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解体的概述
人格解体以前叫“人格解体神经症”,是一种远没得到应有关注和重视的疾病,其患病率约 1–3%,比大家都知道的精神分裂症还要多很多,但其临床识别率和治疗率都极低,很多都被误诊和漏诊了。
人格解体常被误诊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或跟抑郁症和焦虑症共病存在,治疗时常常是其中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先好转,留下人格解体的症状迟迟不愈。有些人格解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有的很隐蔽,有的还很诡异,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也有。因此也提醒同行们,如果你诊断的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的疗效不理想,少数或个别症状长期反复存在的话,那你不妨考虑一下:病人有没有可能是人格解体或共病人格解体?
从以下描述的症状特征可知,人格解体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症状可涉及到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但我们大多数精神科医师可能只知道其中少数几个典型的症状(非真实感、情感麻木等),还有些精神科医师对人格解体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诊疗可能一无所知。
二、人格解体的症状
存在反复的或持续的自我人格解体和/或现实人格解体的体验。
- 自我人格解体:患者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躯体、行动的不真实的、模糊的、缺失的、分离的或作为旁观者的体验(例如,感知觉的改变,时间感的扭曲、自我的不真实感、情感的麻木或缺失等)。
- 现实人格解体:对环境的不真实的或分离的体验(例如,感觉周围环境、个体或物体是不真实的、梦幻的、模糊的、似隔一层膜的、虚空的、无生命的或视觉上扭曲的)。
三、人格解体的病因
病因目前还不明确,因为有关人格解体病因的调查和研究很少,以下是我个人在临床上注意到的一些因素。
- 性格特征:聪明、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反思洞察力强,爱思考人生的问题。
- 关于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或建构出现了偏差,或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或“自我”弱小而“超我”太强太严酷。
- 继发于极度体验,如严重的抑郁或焦虑发作、死亡恐惧、严重自责或罪恶感,被惊吓、过度劳累、吸毒、服用或停用某些药物、关于手淫的错误观念、练习气功、冥想等。
- 顺便提醒一下,氯胺酮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一种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而给患者使用,该药有可能诱发人格解体。
- 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孩子本人的需求长期被父母忽视,缺爱缺肯定认可,真实感受被否认、被压制、被打击,临床上对子女要求过度苛刻的、重男轻女,严重自恋的父母常做这样的事。
- 严重的应激,巨大的压力:家庭压力、人际的压力、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特别是长期累积的压力,甚至是几代人累积下来的压力。
……。
昨天有一个男孩来复诊,高二,因人格解体的症状已休学半年了,来找我看病已 2 个月,他说他上周有 2 天突然好了,又像病前那样有感情了,但是又害怕父亲了,对父亲又有恐惧感了,两天后因要去见一个长辈,不知以何种心态去见,这时人格解体的症状又突然来了,又没有感情了,对谁都无所谓了,看东西又觉得很远不真实。
对于这个病例,从消极角度看,人格解体是患者在逃避现实,从积极面看,人格解体帮助患者应对压力。从积极的角度考虑,对指导治疗更有参考意义。
文章 关于电话问诊和视频问诊的设置
余金龙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人格解体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余金龙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文章 人格解体的治疗
余金龙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