 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使用尿不湿质量不过关或没有完全清洗干净并消毒的尿布;尿不湿更换时间间隔太长,尿布同理;给孩子擦屁屁的顺序不对,从后往前擦使其大便污染外阴;日常没有认真清洗小孩子的外阴及肛门;患有阴道炎的家长将自己的衣物和孩子的衣物放在一起清洗; 喝水少且习惯性憋尿; 穿着开裆裤随地乱坐;用脏手抓摸私密处,造成感染;因好奇将异物等塞入阴道,引起感染。

  • 疝气手术后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够完全恢复,恢复时间因个人体质差异和术后护理情况不同稍有差异。

    疝气术后七、八天的时候可以拆线,皮肤上的伤口能够愈合了,但内部组织的愈合恢复较慢,至少得三个月的时间;应用生物补片的要和组织完全融合也得三个月左右。所以术后至少三个月内不要负重,特别是不能干重体力活,以免内部伤口破裂。一旦破裂后果很严重,还得二次缝合重新治疗。

    疝气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叮嘱定期换药,并仔细观察伤口的恢复情况,看伤口是否有红、肿、痛、渗液等感染情况。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不能剧烈活动,以免复发。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大便通畅,才能促进术后身体尽快恢复。

  • 一般正常成年人应保证每天 8 小时睡眠,而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则需要更加充足的睡眠。但国内部分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每天睡眠 8 小时以上的只占 40.8%,而 50%以上的中小学生正在遭受睡眠不足的隐性伤害,还有 3.8%的中学生经常失眠,而且睡眠状况随年龄、年级的增长而越来越差。

    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常见因素有:

    • 升学压力过大,学习负担过重,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各科老师间的竞争,课内课外作业过多,占用睡眠时间;
    • 互联网和电视的普及,加上厌学情绪而导致网络或电视成瘾等使得睡眠时间更加减少;
    • 因父母关系不和、离异等各种原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睡眠,青少年中近 80%的睡眠问题是由于各种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引起的。

    中小学生的睡眠不足,不单纯是个体睡眠质量差异的问题,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学业压力与负担,更是大多数在校学生无法回避的事实。但另一方面,睡眠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造成健康隐患。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生理疾病。此外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愿动、兴趣狭窄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而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 苗国栋 精神科专家苗国栋 5 天前

    焦虑是人们最常见的情绪,也是各种精神障碍患者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情绪异常(emotional disturbance)。有的精神病学教科书将焦虑定义为“在无现实威胁情况下出现的或与现实威胁不相称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心,并伴有相应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口干等和运动性不安症状如坐立不宁、搓手顿足等”。

    焦虑情绪几乎见于所有的精神障碍,甚至心理素质良好的个体或曰“正常人”在某些时候也会出现焦虑情绪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因为人们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有对未来事物有程度不同的确定性或“把握度”预期的认知习惯,一旦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超出其心理承受程度,使其对当前的安全有受到威胁的预期,就会产生某种焦虑情绪。而且,因为精神障碍患者普遍存在安全感不良的素质,在其日常生活中对环境事物的风险征象有过度感知或过分敏感,倾向于高估风险,极易产生焦虑情绪及包括回避行为在内的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由这些认知偏差以及认知偏差诱发的焦虑情绪与行为反应,互为因果、互相强化,导致严重的精神病理现象。

    以强迫症为例。若一个有担心沾染不洁物而患病的强迫思维患者,在不慎接触了其认定的不洁物时,就会立刻有染病的不良预期,继之产生强烈的焦虑情绪以及程度不一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了减轻或缓解其焦虑,他的习惯性反应便是祛除可能使其染病的“威胁”,即立刻实施减轻其焦虑的强迫行为——刻板重复的“清洁仪式”(cleaning rituals)。清洁仪式既可以是经典的强迫洗涤,也可以是丢弃其认为是沾染不洁的衣衫、物品,还可能两者兼而有之。治疗这样的强迫症患者常用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等。现有治疗强迫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但将药物增加到足够剂量(有效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即使是服用足量治疗药物后,对强迫症也没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一般认为足量药物治疗 12 周以上才可能出现较显著的疗效)。因患者甚至其家人普遍对药物治疗起效时间有不现实的期望,在药物起效前就可能因对疗效失望而放弃,要么换医生,要么要求医生更换治疗药物,使本可能起效的治疗半途而废。另外,即使是采用 CBT 治疗其强迫症状,但让患者暴露于足以诱发其焦虑的场景或刺激时,患者的焦虑情绪可能会构成 CBT 的主要阻抗因素,而使 CBT 难以坚持。假如,给这样的患者在治疗初始阶段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使其焦虑显著减轻,在沾染不洁物时,其焦虑会明显减轻,实施强迫行为的冲动就会减弱,实施强迫行为的次数也会减少,使其病情有改善的迹象。在接受 CBT 过程中,因焦虑减轻,其阻抗也会减弱,相应地使 CBT 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近些年来,我本人就一直通过贯彻这样的治疗策略,使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疗效更佳。而且,随着 SSRIs 类药物的剂量达到有效治疗量,并持续足够长的治疗时间,即开始发挥其抗焦虑作用,最初阶段使用的抗焦虑药物的治疗价值便衰减了,往往可以逐渐减量、停药。

    再以疑病妄想为例。有疑病妄想的患者,在初起阶段其疑病性质的担心、信念多由包括焦虑伴发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内的相关躯体症状引起,并在焦虑情绪的强化下,选择性且刻板重复关注、体验这些躯体症状,以偏差认知模式解读这些症状的意义,使其焦虑情绪、躯体症状和疑病信念互为因果、彼此强化,最终达到妄想定型阶段。而无论用以哪种理念认识和指导治疗、以哪种方案治疗患者的疑病妄想,都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使用足量抗焦虑药物又是一个能够快速减轻焦虑及其相伴随的躯体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同样有增加其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我本人以这样的治疗策略治疗患者,都获得了预期的疗效。

    再以关系妄想为例。关系妄想的形成过程与疑病妄想非常相似(参见拙文《从寓言《人有亡鈇者》来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也是在焦虑情绪的参与下,由偏差认知模式主导,选择性收集与其妄想信念吻合的信息,形成牢固的关系妄想。治疗这样的患者,足量的抗焦虑药物也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其症状减轻。

    当然,其他许多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也常与安全感不良以及焦虑情绪和相应认知偏差、行为反应有密切关系。在治疗这些症状时,早期足量使用抗焦虑药物也都有良好的效果。我将这一治疗理念运用于治疗几乎所有有焦虑症状的患者,使患者病情在较短时间内开始改善。

    我个人理解,用足量抗焦虑药物减轻、消除患者的焦虑,就是打断焦虑情绪与其病理思维内容相互影响、彼此强化的持续性循环的关键环节。这一做法与此前本人文章《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状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所提出的治疗失眠症状有异曲同工的意义。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