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2018年版)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5.94/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6.89/10万。由于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了提高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制定了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南(2018年版)。
淋巴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体格检查要注意淋巴结、肝脾的大小和伴随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超声和内镜等。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需要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术等,尚无一种方法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淋巴瘤的治疗原则是以内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和放疗等。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预后风险评估和分期等因素而定。对于某些淋巴瘤类型,需要进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放疗。放疗是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疗线束、射野和剂量的选择由具体病例的治疗目的和诊疗条件决定。可以采用光子、电子和质子等射线束以达到对靶区的合理涵盖及正常组织的最大保护。复杂放疗技术如调强适形放疗、屏气和呼吸门控、影像引导、甚至质子治疗,可在特定情况下,特别是在以治愈为目的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中,显著提高临床获益,予以酌情推荐。
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包括分期、IPI评分、LDH水平、ECOG评分、年龄、性别、一般状态、肿瘤负荷、肿瘤侵犯的部位和类型等。根据不同的淋巴瘤类型和预后因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性治疗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临床治愈或疾病长期无进展生存,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