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防治: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随访监测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后可能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对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为了防止和治疗丙型肝炎,国内专家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请注意,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现有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任何临床诊疗指南都不应被视为一成不变的规则。
目前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严格筛选献血员、推行安全注射、对有性乱史者进行定期检查、建议HC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采取避免羊膜腔穿刺、缩短分娩时间和保证胎盘完整性的方法。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素(IFNα)和利巴韦林是抗HCV的有效药物,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前应进行HCV RNA基因分型和定量,以决定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对于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的患者,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随访监测非常重要。治疗前应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治疗期间每个月检查ALT,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每两个月检测1次。同时,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和甲状腺功能,并监测不良反应的出现。对于无治疗指征或存在禁忌症的患者,肝脏活检、生化学检查和肝硬化患者的随访也很重要。
提高丙型肝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医务人员应在治疗开始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本病的自然病程和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疗程、疗效和费用等,并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和减轻的方法,以及定期来医院检查的重要性,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鼓励,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