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治疗方法、自我发现与手术选择
骨肉瘤是一种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30-50岁的成年人。其特点是肿瘤细胞产生骨样基质,易早期发生远处转移,尤其是肺转移。继发性骨肉瘤是指继发于其他已存在的骨病变或放疗后,临床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如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或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均可继发骨肉瘤。
创伤是否会增加骨肉瘤的发生率目前还没有循证学证据,但许多骨肉瘤患者的症状往往在局部受创伤后发生或者变显著。骨肉瘤引起的疼痛往往伴有局部软组织肿块,或者早期肢体出现无痛性肿块,逐渐疼痛,其疼痛性质以夜间痛或休息痛为明显,药物一般无效或效果不佳。生长痛一般为短时间疼痛,肢体不伴有软组织肿块,同时夜间痛或休息痛不明显。
自我发现骨肉瘤比较困难,但如果青少年肢体不明原因肿胀伴疼痛,尤其是夜间痛或休息痛时,应引起警惕,可能是骨肉瘤或者其他恶性骨肿瘤的征兆,需要尽快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手术只是骨肉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单纯手术并不能使骨肉瘤患者治愈,必须结合新辅助或辅助化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目前,骨肉瘤的5年治愈率一般为50%-60%。
截肢与否主要是根据术前全身及局部检查来判断,尤其是要结合就诊时和术前局部的MRI影像来判断。如果肿瘤侵犯局部血管神经,则丧失了保肢条件。保肢手术的适应症包括:Ennecking分期IIA期,对化疗反应好的IIB期,主要神经血管未受累;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条件允许,可以达到广泛性切除;无转移灶或转移病灶可以治愈;患者有强烈的保肢愿望;经济上能够承受高额的化疗费用。保肢手术方式多样,关键在于采用合理的外科边界完整切除肿瘤,广泛切除的范围包括瘤体、包膜、反应区及其周围部分正常组织。
转移到肺部后,是否还能手术治疗需要根据转移部位、大小、数量及对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效果来综合判断。一般来说,数目不超过3-5个可手术或介入治疗。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是目前国际上的共识,但如果患者不耐受化疗、肿瘤过大或者疾病进展很快,则可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术前化疗一般不会增加手术难度,但对于部分对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或者化疗期间肿瘤不缩小反而增大的患者,则保肢及预后效果比化疗敏感患者欠佳。骨肉瘤术后一般建议9-12次术后化疗,化疗药物要兼顾杀灭肿瘤与人体耐受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