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症状描述:

匿名用户

医生回答

张杰

向他咨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问诊记录
其他文章
  • 纤维三角软骨盘损伤,要去运动医学科吗,对的,医院有没有 个科,看这个病的医生非常少,所以要找大一点的医院。

  • 本期话题:左侧睡压迫心脏?这种睡姿才是真有害!

     

    更新时间:每周2、4

     

    视频来源:京东健康官方抖音号

  • 打了新冠疫苗两个月后,发现怀孕了,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大家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是19年底出现的。它其实是一个针对新冠的疫苗,对医生来说它也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它到底对孕妇、对胎儿的安全性怎么样,目前也没有很长的观察时间,也缺乏很丰富的临床数据。就是说没有哪个医生能够明确的回答你,到底新冠疫苗对孩子有影响,还是没有影响。 但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在不能明确的判断它有没有影响的时候,一般还是建议打完疫苗以后,至少半年再怀孕。 打完新冠疫苗后怀孕应该是你自己没有做好避孕措施。如果现在已经怀上了,你又很想要的话,也没有必要因为之前打了疫苗这个不确定的因素,就不要这个孩子,后期注意一定要按期做产检。

  •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的治疗,应在降压的同时,积极降血脂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血脂增高,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2/3,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成分,是不利于人体的有害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占1/3,具有从动脉壁清除胆固醇的作用,是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胆固醇既有发病的作用,也对健康有保护作用,含量过高有害,含量过低也不利。有人提出胆固醇过低的人易患脑出血,但尚待证实。甘油三酯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因素。甘油三酯高的人要少吃糖和脂肪,少喝含糖饮料,因糖多可增加甘油三酯的含量。

    临床常用的高血脂症是个名词,但不是“病”。大多数高血脂的人都可以从调节饮食和增强体育活动得到自我调整,这是既经济又实用的长远之道。预防保健措施无效才有必要由医生考虑服用降脂药。下面是一张血脂化验单,包括检查内容和正常范围,供您对照自己的血脂结果,调节饮食结构。

  • 安全期避孕靠谱吗?别再信哪些“大猪蹄子”了姐妹们,那些对你说安全期避孕靠谱,不用戴套的“大猪蹄子”,可千万别傻傻的相信了。

    用三点简单说明为什么安全期避孕不靠谱。

    1. 安全期并不是绝对的安全,只能说同房怀孕的概率会比较的小。
    2. 女性的排卵周期受各种因素影响,所以一般女性的安全期是不太容易推断的。月经延迟或者推前,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安全期的变化,非常容易出现意外怀孕的情况。
    3. 每天都要观察阴道分泌物,测量基础体温确定是不是安全期相当麻烦,带个套套,简单方便。

  • 1、吃母乳的小朋友比吃配方奶粉的小朋友要“精瘦”(精灵瘦弱)。

    2、‌3 岁以前的身高与营养密切相关。在鲜奶和配方奶粉之间,建议配方奶粉,因为配方奶粉为强化加强。

    3、‌性发育早熟影响女孩的身高机制:主要影响最终身高,性早熟可能使骨龄发育提前,本来 10 岁,骨龄都 12 岁了,而女孩骨龄长到 14 岁便不再生长,故需要干预,使骨龄的生长延迟。

    ‌3、脐疝不主张按压,如果干预比较积极,可以选择去当地三级甲等医院的小儿外科去咨询,也可以不处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能力增强,基底部缩小,脐疝症状得到改善;而且按压后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导致脐部感染,最终导致败血症。

    4、‌长期吃母乳的婴幼儿容易导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低钙血症”;但相比于配方奶粉,还是要选择母乳,因为母乳所含有的“免疫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是配方奶所没有的。

    5、‌WHO 建议母乳可以喂养到 2 岁,11-12 月配方奶的奶量要达到 600-800ml,1 岁以上奶量要达到 500ml。

    ‌6、足月低体重儿,如果 3 岁以内营养追加得好,还是能够将体重追得上,如果 3 岁以内营养追加不上,会影响成年后身高。

    ‌7、儿童长期不闭嘴巴,容易嘴皮上翻,牙齿突出。

    ‌8、母乳喂养的胎儿,大便次数多,多为稀便,不要惊慌。母乳喂养的胎儿,容易贫血,缺铁性贫血。

    ‌9、如何指导婴幼儿咀嚼功能?成年人当着婴幼儿的面夸张的咀嚼 20 下,发出声音,好像很香的样子,然后吞咽,让小朋友看到,带动小朋友学习咀嚼,而且饭菜不能煮得太软。

    ‌10、一般医学推荐断奶的时间为 10 个月以后,那个时候婴儿对奶粉也比较适应了,辅食也比较稳定了,对婴幼儿的影响较小。

  •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长得矮问题上不以为然,都现在这个年代了,还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长的矮,是发育晚,以后会追上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正是因为家长的这种误区最后耽误了孩子长高的最佳时期,后悔不已。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孩子矮小症的几率与前几年相比增长了很多,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身高增长水平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良好与否,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

    由于现在孩子的压力大,有些孩子作业多的每天晚上都熬夜写作业,或者是家庭因素,都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矮小症。

    矮小主要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种族、同性别的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者,或 3 岁以后每年生长速度低于 5 厘米等。

    矮小症如此多的危害,而家长和社会却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 01 缺乏营养导致,给孩子疯狂补充营养

    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都觉得孩子长得矮是因为缺乏营养造成的,于是就给孩子买大量的补品给孩子吃,但是过度进补会导致骨龄的过快增长,使骨骼生长的潜能一点点流失,这是非常错误的一种方法。

    02“晚长”的老观点

    孩子长得不高,很多人都觉得没事,反正后面会长得,早长晚上都一样,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有多少孩子因为没有及时干预成年后身高不达标准,深受其痛苦折磨。青一般孩子春期是高突长的一个阶段,正常的孩子都会有 2-3 年的快速增长的时间性激素的分泌和生长激素的增加会促使孩子长高,会导致身高的突增。但是有些儿童青春期的身高增长不是很明显甚至不增长。

    03 对广告的增高产品的迷信

    很多电视上,网络上打的广告,说的效果很好,吃了就能长高,一看就是打广告,然而却有很多家长因为过于着急而相信,结果花钱买了,孩子吃了没效果。

    04 忽略过早发育的孩子

    由于性早熟是导致身材矮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忽略了过早发育的孩子。

    不论是矮小症的诊断,还是矮小症的治疗,都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能通过某个单一的指征就判断孩子有矮小症。家长要相信矮小症如果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长高的!

  • 临床表现不同

    “耳石症”与“颈性眩晕”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患者难以区分清楚, 非专科的医生也易误诊误治。

    “耳石症”是分属于耳鼻喉科的一类典型的外周性前庭功能异常而引发的疾病, 英文简称(BPPV ), BPPV 的临床症状主要特点: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而突发眩晕。

    眩晕为旋转性, 多数持续数秒至 1min 左右, 在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方面, 具有区域局部反应的特点即并非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良反应。具体的不良反应症状包括了恶心、呕吐、心率不稳等症状。另外, 患者感官上还会出现身体漂浮感强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视等现象。从临床症状的出现时期判断, 症状主要出现在晨起, 躺下、翻身时发作, 发病前无任何先兆, 重复诱发体位眩晕可重复出现。特征性位置性眼震, 是其重要体征。

    “颈性眩晕”则是分属于骨科和眩晕门诊的一类典型疾病,患者出现眩晕的主要原因在于, 其椎动脉由于发生压迫而引起的头晕。

    是一种由于颈椎源性病变, 导致椎动脉供血障碍, 引起小脑和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 继发眩晕或头晕。

    颈椎小关节紊乱可能是导致眩晕或头晕的直接原因。头晕主要特征为:头昏眼花, 感觉身体漂浮的, 走路像是踩在棉花上, 担心会摔倒或害怕失去意识。多在头颈较大幅度扭转、低头、仰头时容易诱发。多伴有耳鸣、恶心、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临床表现。头部姿态异常, 颈肩部疼痛是其主要体征。

  •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外科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术后喉神经和旁腺损伤等重大并发症的发生率得以明显下降,因而引起对其他并发症诸如颈部不适感和切口瘢痕等的关注越发突显。

    低领弧形切口是目前甲状腺手术的主流入路,其优点包括切口与甲状腺距离最近、创伤小、易操作、安全性高等。

    但术后>50%的病人会出现吞咽牵拉感和颈部压迫感等不适,即使在 2~5 年后仍有 37%的病人症状持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焦虑心理。

    颈前区解剖和功能概念

    颈前区是指双侧胸锁乳突肌内缘间的三角形区域,是甲状腺手术影响最为相关的区域。甲状腺手术对该区的皮肤、颈阔肌、带状肌、神经及疏松结缔组织的损伤,是引起术后颈前区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

    颈前区功能既往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学者将甲状腺术后颈前区感觉异常称为功能性甲状腺术后综合征。

    颈前区功能损伤的表现和原因

    1 感觉功能

    主要包括手术区域的压迫感、异物感、麻木感及针刺感等。颈部感觉神经主要来自于颈丛浅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并分为枕大神经、耳小神经、锁骨上神经及颈横神经四支,颈前区的感觉功能主要由颈横神经支配。颈前正中切口将不可避免地损伤颈横神经末支,导致皮肤麻木感、异物感及 2~3 月后感觉神经愈合引起的针刺感。术后早期的感觉异常主要由炎症水肿所致,表现为疼痛及压迫感;术后中长期则以喉气管区域瘢痕增生和感觉神经损伤为主,表现为异物感、麻木感及针刺感。

    2 运动功能

    主要指吞咽不适和牵拉感,发生率为 20~58%,术后早期及长期均可出现。其原因与气管插管、手术损伤、瘢痕粘连及患者心理有关。手术神经损伤及术后颈前区各层组织间的粘连,是降低喉气管结构活动的主要因素,而喉气管结构活动度的下降直接导致术后吞咽牵拉感。这些纵横交错的粘连可发生于皮瓣与胸骨舌骨肌间、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间、胸骨甲状肌与气管表面及颈白线与气管和皮瓣间。此外,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损伤颈袢肌支的细小分支,从而影响吞咽时一系列精巧的肌肉运动。

    3 美观功能

    脖颈之美往往是直接暴露在外,且最能体现女性气质的。长期以来,手术后的颈前瘢痕一直是患者尤其是年青女性恐惧手术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部分瘢痕经历较长时间后会淡化,有些甚至难以辨别,但仍有较高比例出现增生,甚至瘢痕疙瘩。目前临床上仍无法精准预测患者术后瘢痕的转归,即使以往没有瘢痕体质,手术后也有可能出现瘢痕增生,一旦瘢痕疙瘩形成,将严重影响颈前美观。

    倘若手术能在治愈疾病的同时,减轻或是避免颈前区的损伤,使患者术后颈前的感觉和运动及外观形象得以极大保存,不仅可消减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更易接受手术而获得及时治疗,且又能加快术后的康复,增加病情的私密性和自信心,对患者和医生来说意义都是重大的。

    因此,如何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同时,保护好颈前区功能,减少颈部不适症状的发生,一直是甲状腺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

  • 肝脓肿相对而言并不严重,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危害自身安全。

    肝脓肿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确诊后早期及时采取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如果脓肿较大,需要联合介入治疗。通过规范治疗,一般来说并不严重。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胸膜炎、败血症等,其中脓毒症是影响肝脓肿预后的重要并发症,并发病脓毒症的患者病死率较高,情况较为严重。

    肝脓肿是否严重无法一概而论,一旦确诊需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接诊医生

<
擅长:
擅长:

好评率

%

在线问诊量

立即咨询

扫一扫 立即下单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

已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