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裂: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腰椎峡部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指的是腰椎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骨质缺损不连续。这种情况多为双侧,通常是由于峡部反复受应力刺激而导致的疲劳骨折,也可能是先天发育不良所致。腰椎峡部裂的发病率约为5%~6%,其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与种族、性别、家族遗传、运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从事跳水、体操、举重等高强度运动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40%。在具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发病率也明显升高(17%~34%),且发病年龄普遍较小,因此青少年人群腰痛应高度怀疑腰椎峡部裂。
腰椎峡部裂的主要症状是腰痛,尤其是在弯腰、负重或长时间站立后加剧。由于腰椎整体具有生理前凸,椎体有向前滑移的趋势,而峡部就好比牵拉上下椎体的绳索。当峡部完整时,腰椎整体保持稳定;而当出现峡部裂时,如同牵拉椎体的绳索断裂,对抗剪切应力的能力丧失,就会导致腰椎失稳,逐渐出现腰痛症状。严重时可压迫病变节段的神经根,出现臀部及下肢放射痛等神经刺激症状,日久甚至可致神经损伤而出现麻木、乏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诊断腰椎峡部裂主要依靠腰椎X线斜位片检查和腰椎CT三维重建检查。前者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峡部裂,但仍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显示不清而导致漏诊;后者则是确诊峡部裂的最佳检查手段,可以清晰显示峡部裂的所在部位。
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方法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发病时间的长短。如果为急性损伤导致的峡部裂,需要在医师严密观察下进行制动,尽量争取通过保守治疗获得峡部断裂区的顺利愈合。陈旧性峡部裂患者,如果无明显症状,或腰痛不足半年的患者,只需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弯腰负重等危险动作,症状发作期最好佩戴腰围或胸腰支具,并配合腰背部的肌肉锻炼,必要时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峡部断裂区局部封闭治疗。仅当上述治疗方法无效,并且腰腿痛时间超过半年的患者,才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腰椎稳定,防止腰椎失稳及腰椎滑脱的进展,解除腰痛及由于神经压迫导致的下肢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