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发生冠心病的主要机制是向冠状动脉血压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心脏出现缺血缺氧。冠而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血液中的血脂进入了血管壁内,经过逐渐积累和一系列的炎症反应等机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对动脉粥样斑块不予以有效干预,斑块会逐渐增大并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不畅,引起心肌缺血,这就是冠心病。

    因此,血液中的血脂是导致冠心病的罪魁祸首。

    由此可见,积极预防并控制包括高脂血症在内的各种危险因素是预防冠心病的可靠且重要的措施。

  • 说起性早熟,首先要知道性发育提前和性早熟不是一回事儿。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儿童性发育时间普遍提前,这样的孩子不过是比同龄孩子性发育有所提前,性发育过程正常,仍然是健康的,家长不必过多担心,更不要贸然使用药物干预,只需对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青春期教育就足够了。

    但性早熟却是一种病理状态,性早熟分两种,一是中枢性性早熟,二是外周性性早熟。

    • 中枢性性早熟:指的是女童 8 岁前(或 10 岁前初潮)、男童 9 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睾丸增大,容积达 4 毫升以上),并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动,性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
    • 外周性性早熟: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但不具有正常性发育程序性过程,具体原因多见于生殖系统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外源性激素摄入等。所以是否存在程序性过程是区别中枢性和外周性性早熟的要点。

    性早熟的危害主要是导致儿童生长期缩短,影响孩子的终身高,并且带来一系列儿童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等。

    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好多家长,建议您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科评估一下,如果女童 8 岁以上出现乳房发育也属正常,这时候需要结合骨龄和当前身高预判终身高来决定是否需要干预。如果性成熟进程缓慢(骨龄进展不超越年龄进展)而对成年身高影响不显著,或者骨龄虽提前,但身高生长速度也快,预测成年身高不受损者,那么可以不干预,反之就要干预。如果是中枢性性早熟,可以应用 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可以减缓性成熟速度,从而延长生长期,改善终身高。如果治疗中孩子生长减速明显或者治疗前已是身材矮小,可以联合生长激素;如果是外周性性早熟,那么就要找出诱因,有没有肿瘤可能、是否摄入过多激素,一般去掉诱因或者治疗原发病,就可以延缓性成熟。性早熟是不是女孩多见呀?我家是个儿子,需要注意些什么吗?应该怎样预防性早熟呢?

    门诊上,因性早熟问题就诊的多是女童,分析原因是女童乳房早发育易被家长发现,所以及时就诊。男童的睾丸发育却不易发现,容易被忽视。这里提醒一句,如果男童出现性早熟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肿瘤可能。

    该如何预防性早熟,建议家长配合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1. 夜间睡觉不要开夜灯:因为过度光照易导致松果体褪黑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性轴发育而致早熟。
    2. 减少进食生长期短的肉类:如鸡鸭鹅肉、淡水鱼等。蛋类也不要过度摄入,蜂王浆、人参、动物性器这些所谓“补品”也要禁止。豆制品少一点,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与雌激素结构类似,且刺激雌激素分泌,早发育的女童应该禁止吃。
    3. 避免观看爱情主题的影视作品:露骨的情节绝对禁止。
    4. 多做户外纵向运动:如跳绳、打篮球等,科学补充营养,减少甜食、油炸食品摄入,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情,在骨骺闭合之前尽可能的长的高一点。

  • 昨天,有位粉丝问我:孩子三岁了,晚上容易出汗,而且平时不爱吃饭,这是什么原因,平时可以如何调理?

    孩子夜间出汗可能是正常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尚不完善,所以在睡着后的一个小时以内出汗多是正常的,但不会大汗淋漓,多数在一个小时以后就会慢慢地不出汗了。

    如果孩子是整晚都出汗或者一小时以内大汗淋漓的话,这在中医来说叫做盗汗,大人多数是阴虚引起的,而小孩子来说更多的是脾虚不固表导致的。

    脾虚积食的孩子不爱吃饭。

    孩子吃饭这件事是很多家长的心中难题。其实,孩子不吃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 吃多了零食,已经不能再吃更多的饭。
    • 饭菜不可口。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适合吃炒的菜,于是整天都是水煮青菜。3 岁以后的孩子味蕾是比较挑剔的,寡而无味的饭菜并不会激发孩子的食欲。
    • 积食,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了。 之前的过度喂养使孩子的脾胃损伤,运化能力下降,所以导致积食。除了不爱吃饭以外,积食的孩子还会有大便干硬或稀烂、手心脚心发热、早上起来有口气等。

    如何解决孩子出汗的问题的呢?

    我们可以用一下小儿推拿和食疗的方法:

    1. 揉按小天心穴。小天心穴在大小鱼际的交际处,它可以镇惊安神,帮助睡眠,我们可以每天睡前揉按 300 次左右。
    2. 我们可以用浮小麦、黄芪、莲子煮一碗止汗汤给孩子喝。黄芪和浮小麦可以固表止汗,而莲子可以补心,帮助睡眠。不过建议 2 岁以上的孩子才使用黄芪,小于 2 岁的孩子单用浮小麦也是可以的。
    3. 我们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不要让孩子过量吃肉或者冰冷的食物,它们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并引起积食。

  • 破伤风,其实是一种细菌感染症状。当破伤风梭菌由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后,生长繁殖会分泌毒素引起肌肉痉挛。早期会出现张嘴困难和牙关紧闭症状,后病情发展,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痉挛时身体会扭曲成弓。如不积极治疗, 影响呼吸系统时可导致窒息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尤其是在土壤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受到各种外伤,由于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者物品污染。当皮肤受到损伤,尤其是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更容易出现破伤风。

    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 7~8 天,约 90%的患者在受伤后 2 周内发病,最短可在 24 小时内发病。所以在被含铁锈物品刺伤时、或出现较深的伤口时,需尽快至医院注射破伤风疫苗。

  • 许多男娃的家长可能经常会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娃娃阴囊突然间的肿大,通常在玩耍、洗澡、哭闹等情况下常见,平卧休息后又神秘的消失了。通常在临床中这种情况又称作儿童鞘膜积液,而值得警惕的是,在儿童保健检查时可能比较隐匿,不易被发现,因此容易被延误诊断及治疗。

     

    鞘膜积液是儿科的常见病,据统计在男婴中发病率最高可达到 4.7%,大多数患儿可在 2 岁内自行消退。但也有很多患儿家长未重视出现病情加重,例如睾丸血供受压迫导致发育迟缓、继发腹股沟疝等。

     

    目前我们推荐对于 2 岁以内的鞘膜积液,患儿家长可以进行彩超的定期监测,了解睾丸的积液有无加重及减轻,睾丸的体积有无受影响,若症状未缓解亦可行手术治疗。对于 2 岁以上的患儿,我们推荐尽早实施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技术日益成熟,具有并发症少、切口小(<5mm)、手术时间短(15 分钟左右)、可同时探查对侧的优势。

     

    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们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如果发现及时前往泌尿外科就诊治疗。

  • 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都出现于婴儿出生后的 2-6 周之间。其中包括:

    1、呕吐持续且呈喷射性。

    2、持续不断的饥饿,在呕吐之后,患儿马上就能接受另一次喂食。

    3、不常排便。

    4、假如症状持续超过数天,那么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或无精打采的症状,患儿可能因为不断呕吐而发生脱水现象。

    一旦患儿出现其中任何一种症状,或发生疑似脱水的症状,那就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当你喂食患儿时,医生会检查孩子的腹部,以便查看幽门部位是否肿胀。假如患儿确实患有幽门狭窄,那就得住院。入院后,患儿会接受另一次身体检查,如超声波检查等来确认诊断。

    如果患儿发生脱水,就得接受静脉输液。也可以采取将幽门加宽的小手术来改善阻塞的情况。

    在进行手术后,患儿的喂食量应该逐渐增加,直到喂食量再度恢复正常为止。一旦治愈幽门狭窄,那么它通常不会再复发,因此不会产生任何长期的副作用。

  • 慢性胃炎分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主要是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一般多见小片状黏膜糜烂。

    慢性胃炎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仅引起慢性胃炎,还会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癌。

    慢性胃炎病因是十二指肠胃反流,主要是胆汁反流,胆汁对胃黏膜刺激。还有暴饮暴食,吃辛辣食物,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

    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在黏膜层,是表层改变。如果病变侵及到肌层,就是消化性溃疡表现。

    浅表性胃炎,因病变侵及到黏膜层,所以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后,还要注意饮食,进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浅表性胃炎可治愈。

  • 注射肉毒素可缓解部分面肌痉挛患者的症状,其疗效持续时间取决于肉毒素注射的剂量,部分可维持几个月。

    但肉毒素注射后常伴随眼干、流泪、复视、眼睑肌及面颊肌乏力等,多次注射后甚至会引起部分面颊肌永久性麻痹。

    当出现疗效下降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停止使用或慎用。

    目前世界公认治愈面肌痉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它是针对面肌痉挛的病因进行治疗,并且能够保留神经的结构完整和功能完整,具有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复发率极低等优点。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在临床上最多见和治疗最困难的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病,也就是医生通常说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小球病的早期表现是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等肾脏病理改变,最后可以发生肾小球硬化,可导致肾功能异常。

    临床上早期表现为尿量增加,随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一旦尿常规检查中出现显性蛋白尿形成,病情常可持续进展不容易控制。最终演变成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或者找到合适的器官移植。即使移植后也不见得会完全康复。

  • 急性腹膜炎是常见的一个急腹症,病理基础是腹膜的壁层或者是脏层,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者损害,而发生了急性的炎性的改变反应。

    各种原因包括细菌的感染、化学的刺激或者是物理性的损伤而引起,大多数都为继发性的腹膜炎,源于腹腔内的器官感染,如肠坏死、肠穿孔或者外伤等。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联征,腹痛、压痛、肌紧张,以及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体温增高,查血会发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的可以导致感染性休克,所以急性腹膜炎也是非常严重的,一定要在发生的时候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及时用药。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