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死了”不是玩笑话!当你感到疲惫时,这些病找上门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快节奏推着走,从孩童到成年人,似乎都承受了来自学业、事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

 

很久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喝杯咖啡就能撑过半天;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十几个钟头,呼吸新鲜空气成了一种奢侈;没空好好陪伴亲人,下班到家老人孩子都已经睡去……

 

 

别拿累不当病,长期疲劳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教你科学对抗疲劳这个隐形“杀手”。

 

受访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许顶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 侃

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杨庆国

 

本报记者 丨江越

本文编辑 丨鲍捷

 

老觉得累,可能是病

 

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5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并死亡,相当于不到1分钟就有1人猝死。有研究发现,大多数猝死者生前都经历过连续加班和异常疲劳。

 

2018年,一项针对上海某中学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显示,96.59%的学生有下午打瞌睡、提不起精神的现象;81.23%的学生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

 

中年人更是因家庭、事业双重压力而疲惫不堪,数据显示,大城市七成白领都处于“过劳”状态,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连续出差、加班,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三餐不定,处于面色暗哑、头疼胸闷、易怒烦躁的状态,自嘲为“被累倒的一代”。

 

疲劳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在病理性疲劳中,有一种最易被人们忽视的疾病,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正式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据统计,全球至少1700万人受到该疾病影响,20~50岁的中青年较多。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10个大城市开展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初步调查显示,各城市人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0%~25%,且大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一年半以上,30%左右的人竟有长达5年的疲劳感。

 

一般来说,持续3~6个月不缓解的疲劳,并伴随低热或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系统的紊乱或损害,如脱发、睡眠障碍、体重增加或减少、厌食、腹泻等全身多部位不适的,可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这类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和身体内致敏因素增加,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患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风险都比健康人群高,而且患癌症和抑郁症的几率也随之升高。

 

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6%的慢疲患者就诊过,绝大多数患者认为这不是病,更有一部分人因睡眠障碍而自作主张乱服安眠药,造成严重的药物依赖,这部分人最终极易发展成为棘手的慢性疼痛患者——心因性疼痛。因此,识别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非常重要。

 

经常疲劳,警惕3类病

 

除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些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异常或过度消耗能量,从而导致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专家提醒,身体疲劳还应警惕以下几类疾病。

 

1. 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梗、心衰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常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容易疲劳、头晕、头痛、气喘等症状。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近日发布的研究也显示,易疲劳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尤其是一些患者长期感到疲劳,但经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却无明显心脏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应由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断以明确病因。

 

2.糖尿病


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最初都会感到疲劳乏力,但这种早期症状常被忽略,误以为是生活压力大、工作太累等原因造成,导致很多人的血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因此,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疲劳、乏力症状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尽早到医院就诊。

 

3.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国“癌症网站”2016年总结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机构的研究数据后提示公众,睡眠、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仍长期感觉疲劳的人群,需要警惕癌症、贫血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4件事帮你摆脱疲劳


排除疾病导致的疲劳,生理性疲劳在人群中更为普遍,通常发生于中青年人群,一般由压力过大、剧烈运动、睡眠不足、不科学减肥等主观原因以及天气、季节等客观因素引发,一般适当休息后便可缓解。

 

疲劳对人的影响一般分为两个层次,轻度疲劳会导致身体不适和认知能力下降,重度疲劳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障碍等。长期疲劳人群需要重视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必要时还可通过中医调理、辨证治疗逐步改善。

 

1.坚持锻炼,赶走疲劳

 

美国乔治亚大学研究发现,久坐会让人感觉很累,每周坚持锻炼3次,每次运动20分钟,能有效赶走疲劳,而且运动还有助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2.规律作息,定期体检

 

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是抗疲劳的关键。建议大家养成午睡习惯,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另外,无论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人,都要保证每年体检一次,以便对疾病早诊早治。

 

3.饮食规律,营养均衡

 

饮食上要尽量做到多样、均衡,远离“垃圾食品”。建议适量多吃些牛肉、深绿叶蔬菜、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因为缺铁会降低人体内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导致人出现思维迟钝、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另外,缺水也会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进而导致人体感觉疲倦,所以成年人每天至少需饮用1.5 升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4.心情愉悦,别太较真

 

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自己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不必过于追求完美,凡事别太较真。

 

同时,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感到焦虑时要学会积极调节,比如短期旅游、爬山远眺、跳舞唱歌、摄影绘画等都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

 


本期编辑:邓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大家还在看
心肌梗塞如何急救呢?

心肌梗塞如何急救呢?

#概述 #患病护理 #急救基础
李建华医生
李建华医生
三年前患过慢性心衰,可以跑步吗?

三年前患过慢性心衰,可以跑步吗?

#运动 #养生知识 #心血管内科 #呼吸内科
李建华医生
李建华医生
为什么发生心梗时,一定不要挪动地方?

为什么发生心梗时,一定不要挪动地方?

#概述
李建华医生
李建华医生
42岁男子常后背痛却突发心梗离世

42岁男子常后背痛却突发心梗离世

#疾病预防 #疾病检查 #胸背部症状 #心电图
方健
方健
心梗来之前,身体这几个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要及时检查

心梗来之前,身体这几个部位可能出现疼痛,要及时检查

#常见症状 #心血管内科
京东健康
京东健康
喝酒会招来心梗?不喝酒,爱吃这3样食物,血管受不了

喝酒会招来心梗?不喝酒,爱吃这3样食物,血管受不了

#蔬菜 #水果 #预防 #病因
金兰中医
金兰中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

#常见症状 #急救基础 #心血管内科
李建华医生
李建华医生
老年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心脏堵不堵,怎么能发现?

老年人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心脏堵不堵,怎么能发现?

#老年 #检查 #心电图
医学小侦探
医学小侦探
活动稍大就气喘,警惕心衰

活动稍大就气喘,警惕心衰

#疾病预防 #患病护理 #常见症状 #心血管内科
心内科疾病解析
心内科疾病解析
心梗后拒绝住院,为了省钱!心衰后不得不住,白干一年

心梗后拒绝住院,为了省钱!心衰后不得不住,白干一年

#检查 #常见症状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邸亮
副主任医师邸亮
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心梗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合理饮食 #饮食调理 #心理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 #心梗康复 #支架术后 #心梗 #支架植入 #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
心梗多久容易二次复发

心梗多久容易二次复发

#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复发 #心肌梗死 #冠心病 #心梗治疗 #冠心病预防 #心肌再灌注 #心梗复发 #心肌再灌注治疗
造成心梗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心梗的原因是什么

#心肌梗死病因 #心肌梗死 #高血压 #高血压原因 #高血脂 #糖尿病原因 #心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心梗原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原因
心梗患者不能吃什么

心梗患者不能吃什么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饮食 #心梗注意事项 #心梗饮食 #心肌梗死饮食 #心梗禁忌 #心肌梗死 #心梗 #饮食控制 #健康饮食
心梗喝酒有影响吗

心梗喝酒有影响吗

#心脏健康 #心肌梗塞 #心脏健康 #心肌梗死 #饮酒 #饮酒 #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梗 #心梗 #冠心病患者
老人心梗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老人心梗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药物治疗 #心梗预防 #心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预防 #心梗治疗 #老年人心梗 #心梗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药物治疗心梗 #介入治疗心梗 #搭桥手术 #心脏健康 #搭桥手术心梗
急性心梗症状

急性心梗症状

#戒烟限酒 #血压控制 #体检 #急性心肌梗死 #戒烟限酒 #血压控制 #体检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 #心前区疼痛 #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预防 #心前区疼痛 #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 #预防 #心力衰竭 #健康饮食 #运动 #心力衰竭 #健康饮食 #运动
心梗会死吗

心梗会死吗

#心脏病 #心脏病治疗 #生活习惯 #心梗预防 #心梗症状 #治疗建议 #心梗饮食 #心梗康复 #心梗 #预防措施
心梗和高血压有关系吗

心梗和高血压有关系吗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治疗 #生活习惯 #心梗 #动脉粥样硬化 #心梗 #动脉粥样硬化 #降压药 #高血压 #冠心病 #高血压 #冠心病 #预防
急性心梗救回来会怎么样

急性心梗救回来会怎么样

#心肌梗死 #生活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 #治疗 #治疗 #饮食 #动脉粥样硬化 #并发症 #康复 #急性心梗 #动脉粥样硬化 #并发症 #康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