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老年人心理健康:共筑老龄化社会和谐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亿,占比10.1%,首次突破10%。哈尔滨市60岁以上老人有122.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2.4%;80岁以上老年人有16.4万人,占老年人口数量的13.6%;空巢老人达53.9万人,占老年人口数量的47.8%;部分丧失和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有20.9万人,占老年人口数量的17.3%。
传统的健康观认为“无病即健康”,而现代医学的健康观则强调整体健康,包括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1990年第40届世界卫生组织哥本哈根大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旨在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中,如果绝大多数老年人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那么社会发展就不会受到过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此,保持老年人健康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难题的良方,也为世界各国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不仅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反之,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压力过大,则可导致机体衰老加快,各种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病率上升。老年人中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常见的有神经衰弱及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疑病症、老年痴呆症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衰弱和疾病、精神创伤、环境变化。衰弱和疾病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环境变化也可能加速衰老过程。老年人应通过维持积极的心态、加强自我调节、创造愉快心境、重建新的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来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发挥作用,建立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网,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舆论,满足老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单位、邻里、家庭及亲友等都应对老人给予关心、安慰、同情和支持,为老人开辟娱乐场所,指导老人过好晚年生活。加强老人的社会保险和法律保护,为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享受天伦之乐,欢度晚年提供社会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