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需要注意啥???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治医师刘宇
刘宇,主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院区),中医呼吸科
 高血压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低血压给健康造成的影响许多人尚未认识。在门诊经常听到病人向医生说自己早晨起床时感觉精神疲惫、头晕、眼前发黑,在床上躺一会儿好一些,尤其午饭后嗜睡,精神无法集中,到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这有可能是低血压在作祟!

忽然站起来会眼前发黑?

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是,当我们躺着或蹲着的时候突然站起来,血压会瞬间降低,导致头晕,过一会儿可以自行恢复。
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下肢血管贮血增多,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低,上身血压下降。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使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促进周围静脉血回流的机械作用加强,加上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则可纠正上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如上述代偿功能失调,上身血压将显著下降,当收缩压降到6.67kPa以下,导致脑循环灌注不足,就会发生头晕、昏厥等症状。
 
那么,以医学的标准来看,到底什么才是低血压呢?
 
什么是低血压?要紧吗?
一般来说按常规测量法,测得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0/0.8kPa)时,可称为低血压。正常血压有昼夜波动,24h内最大差值可达40mmHg(5.33kPa)还有季节性波动,故应在不同日的同一时间多次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方可对低血压做出判断。但血压的正常变异范围相当大,不易以一个数值代表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的正常血压,所测的血压值,可供参考。
睡眠、怀孕、身体的不同姿势、吃不同的食物或吃某些药等,都会引起血压的短暂改变,这种血压波动也属于正常情况。
 
       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去医院寻求医生帮助呢?我们接着来看。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
      偶尔血压偏低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如果长期血压偏低,就要留个心眼儿了。
      长期存在这种情况的话,就要留意自己有没有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疲惫、眼前发黑、眼花、恶心、提不起精神和怕冷,甚至晕倒等情况发生,如果有,就需要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血压偏低了
自己需要注意什么?
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是十分关键且重要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药物治疗。当然,我们自身也需要配合治疗,从以下几个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善:
 
1. 多喝水,少饮酒
喝水能增加血容量,并且降低脱水风险,但是酒精会通过扩张血管而导致血压降低。
 
2. 避免长久站立或突然改变体位姿势
在捡取地上东西时,不宜直接低头弯腰,应先蹲下。夜起或早晨起床之前要先在床上活动一下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起床过猛,以防短暂性大脑缺血。生活环境温度不要过高,以免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尽量少穿衣领太高、太紧的衣服,防止压迫到颈动脉窦引起血压骤降而昏倒。
 
3. 生活规律,注意休息
劳累、睡眠不足会使血压更低,因而应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劳、熬夜。每天睡觉前最好能洗个热水澡,加强血液循环,但时间不要太长,入浴时要小心突然起立而晕倒。
 
4. 调整饮食,增加营养
中国传统养生医学认为生姜、桂圆、红枣、核桃、人参、五味子、山药等食物有助于健神补脑,改善低血压现象。
 
5. 听从医嘱,缓慢降压
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在医生指导下平和缓慢地降压,不可过于心急,一下子把血压降得过快过低。重症低血压并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必须给予积极治疗,防止因灌注不足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或心肌缺血等严重后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