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家长你们注意到了吗??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主任医师陆小兵
陆小兵,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

原创 陆博  精神心理专家陆小兵

前言

    抑郁是心理或精神病学术语,为忧郁情绪、精力下降、感到绝望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轻微抑郁没有长期影响,严重抑郁可导致长期的生理、情绪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在儿童、青少年中有较高的患病率。近年来也不断爆出某某学校某学生因校园暴力等问题检查出重度抑郁、焦虑、自杀这样不好的事情。这也是大家都格外瞩目的话题。

有国外调查表明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

国内初一至高三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抑郁发病率为42.3%;其中轻度抑郁为14.6%;中、重度抑郁分别占15.3%和12.4%;重点中学学生抑郁症流行率为40.4%,普通中学为39.5%。因此抑郁症,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障碍。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会有个体之间的差异因素:

例如:女孩的抑郁比率是男孩的两倍以上,这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相关:高中、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成长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好发时段。年幼的小孩子很少会诊断出抑郁症,但青少年时期患抑郁症的比率会增加。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生抑郁症,很多会持续到成年。

盘点哪些因素最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症

家长们总会很疑惑,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呢?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矫情,直到出现大问题才后悔莫及。

常见的是在亲子关系上,父母和孩子沟通少。当孩子有不好的情绪时,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家长对孩子也非常不理解:有的对孩子是过度批评,虽然生活上很厉害;也有的是对孩子既没有批评,也没有认可,都会造成青少年自我价值感很低,很容易焦虑抑郁。

很多青少年适应能力不太好,从小学升入初中到高中,离开了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同伴,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容易烦躁,在这个学业压力陡增的这个时期,孩子的抑郁情绪可能会更加严重。

有的青少年学习很好,很用功,很努力,但是遭到一两次没有考好的情况的时候,情绪上就会备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不想上学。等等

抑郁症具体病因不明,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人格因素、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家庭社会因素、健康状况变化、学习生活环境改变等等”这几个因素最容易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表现与症状:

情感障碍:情绪低沉,自我评估过低,自暴自弃,不愿上学,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

精神运动迟缓:行动迟缓,活动减少,行为退缩;思维、言语障碍:思维迟钝,低声细语,言语减少,语速缓慢;

躯体症状:头痛、头昏、疲乏无力、胸闷气促、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

行为障碍:不听从管教、对抗、冲动、活动过度、攻击行为或其他违纪不良行为等表现。

许多家长和老师把抑郁症仅视作孩子一时想不开的情绪低落,是在自暴自弃。抑郁症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更为严重者有自残、自杀倾向比比皆是。

孩子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家长首先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

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关于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相关知识,对这个疾病首先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通过专业的医生全面了解孩子的症状、病情、治疗方案、家长要配合医生的治疗策略。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要尽早干预:

★常见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手段: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因受制于语言、认知能力等因素,常规的心理治疗并不能充分发挥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成为儿童抑郁症患者及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对于初发急性期或症状轻的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应首选心理治疗。

如在 4 ~ 6 周的心理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或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则有必要进行药物干预。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巩固期治疗:

 

维持期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具有强结构性的短程心理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或事件的看法与态度来消除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理念为: 情境只是诱发事件,认知才是反应产生的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取决于医生与患者间的相互信任程度与合作程度。

 

人际心理疗法

人际心理疗法是一种简短的、以依恋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旨在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难题,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高度结构化和时间限制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大量的经验支持。

儿童青少年的疗程相对较短,且父母的参与感更强

医生需帮助患者确定所处的困境,培养其应对困境的能力,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有研究证实: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口服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训练治疗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症状。

结·语

      精神上的沟通比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更加重要的。发现孩子近期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及时通过专业的途径帮助孩子进行心理方面的减压,让孩子的情绪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防止不良情绪的恶化。

随着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高发,

家长要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平时需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给孩子营造快乐的成长环境。家和万事兴!

✦✦参考文献: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July 2020,Vol. 35,No. 14;Durg 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epression,World Clinical Drugs 2013, 34(6)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