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感冒不建议用抗生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如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定位并不确切者。
主要有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 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流感病毒(FluV )、副流感病毒(paraFluV )、腺病毒(ADV )等。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近年来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所以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上感使用抗生素基本无效,而且会引起菌群失调,要避免使用;即使上感合并细菌感染,上次使用的抗生素也不见得适用于这次细菌感染,因为感染的细菌可能不是同一类细菌;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和免疫特点而易患本病。营养障碍性疾病,如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维生素 A、锌或铁缺乏症等,或护理不当,气候改变和环境不良等因素,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另外也有其中两种特殊类型上感分别为第一个是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 病原体为柯萨奇 A 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 2~4mm 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 1 周左右;第二个是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 叫 unctivalfever )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病原体为腺病毒 3、7 型。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体检发现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伴球结合膜出血;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 1-2 周。
总之病毒引起的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 5~7 天,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大多数患儿可以自愈;一般感冒不需要什么特效治疗,对于发热孩子可以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药;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 C 等。
预防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抵抗力;提倡母乳喂养;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