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自然老化还是疾病?
在探讨骨刺是否属于疾病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骨刺。骨刺,也被称为骨质增生,医学上更正式的术语是“骨疣”。它是由于关节软骨的磨损和破坏,导致骨头本身进行修补、硬化和增生而形成的。这种现象类似于皮肤老化形成皱纹,是一种自然的老化过程,而非疾病。
人体内存在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自我平衡机制——代偿机制。骨刺正是这个机制的体现,是人体为了适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可以将骨刺视为骨骼的修理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关节软骨退变,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为了重新获得关节的稳定,关节周围骨膜下会出现出血、骨化、增生,形成所谓的“骨刺”。从这个角度看,骨刺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骨刺并不能被“消除”。骨刺的本质就是骨头,不存在可以直接溶解骨头的药物。虽然骨质增生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具体到每个人,骨质增生的程度是有限的,不会无限制发展下去。当新的平衡建立,脊柱或关节重新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骨质增生自然会停止,并且疼痛等症状也会消失。
许多人担心骨刺会“扎到肉”,但实际上,骨刺的形状大多是光滑的、鳞片状的,不会刺入肉中。绝大多数的骨刺没有明显症状,只是悄然生长,维持机体的平衡。然而,如果增生的骨质较大,累及了神经和血管,或者引起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可能会出现疼痛、麻木、红肿、运动障碍等症状。对于没有明显不适症状的骨刺,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但一旦继发病变加重、出现不断加重的临床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
虽然骨刺不是疾病,但我们仍然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例如,对于膝关节骨刺,中老年人可能会错误地认为骨刺越磨越好,实际上恰恰相反,过度磨损反而会加重病情,严重者甚至需要关节置换。因此,得了骨刺后,应该采取科学的养护措施:在疼痛时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动作;适当进行运动,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的锻炼,避免关节过度负重;及时减重,减轻膝关节的受力;避免受凉,穿暖和的衣服;对于足跟骨刺,选择柔软的鞋子,避免长期站立和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