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特征、治疗策略与预后因素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特指ER、PR、HER-2均阴性的患者,占乳腺癌的15%左右,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15%。该类型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为导管癌,高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并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极相似,常伴有HER1、基底细胞角蛋白、c-Kit、EGFR及CK5/6的高表达。由于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无效,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铂类药物和一些新药正在试验中。
三阴性乳腺癌可以广义上分为浸润性导管癌和其他组织类型(髓样癌、鳞癌和粘液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再分为基底细胞样癌(Basal-like)和非基底细胞样癌。基底细胞样癌绝大多数但并非100%是三阴性乳腺癌。多数学者认同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细胞角蛋白IHC染色阳性、BRCA1基因突变、EGFR过度表达、P53基因突变和对导致DNA断裂的药物敏感等特点。
在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中,按照基因组分析结果和生物学特性将乳腺癌划分为Luminal、HER-2+和Basal-like三大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治疗方法。Luminal型的特点为ER+和/或PR+,是内分泌治疗的敏感肿瘤;HER-2+型的特点为ER-/PR-/HER-2+,对曲妥珠单抗治疗敏感;而Basal-like型的特点为ER-/PR-/HER-2-,对化疗极为敏感,但预后极差。
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包括:导管癌,高组织学分级,肿瘤侵袭性强,切缘易受侵,多伴有淋巴细胞受侵及中心纤维化带,发病年龄小,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因素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状况、复发部位、无病生存期等有关。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化疗上,包括微管稳定剂、卡铂/顺铂、抗血管生成药物、Dasatinib、EGFR抑制剂等。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也被广泛应用。放疗和靶向治疗也在研究中,但尚无明确的效果。
总的来说,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因素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