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你需要知道这些
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你需要知道这些
近日, “男子患胃癌,一查一家五口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新闻冲上热搜,让很多人心慌。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患病率排行第三症。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有什么关系?怎样能有效防治呢?本文详细介绍。
图片来源:微博
1.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什么关系?
幽门螺杆菌( Hp )是一种微厌氧、耐酸的 细 菌,它可以在人的胃内长期生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减轻胃黏膜炎症,促进溃疡愈合,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早在 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 W HO )就把幽门螺杆菌列为 Ⅰ类生物致癌因子。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比未感染人群高 2-6 倍。既往研究显示,约 75%~90% 的胃腺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2.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 - 口、粪 - 口途径传播。虽然成人感染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儿童仍然是易感人群。共用餐具、 毛巾等, 饮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杯具、接触唾液、呕吐物等都可能造成传播。
3.哪些人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人群普遍易感, 有以下情况的人群更容易危险:居住条件差、集体生活的人以及缺乏干净、稳定的生活水源的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共同生活的人,尤其是在共享生活空间和家居用品的情况下。
4.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大多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并未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少部分人可能会经历腹痛、恶心、反酸、烧心、口臭、食欲下降、反复打嗝以及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如果想自查,可以留意这些症状。
还可以选择非侵入性检测 ——碳 13 或碳 14 的尿素呼气试验,这是用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最简洁快速的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在清晨空腹或进食两小时后,用约 20 毫升温水服 1 粒尿素胶囊,静等 25 分钟后,用一次性吹气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吹气,然后将吹完气的样品交给检验医生就行了,剩下的交给医生判断。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做 粪便和唾液的 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查。
5.无症状感染也需要治疗吗?
2016 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明确指出: 14 岁以下儿童除非有明确指征,否则不作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根治治疗,幽门螺杆菌筛查主要是针对 18 岁以上的成年人。
除此之外,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不良反应风险,但是相比幽门螺杆菌潜在可能带来疾病和相互传播风险,临床上目前的主流观点对于幽门螺杆菌还是要积极根除治疗的。
6.如何治疗及用药?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标准 “三联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 PPI ) + 克拉霉素 +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成。这种方案由于服用药物少、不良反应相对低,曾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不过,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三联疗法的根除率逐步下降,许多地区根除率甚至到 80% 以下,已经不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推荐使用了。
标准 “四联疗法”包括 PPI+ 铋剂 + 两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或 甲硝唑 )。但需要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建议治疗;血液疾病、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不适宜进行根除治疗。
无论是 “三联”还是“四联”,服药周期通常都是 10 天或 14 天。都有可能出现比如头晕、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等一些不良反应,但一般在停药后会恢复。具体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周期,医生需要根据患者个性化情况评估选择。患者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医嘱,按规格和频次服药。
如果已经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有胃癌家族史、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等疾病,还是建议尽早就医,进行 幽门螺杆菌的 根治治疗。
7.哪些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定期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基本举措,能减少病菌的传播。此外,避免与已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分享个人物品,如餐具、杯子和牙刷, 提倡公筷和分餐制, 可有效防止病菌的传染。
在饮食方面,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避免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食物和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有助降低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 2 022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
南[ J ] . 中华消化杂志 ,2 022 , 4 2 (1 1 ): 7 45 - 756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 . 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 非根除治疗部分 ) [J] . 中华消化杂志 , 2022, 42(5) : 289-313
-
王丽莉,曾颖幽门螺旋菌感染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策略 [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9 , 31(5): 391-496
-
李兰娟,王宇明 . 感染病学 ( 八年制 )( 第 3 版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审核专家: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孔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