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过期的食物竟然还能继续吃
在超市买食品的时候,相信有很多人第一件事就是看 生产日期。
诚然,对于食品来说,存放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安全、品质。如果发现哪个要买的零食快要临近过期,哪怕是再馋的吃货,也都会稍微犹豫一下吧。
然而,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
如今,市面上已经悄然涌现出了不少专门 以折扣价售卖临期食品的打折店。而在某宝上,售卖临期食品的商户也早已达到近万家。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在为这届消费者感到些许心酸的同时,我们其实也不妨认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食品的“保质期”,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真的过了保质期,就一下子从能吃变成不能吃了吗?
到底什么是“保质期”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质期就是介于“能吃”和“不能吃”之间的那条明确的分界线——保质期之前都是好的,而一旦过了保质期,哪怕只过了1天,就好像发生了质变,要立刻扔掉。
但事实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粗暴。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保质期”是指: 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它的长短,是厂家根据食品本身的特性以及相关实验、测试的结果来制定。
它其实是厂家给出的一个承诺: 在这个期限以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保质期不等于“可食用时间”——其实有些食品在过了保质期之后,仍然是可以食用的,只不过品质、口感等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比如一些酸奶、乳酸菌等饮料,在过期后,其中活乳酸菌的数量已经大幅下降,营养价值会打个折扣,但如果如果颜色、状态、风味等都正常,那就依然是可以喝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食品都有这么强的保存能力,有些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变质。所以,对商家来说,保质期是宁可标注得短一点,也不能真的卡在“变质”的时间点,否则出了事,商家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过了保质期的食物 该怎么处理?
对于我们自己买回家的东西来说:
如前所言,食品过了保质期,不一定意味着就不能吃了。所以如果说自己买回家的,大可不必那么忌惮这个期限,如果超期时间不长,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食品的状态,像颜色、味道等,没什么问题的话,吃一点也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有条件吃得更新鲜的话,也不鼓励这么做)。
但,注意,对商家来说,就没有这么宽容了:过了保质期还能吃,不意味着商家就能光明正大地继续销售—— 食品过了保质期必须下架,销售过期食品可是违法的哦。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一般来说,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会有两种处理方式:焚烧销毁或是当作垃圾抛弃;或是加工成饲料或以其他方式循环利用。
日常食物保存的注意事项
就像前文中“保质期”的定义所说:能够达到这一期限的关键,在于 “规定的贮存条件”。一般包括常温、避光、冷藏或冷冻等。显然,如果达不到这种条件,那就算没到保质期,也要多留个心眼,如果发现不对,尽快丢掉为好。
比如巴氏杀菌奶,尽管在灭菌时90%的细菌都已被杀灭,但如果储存环境的温度较高,还是会使剩下的细菌大量繁殖,因此巴氏奶必须在0~4℃的环境下冷藏保存。
其实不管是新鲜出炉还是临近过期,我们在购买食品时,都一定要仔细阅读储存说明,如果不能按照规定的环境来储存,那它能够存放的时间肯定就会缩短,没到保质期也可能变质。
归根结底,购买临期食品,从理论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不过,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选择 正规渠道,算好物流时间,而且应酌情按需购买,尽量不要为了贪便宜 一次性买太多。买回之后,注意按照包装上注明的存放条件储存,并尽快吃完。
参考文献:
[1]刘国信.科学解读食品“保质期”[J].大众健康.2016.
[2]李艳鸣.食品保质期的误区与真相[J].食品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