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肠坏死被切掉 母亲捐献自己回肠救子
“儿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当无肠的儿子需要救命时,伟大的母亲义无反顾地躺上手术台,割下了自己的回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主动为这对来自潮州的母子免去了20万元的医疗费,并成功实现了华南首例亲体小肠移植,为医学界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来自潮州的凡凡(化名)年仅15岁,2003年因肠系膜根部长了淋巴瘤,小肠发生急性扭转,导致大部分小肠坏死。在当地医院进行手术切除坏死部分后,凡凡的小肠只剩下8cm,成为了一名“无肠”人。从此,凡凡只能依靠静脉营养维持生命,体重一年内急剧下降10公斤,家庭负担加重。
为了挽救凡凡的生命,他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中山一院寻求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多次会诊论证,医院决定为凡凡实施小肠移植手术。考虑到非亲属小肠移植存在高达60%~90%的排斥可能性,而亲体移植的排斥可能性仅为10%,医院最终决定选择亲体移植。
为了手术顺利进行,凡凡的母亲说服了家人,毅然决然地躺上了手术台。中山一院得知凡凡家庭经济困难,主动免除了20万元的医疗费用。1月11日,手术顺利进行,6个小时后,手术成功结束。术后第三天,凡凡的母亲就可以下地走动,与儿子团聚。目前,凡凡肠道吸收功能测定显示,移植小肠吸收功能已超过自体小肠,体重也增加了近2.5公斤。
专家表示,只要安全度过排斥观察期,凡凡应该能像所有健康的孩子一样成长。这一案例不仅展示了亲体小肠移植的可行性,也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和医院的责任担当。
小肠坏死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当肠道发生扭转、狭窄或梗阻时,可能导致小肠坏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小肠坏死患者,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坏死部分、肠道吻合术以及小肠移植等。
小肠移植是一种治疗小肠坏死的有效方法,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亲体小肠移植具有排斥可能性低、手术风险小等优点,成为小肠坏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亲体小肠移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并发症、感染等。因此,在进行亲体小肠移植前,患者和家属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
此外,小肠坏死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等。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科学的保养,小肠坏死患者有望获得良好的预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我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医疗技术。该医院成功实施华南首例亲体小肠移植,为小肠坏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总之,亲体小肠移植为小肠坏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为挽救患者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这一案例也提醒我们,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