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深静脉血栓可能引发猝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由于静脉血管被小血栓阻塞,导致血液回流不畅的疾病。最常见的部位是下肢静脉。这些血栓如果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PE),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死亡率高达50%左右。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接受骨科大手术(如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髋部手术)的患者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未经预防者,客观观察到DVT的发生率高达40%~80%。其他常见的继发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吸烟、妊娠、产后、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异常、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更高。
如果您突然出现腿肿、脚肿、脚痛、腿痒、局部皮肤有紧绷感等症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些老年人误以为按摩能消肿,实际上如果是因为静脉血栓引起的脚肿,按摩不仅无法消肿,反而可能引起肺栓塞,甚至可能导致猝死。另外,如果您有下肢静脉血栓,突然出现活动后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与呼吸相关的胸痛,甚至伴有咯血等症状,应当警惕肺栓塞的发生,及时就诊接受治疗。
对于大手术后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曲,影响静脉回流。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24h后就应开始做下肢抬高训练。不能下床者,应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作踝关节的跖屈、背伸运动,内、外翻转运动,足踝做”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士或家属被动向心性按摩下肢腿部。
中风偏瘫的患者因为长期卧床,下肢运动减少致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在下肢静脉,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般与管壁轻度粘连,容易脱落,脱落的游离栓子可引起肺栓塞等严重病变。因此,这类患者需要多吃素食、青菜、水果,避免或少吃油腻食物,防治血液高粘滞状态;并且要常常推拿按摩或者活动患肢,帮助其血液循环。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引起足够重视,与医生联系。
一旦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尽早治疗。早期治疗中最基本的是抗凝治疗,抗凝药物可以抑制血栓蔓延,有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从而减轻症状,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手术是治疗血栓的有效办法,可以迅速解除静脉梗阻。部分患者需要医生评估,如果病情需要应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这样能够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服用静脉血管活性药物:如黄酮类、七叶皂甙类等。前者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从而改善症状。后者具有抗炎、减少渗出、增加静脉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壁等作用。另外,一些物理治疗方法如加压弹力袜和间歇气压治疗均可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淤血和水肿,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