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病因、诊断与治疗策略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B细胞恶性肿瘤,特征为骨髓微环境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这种疾病会导致骨基质和骨小梁大量破坏,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也就是所谓的骨髓瘤骨病。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和高钙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MM的发生率在美国约为3-4/10万人,每年新增13,500名患者。黑人比白人更容易患病,男女比例为3:2。过去30年来,MM的发生率增加了400%,其中5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也在增加,这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但也有3%的患者年龄小于40岁。
MM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正常骨重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引起的旧骨重吸收与成骨细胞引起的新骨重建维持一动态平衡。然而,在MM中,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骨质破坏。RANKL/OPG系统是OC生物学中必要的最终的效应因子,MM中存在RANKL/OPG比率失衡,这种变化与MM骨病的发生有关。
MM骨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痛和溶骨性骨质破坏。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痛,常见于腰背部、胸骨、肋骨和下肢骨骼。由于患者常有严重骨质疏松,可能在稍用力或不经意情况下发生病理性骨折,甚至引起神经系统症状。高钙血症发生于30%的患者,可能引起乏力、口渴等症状。患者也可能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由骨髓向外浸润骨质、骨膜及临近组织形成肿块。
MM骨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实验室检查:骨髓浆细胞>10%,并有异常浆细胞;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检查和β2微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MM骨病的策略包括:适当活动以防止骨质脱钙;化疗或干细胞移植;纠正骨痛和高钙血症,常用双磷酸盐;止痛;骨折整形;局部放疗;以及新药物的应用,如抗RANKL疗法、抗MMP疗法和抗IL-6抗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