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疾病,特点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它在全球范围内是血液系统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多发于老年人群。尽管目前还无法根治,但随着新药的问世和检测手段的提高,MM的诊断和治疗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两年更新一次的中国MM诊治指南对于提高我国MM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MM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CRAB”症状,即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和骨病等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表现。诊断标准、分型和分期是MM治疗的基础。根据异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类型,MM可以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和不分泌型。传统的Durie-Salmon(DS)分期体系和修订的国际分期体系(R-ISS)被广泛应用于MM的分期。
在鉴别诊断中,MM需要与其他可能出现M蛋白的疾病区分开来,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冒烟型WM及IgM型MGUS、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骨外)、POEMS综合征、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P)、浆母细胞性淋巴瘤(PBL)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等。骨损害也需要与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等鉴别。
MM的预后评估和危险分层主要依据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和治疗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等三个大类。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体能状态、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估(GA)评分、Durie-Salmon分期、R-ISS分期和治疗反应的深度和微小残留病(MRD)水平等。疗效评判标准主要参考2016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标准,包括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微小缓解(M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等传统疗效标准,以及持续MRD阴性、流式MRD阴性、测序MRD阴性和原有影像学阳性的MRD阴性等MRD疗效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