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身体越来越瘦是何因,该怎么办?
众所周知,肥胖容易造成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控制,引起 2 型糖尿病,而且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是大腹便便,体型肥胖的,于是多数人就形成了这样刻板的印象:胖人容易得糖尿病,潜意识中认为得了糖尿病还是瘦点好。诚然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地控制体重对血糖控制有好处,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等代谢指标,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少数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完全停药。于是“以瘦为健”也成了诸多糖友的追求目标。
诸事皆有两面性,度的把握很重要。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肥胖固然要重视和干预。但是,过度消瘦也未必就是好事,这不这样的事情就让王先生碰上了。
王先生今年 62 岁,退休老师,身材中等,体重指数正常,有 10 余年糖尿病史,血压也偏高,本来一直口服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尚可。他平时比较喜欢运动,今年因疫情影响,出去锻炼的少了,几个月时间体重增加了 10 多斤,血糖控制的也不太好了,听朋友说格列齐特吃的多了会胖,降糖新药达格列净降糖、降压又减肥,看来挺适合他的,于是他就调整了降糖治疗用药,停了格列齐特,改成二甲双胍加达格列净片口服。他本就对自己的血糖很在意,现在疫情基本结束,户外活动也没啥限制了,他为了减重控制血糖就严格控制饮食,又拼命运动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体重减下来了,一个多月时间瘦了 20 多斤,老朋友们都说他有点太瘦了,他自己也感到不对劲,体重是减下来了,现在血糖也正常了,有几次还出现过低血糖,可人却没有精神了,总感到疲乏,抵抗力也下降了,一个月感冒不到,感冒 2、3 次,老伴怕他有其他病,催着他去医院看看,做了全面体检,也没发现什么异常,医生认为他可能饮食控制太严格,运动过量,加上药物因素,体重太低了,建议他增重,适当放宽饮食控制,运动不要太过量。
其实作为糖尿病患者也并非越瘦越好,长期体重偏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疲乏无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正确的做法是让肥胖者减肥、让消瘦者增重,最终让病人体重回归正常。那么糖友消瘦的原因都有哪些?消瘦后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笔者就这个话题做一简述,以飨读者。
糖友消瘦的原因都有哪些?
糖尿病本身引起的消瘦
部分新发糖尿病患者是以消瘦为主诉就诊的。葡萄糖是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地吸收利用,机体常常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量,致使脂肪和蛋白质消耗过多,因此患者会越来越瘦,这在胰岛素绝对缺乏的 1 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
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血糖控制不好,特别是血糖过高引起酮症酸中毒时会导致体重减轻。究其原因,一方面血糖过高,超出了肾糖阈(肾脏排泄糖的阈值),糖就从尿中漏了出来,形成糖尿,由于糖的利尿作用,形成多尿,热量和水丢失过多,人就开始逐渐消瘦;另一方面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器官组织不能很好的利用糖,反而脂肪消耗过多,分解产生热量;或者患者遭受劳累、感染、外伤等应激情况时,人体发生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快,脂肪大量分解的结局之一就是消瘦。
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
糖尿病易合并细菌感染,严重感染可导致蛋白质大量分解,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如果营养跟不上,势必引起患者消瘦,特别是感染结核或者原有的结核复发,会引起明显消瘦;
糖尿病易合并甲状腺疾病,一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无论甲亢还是甲减患者合并糖尿病的风险约是甲状腺功能正常者的 1.5 倍,糖尿病如果合并甲亢,机体本身处在高代谢状态下会出现消瘦;
糖尿病合并肿瘤的患者,其机体本身处在高消耗或疾病进展状态下,消瘦表现也会更加明显。有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中肿瘤发病率可高达 28.35%,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各年龄段最高的 1.16%的发病率;
糖尿病并发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轻瘫”或“功能性腹泻”,患者往往有纳差、早饱、腹胀、呕吐、慢性腹泻等症状,长此以往,也会因为食物吸收减少、营养不良而消瘦;
饮食控制过于苛刻
糖尿病固然需要控制饮食,但不能矫枉过正。有些糖尿病患者为追求血糖控制严格达标,不顾自身的身体状况,在饮食控制方面走极端,过于苛刻,天天忍饥挨饿,一日三餐素食,什么都不敢吃,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营养缺乏,因而也导致了身体消瘦。
运动量过大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运动量增加后,没有相应增加进食量,热量消耗明显大于热量摄入,长期以往,导致体重明显下降。
降糖药物的影响。
已知的二甲双胍、SGLT-2 抑制剂(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GLP-1 激动剂(比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都有减肥的作用,个别人使用后也会出现消瘦。这类药物对于肥胖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当然非常适合,但对于原本并不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造成患者的体重减轻。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判定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糖友是不是真正“消瘦”。可采取如下方法来判定:一般来说,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 10%以上时,才称为消瘦;体重指数 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小于 18.5 为体重过低,18.5~23.9 为体重正常,24.0~27.9 为超重,大于 28.0 为肥胖。
值得注意的是原来肥胖的患者,体重降至正常不是消瘦。
糖尿病患者消瘦后如何处理?
糖尿病患者出现明显消瘦时,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查找消瘦的原因,然后做出针对性地处置对策。
积极控制血糖
如果是糖尿病本身的问题,一般是血糖控制欠佳引起的,应积极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胰岛素促泌剂治疗,降低高血糖的同时还可以纠正代谢紊乱、促进合成代谢,有助于恢复体重;对糖尿病酮症患者,及时足量使用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酸中毒,酮症纠正后体重会逐渐回升。
积极治疗并发症或合并症
进行全面的体检,查找消瘦的原因,如果是由于某些并发症或合并症所致,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并发症或合并症(如胃轻瘫、甲亢、感染等等),并发症或合并症控制后身体消瘦的状况可以逐渐得到改善,恢复正常体重。
调整治疗药物
对严重消瘦者可以调整治疗药物,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如格列奈类、磺脲类)等有增加体重的副作用,但恰恰对消瘦患者可以起到增重的治疗作用。
平衡膳食
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调整食谱,适当增加营养,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意思是平衡膳食,控制总热量,而不是饥饿疗法,要规律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但同时更要保证好每天的优质蛋白摄入。优质蛋白包括:鸡蛋,鱼肉,虾肉,瘦肉,牛肉等食物。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也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并注意饮食结构多元化。
监测好血糖
无论是体型肥胖或是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也都应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水平。如果患者发现近期血糖波动比较大、体重也有明显变化,应当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来调整用药,同时配合合理的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让体重及血糖趋于稳定。
监测体重
糖尿病患者需要对自己的体重有所重视,要养成定期监测体重的习惯,可以每周、甚至是每日监测一次。如果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患者应当及时调整饮食或就医。糖尿病患者们可以在家放置一个体脂秤,随时监测自己的体重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