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不能烤成深色,欧盟立法限制食品中致癌物含量
薯条作为比利时的一大美食,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近期欧盟实施了一项新的法律,对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无疑对薯条的制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由美拉德反应产生。美拉德反应是淀粉在过高温度下,与氨基酸和糖发生反应,最终生成丙烯酰胺。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定义为2A类致癌物,即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
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证实,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对所有年龄段的消费者都有致癌风险,是公共健康的一大威胁。欧盟曾寄希望于食品工业和餐饮业能够自我约束,但效果甚微。
为了降低丙烯酰胺的生成,欧盟通过了一项法律,对一系列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设定了安全水平。例如,婴儿食品的安全水平为40微克/千克,饼干为350微克/千克,薯片为750微克/千克。欧盟委员会每三年将对这些安全指标进行一次审查,目的在于逐步降低该指标。
这项法律对食品生产者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薯条不能炸得过焦,白面包不能烤成深色等。
除了薯条,还有许多其他食物也可能产生丙烯酰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癌变”食物信号,帮助我们识别并避免摄入过多丙烯酰胺:
1. 发黄发褐:红烧肉、烙饼等食物经过高温烹制后,颜色会发黄发褐,同时释放出诱人的香气。这类食物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丙烯酰胺。
2. 有哈喇味:食用油、坚果等食物中的脂肪在紫外线、氧气和水分的影响下,会发生氧化,生成小分子的醛类、酮类等物质,同时产生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俗称“哈喇味”。这类食物可能含有较多的丙烯酰胺。
3. 有氨水味:腌肉、海米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储存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产生氨水味。这类食物可能含有较多的丙烯酰胺。
4. 变焦:炸鱼、烧烤等食物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杂环胺。这类食物可能含有较多的丙烯酰胺。
5. 发霉发苦:花生、瓜子等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变质,产生毒素。这类食物可能含有较多的丙烯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